• 中药治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节)

  • 民间中医 2016-9-12
  • 中药治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节) 好发于四肢身侧及手足背部。初起为数目不定的淡红色丘疹,逐渐扩大到黄豆至蚕豆大小红褐色或灰褐色半球形结节。表面粗糙呈疣状,阵发性剧痒,因搔抓而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中药用 ...  阅读全文>

  • 盘玉玩玉识玉鉴玉

  • 民间中医 2016-9-12
  • 盘玉玩玉识玉鉴玉 许多古玉鉴藏家对古玉的盘玩,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留下了许多心得。他们认为盘玩古玉,首先是“四到”,即眼到、手到、嘴到、鼻子到.近器 眼到,就是拿到一块玉器,首先看它的材料、器型、 ...  阅读全文>

  • 女子胞

  • 民间中医 2016-9-12
  • 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即子宫,是女性独有的生殖器官。女子胞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广肠(直肠)之前,呈倒梨形。女子胞具有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中医认为,女性的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主要与以下三个 ...  阅读全文>

  • 羊脂白玉

  • 民间中医 2016-9-12
  • 羊脂白玉是指颜色呈脂白色、柔和均匀、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的新疆和田籽料中的优质白玉。   羊脂白玉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之一:白、润、细、韧。   白,即色白,这是羊脂白玉的颜色特征。洁白如玉的羊 ...  阅读全文>

  • 王不留行止疼治疗带状疱疹(蛇盘疮)

  • 民间中医 2016-9-12
  • 王不留行止疼治疗带状疱疹(蛇盘疮) 将王不留行用文火炒黄至少数开花,然后研碎过筛取其细末,用香油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一日二至三次。如疱疹已溃破,可将药面直接撒布于溃烂处,每日二至三次,一般用药后10 ...  阅读全文>

  • 用经方口诀

  • 民间中医 2016-9-12
  • 用经方口诀 1.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同为表证方,但前无汗、脉浮紧而后汗出、脉浮弱。   2.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同为表证方,皆有项背强证,但葛无汗而桂加葛有汗。   3.麻黄汤证与大青龙汤证,皆脉 ...  阅读全文>

  • 中药治打呼噜

  • 民间中医 2016-9-12
  • 中药治打呼噜 打呼噜又称为打鼾、鼾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很多人认为打呼噜是司空见惯而不以为然,还有些人把打呼噜看成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长期打鼾,是体内疾病所致,打鼾严重时往往还会危及患 ...  阅读全文>

  • 中药成药与方剂的命名

  • 民间中医 2016-9-9
  • 中药成药与方剂的命名   中药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方法和标准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供临床医生辩证使用的一类药物。中药成药来源复杂,其命名也是多样化的。理想的命名,乃是 ...  阅读全文>

  • 布依族治疗痔疮

  • 民间中医 2016-9-9
  • 布依族治疗痔疮 分布于贵州地区的布依族历史悠久,它的医药文化也相当丰富,布依族对痔疮就有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 诊断 翻患者上唇筋有米粒大白疙瘩为有痔疮,靠近内唇为内痔,反之为外痔。用消毒过的刀 ...  阅读全文>

  • 归经用药

  • 民间中医 2016-9-9
  • 归经用药 肝 疏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青皮橘叶薄荷白蒺藜。 清肝火青桑菊,决明子要牢记。 泻肝火用芩龙胆,胡连靑黛夏羚丹。 养肝阴生熟地,阿胶女贞芍梅萸。 柔肝养血首归白芍木瓜,枸杞 ...  阅读全文>

  • 处方遣药,巧用引药

  • 民间中医 2016-9-9
  • 处方遣药,巧用引药 处方遣药,喜用引药,由于引药的巧妙应用,效如桴鼓。引药是在中药“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和“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及药物归经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 ...  阅读全文>

