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翅医堂
 页 | 末页
1
凤翅医堂发表于 2012-3-18 15: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黑膏药的简单熬制法我已讲过,在此不再赘述。这个传统的外治剂型深藏民间,各地都有专以贴膏药为业的民间土医,用药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以大内科业医,故膏药只是我的一个治病方法,不以此为主。外治之法即内治之理,通晓内科者,外科只是一层纸糊的窗户,一点即通。故不精内科之理者,学外科只会老师教的那么一点,不会灵活变通,随证施治。

黑膏药的起源要追溯到《内经》,《素问—痈疽》即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成膏的方法,《千金翼方》“乌麻膏”方有“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以膏成”的制膏方法。到明清时期更有发展,出现了吴师机的膏药专著《理瀹骈文》。然现在此法在有些医者的眼中视为宵小伎俩不予重视而丢弃之,实为憾事。膏药外贴药力直达病所,常可补内服汤药之不逮,是为治病捷径,焉可小觑之!徐大椿有“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法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去腐,止疼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而时换,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病亦随方加减,其膏宜厚而久贴,此理人所难知何也?”之论。又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贯经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明确阐明了透皮吸收治病的机理。

我外用膏药之法很广,涉及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房结块、妇科徵积、内科疼痛、无名肿毒等。常以麻黄、乌头、当归、白芷、独活、威灵仙、姜黄、大黄等药为基本药料熬药油下黄丹摊制膏药以备用。疼痛局限者再在膏上撒布以樟脑、白降丹底混合的药粉(名为“千里香”)贴患处,如难治的“网球肘”,颈椎病及其疼痛,肩关节炎,胸胁腰部扭挫伤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病变部位和在穴位如压疼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处贴之,配合汤药内服,常可有事半功倍之效。再如冠心病心疼者,可在膏药上加红花、川穹、乳香、没药、冰片的细粉帖膻中和心脏部位,药物透皮吸收,直达病所,可立时活血通脉,散寒止疼,为药物治疗打前锋。再如胃疼,胆胀,胁疼等也可外贴千里香,可明显缩短治疗病程。妇女乳房结块,不论性质,均可外贴千里香以软坚散结,消肿止疼。少腹徵积如输卵管的炎性包块,附件囊肿,子宫肌瘤等可以千里香贴其患病处,其中的白降丹底内含的硝、盐、矾、月石均为化积消散之药,加上樟脑宣发气分,走泄宣通作用能透渗入里,补内服药力之不及。无名肿毒者,可用樟脑、冰片合新青吹口散撒布膏药上贴患处,常在早期即可消散,即使治不及时者也可使早日脓熟外透。

用千里香因其中含有白降丹底,须预防特殊体质者汞过敏,万一遇到可以大量土茯苓内服以排毒,不过此者甚少,百不有一。膏药一旦贴上最少可三日一换,以防频揭泄气。贴久者可使皮肤充血、潮红,这样即达到开腠理达药力的最好境界。若贴药之处红肿瘙痒,即形成所谓的“膏药风”,其实只是接触性皮炎而已,这个红痒宜与过敏相鉴别,过敏者常泛发全身症状,膏药风只是局部,可外擦烧酒,待皮肤基本复原即可再贴之。阅者宜三反焉!









评分

参与人数 3专业积分 +1 得票 +2 收起 理由
红牛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王氏诊室 + 1 在论坛能见这样好帖,心甚欢,谢谢分享
fanzed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1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