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zhm
 页 | 末页
1
cqzhm发表于 2010-10-15 17: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篇帖子是我经网友加好友同意后才转发到论坛来的,她的网名叫勇士人生意为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看后多多发表自己的看法,谢谢。
刘淑坤,女,现年58岁。家住辽宁铁岭调兵山市xx村,从1981当上村医生至今已有28年了。这28年来,我在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不计得失。挥洒过汗水,流过泪水,也收获过许多的荣誉。现如今我已近花甲之年,身体日渐虚弱,多年的腰外伤和新患上的眩晕病(脑供血不足)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我。老伴儿比我还要年长,身体也更差。我们村昰采矿下沉区,所以人均只有2亩多地。孩子们都已分家另过但把他们那2亩多地也给了我们,一共9亩多地,这就是我们老两口一年到头全部的生活来源。已现如今的高消费一份礼钱就是100元,最少也是50元。我们的这点收入勉强维持温饱,人老了没办法!干力气活吧,没有力气,继续干医务吧,又到了退休年龄。村里的“低保”待遇有光顾不到我们,理由是干了一辈子乡医,说没钱谁信。可谁不晓得,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国家的多少变化,农户人家才过上几天好日子,我家有两个儿子,从小到大又是穿衣又是吃饭还要上学结婚,处处都是大花销,就算攒下点钱难道就永远也花不完吗?唉!!!
我经常在空闲的时候,看墙上的“荣誉证书”动辄百感交集:难道我们年轻时的选择错了吗?别的行业退休了都有点养老金,怎么我们这个救苦救难,扶危济困的光荣行业到了风烛残年,就无人问津成了四不管了呢?全中国有百万余乡村医生,像我这样得到过这么多证书,受到过这么多表彰的肯定昰少数。我的生活都如此艰难,和我同龄的或年长的那些老乡医又会怎样呢?古语说:医者仁术也。从医的那个人没有一颗仁心呢?难道我们这些仁义之人就注定没有好结局吗?我曾经到上级部门反应过情况请求给我们这些无门无派,无依无靠的老乡医以关怀,但ZF的回答多昰:“上级没有条文啊。”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2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0-15 17: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两个儿子都生活在农村,都是三口之家,生活也不容易。我大儿子也当上了乡村医生,算来也有12年“工龄”了可积蓄却不及工龄的四分之一。还经常遇到些不大不小的医疗纠纷,每次都把人吓个半死。他常说:“出一次事就全完了。”别人劝他说:“别干这行了,高风险低收入,平时管的人不少,出了事故还没人管,干啥不吃碗饭。”可他总是说:“我热爱这行,更爱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养育了我,这里的人民需要我。” 我知道这话他说得不大,很真实。我儿子1997年卫校毕业,1999年国家刚开始实施“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时,他就以高分考上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按国家制度5年后可以考“执业医师”。2007年的考试除了一些问题——泄题事件,随后进行的复试难度加大了许多,可他还是考了过去。随后进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定点制度。他的卫生所一直担负着村里的妇幼保健任务并且昰规范药房,因此成为了“定点医疗机构”但他也面临许多的难题。比如室内改造,配置器材以及电脑打印机,网费等共花了一万五六千元。800多口人的村子两家定点诊所,ZF给的报销额又很少,病人多的一家肯定昰很苦恼的。但他依然坚持,他的朋友经常到我家来做客,言谈中透露出来的多是对这个行业的些许怨言,但更多的还是热爱,是啊!不热爱谁会在如此渺茫的前景下还坚守呢?也许昰宿命吧!
我们是一群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村卫生事业的乡村医生,也是一个被上级部门几乎遗忘了弱势群体。
1966年,毛主席在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把我们定名为“赤脚医生”。42年过去了,当年的“赤脚医生”有的已经去世,大多数白发苍苍,新老交替,新陈代谢,我们这些乡村医生在日益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扎根农村、服务农民。
60年代,我们身背药箱,手提开水瓶,送药到手,看服到肚。70年代,查治血吸虫病,与病人同吃同住,送药到口。80年代,预防接种、填卡证、上报传染病调查、改水改厕……农村哪一个群防运动(如各种虫病普查,四苗六病,疟病,造册上卡等等)没有乡村医生的奉献?尤其是2003年非典期间,外地民工纷纷返乡,我们在防护措施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就赤膊上阵,与国内各疫区归来的疑似病例全是零距离接触。乡村医生走村串户,爬山越岭,把防病治病送到农村各家各户,从普服防疟药到防控禽流感,从抗洪救灾到防治非典,从抗震救灾到防治手足口病,积极做好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农村公共卫生及预防为主的保健任务,党和ZF不应该忘记我们。
因此,我们真诚地呼吁省市县各级ZF和卫生主管部门深入基层调查,以“两会”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乡村医生的工作及待遇问题纳入ZF为民办实事的议程,为我们乡村医生指明一条出路为盼!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3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0-15 17: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六岁父亲就去世了。如果不是缺钱和缺医少药。也许他不会走的那么早,那年他只有三十七岁。从那以后我就热爱上了医学。那是一个红红火火的年代。正因为那个年代太过红火了,以至于学校都不太愿意教书,加上家里没钱,我就没有读太多的书。我共有姐弟五人,母亲带我们生活很不容易,我早早的参加了劳动。由于我的聪明和努力,我先后在生产队当过保管员和妇女主任。但后来的某一天,我们接到通知,说每村要培养一个“赤脚医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先是一阵剧烈的心跳然后就是失眠的三个夜晚,我突然觉得祖国的千万盏绿灯在为我照亮。不久以后有一个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村小学缺少民办教师,校长点头叫我去。但就为了这份热爱和冥冥中的那种使命。我走上了从医之路,由此也揭开了辉煌的前半生。

1986年,工作优异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铁法卫生局)

1989年,防保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铁法卫生局)

1989年,计划免疫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辽宁省卫生厅)

1990年,预防保健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铁法卫生局)

1991年,被评为“优秀***员”(大明镇党委)

1995年,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铁法卫生局)

1996年,被评为“优秀***员”(大明镇党委)

1997年,卫生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铁法卫生局,铁法卫协会)

(由于以前当过妇女主任,所以一直兼职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1997年,计划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铁岭市妇联)

1998年,计划生育工作中成绩优异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辽宁省妇联)

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 )

2000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铁法市人民ZF)

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计划生育中心户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生委)

各位读者,各位同行,各位ZF领导,相信你们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些荣誉都会说一声“不容易”。我要说的是“的确不容易”。我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已经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前我们年轻,共和国也年轻。我们流血流汗无怨无悔,就像一位母亲对子女的付出,从未计较过得失。今天我和我们这群人已经老态龙钟,共和国正年富力强,我们期待国家的资助。从新闻中我也了解到,乡村民办教师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那擦肩而过的职业今天已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认同。作为同时代的产物,我们这个职业是否该有个说法呢?教师与公务员享受待遇是应该的,公务员以干公务自居,难道乡村医生和乡村教师干的就是私活吗?相对而言,乡村医生所承担的工作量和风险比乡村教师又要大几倍?难道付出和回报不该成正比吗?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