  • 脏腑用药

  • 民间中医 2016-9-9
  • 脏腑用药 1:补肝: -   柔肝养血:当归,白芍,首乌,枸杞,怀牛膝,鸡血藤,大枣,木瓜。 -   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女贞,杜仲,阿胶,白芍,沙苑子,鳖甲,乌梅。 -   补肝气:黄芪。 - ...  阅读全文>

  • 治疗近视眼方

  • 民间中医 2016-9-9
  • 治疗近视眼方 近视属中医“能近怯远症”范畴。多由年少用眼不卫生,竭视劳倦,导致神光不足,戓禀赋不足所致。或因肝肾两虚,目失濡养,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同时也会因饮食不节,好食辛辣油腻,尽 ...  阅读全文>

  • 引经药风湿病的应用

  • 民间中医 2016-9-9
  • 引经药风湿病的应用 中医治风湿病很重视引经药。引经药又称引经报使药,其源远流长,起源于药物的归经理论,民间以形补形理论亦源于此。清·尤在泾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病有病所,药有药位,辨 ...  阅读全文>

  • 八法

  • 民间中医 2016-9-9
  •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在运用中皆需掌握分寸,太过或不及,用之不当,皆能伤正。“汗而勿伤、下而勿损、、温而勿燥、寒而勿凝、消而勿伐、补而勿滞、和而勿泛、吐而勿缓。” 汗法:汗而 ...  阅读全文>

  • 中医诊断

  • 民间中医 2016-9-9
  • 中医诊断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 ...  阅读全文>

  • 病机赋

  • 民间中医 2016-9-9
  • 病机赋     病机玄蕴,脉理幽深,虽圣经之备载,匪师授而罔明。处百病而决死生,须探阴阳脉侯,订七方而施药石,当推苦药志形,邪之所客,标本莫逃乎六气,病之所起,枢机不越乎四因。一辩色,二辩音,乃医家圣 ...  阅读全文>

  • 药量之探

  • 民间中医 2016-9-9
  • 药量之探 中药剂量的问题,一直缺乏一致的标准,清代医案仍可见「用药轻巧」,各药不过一二钱,甚至别出心裁,一般药材用根,名医偏偏用花,为求轻巧之至,无所不用其极,若问「根」「花」有何不同,却说不 ...  阅读全文>

  • 因人量药

  • 民间中医 2016-9-9
  • 因人量药 中药不传之秘,在用量上。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确定用量时,应注意以下10种不同情况: - 体质不同: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用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故宜酌情 ...  阅读全文>

  • 闲下坐谈,论淮牛膝之功  

  • 民间中医 2016-9-9
  • 闲下坐谈,论淮牛膝之功   二十年前,余适在一病家出诊。正值该处房屋大修,有一年过半百而身材魁梧之建筑工人进屋与余坐谈。言语之间,余觉其颇谙医药,于是谈兴渐浓。彼则健谈而直率,曾谓余曰:其原籍 ...  阅读全文>

  • 六气辨治

  • 民间中医 2016-9-9
  • 六气辨治 凡六气为病,单纯一气为病者少,二气三气相夹为病者多。治当辨属何气,另夹何邪,孰轻孰重,审视分明。 前贤谓:“六气明而杂病少”。信然。 六气之为病,古人谓阳邪感人,自上而始,阴邪感人,自下 ...  阅读全文>

  • 病机十九条

  • 民间中医 2016-9-9
  • 病机十九条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气之正者为化,气之邪者为变,故曰“之化之变”也。)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病随气动,必察其机,治之得要, ...  阅读全文>

  • 中耳炎

  • 民间中医 2016-9-9
  • 中耳炎 黄莲和冰片,找一个新鲜的猪苦胆,将胆汁挤出来放在瓶子里,抓几根黄莲浸泡在胆汁中,一周后捞出黄莲,放阴凉处晾干。将晾干后的黄莲和少许冰片混合后碾碎成粉。给患者治病时,用纸张将这种灰白色的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