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l0701
1
lrl0701发表于 2014-11-23 22: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先不说,
1、你说伤寒里和这里的甘草泻心汤方名相同,方药仅是甘草不同,一个是炙,一个是生的。

我又看回以前的贴子(原书不在手边),伤寒里没有人参三两,而这里有人参三两。伤寒里甘草后有字,而这里没有说明,应该是生的。
痞证的五个泻心汤及赤石、五苓、旋复三方,原文与医案欣赏
http://www.jcys120.com/forum.php ... 3551&fromuid=133517

2、以苦为主,以辛为辅我赞同。

我通过这两个相同方名的泻心汤比较和理解,我觉得之所以称为泻心汤,黄连是首要的,黄芩次之,其次别的再次之,如那五个泻心汤。

有机会再聊。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票 +2 收起 理由
未悟道 + 1 黄连是首要的---
蚂蚁骅骊 + 1 付出,是值得的。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lrl0701
2
lrl0701发表于 2016-6-19 00: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rl0701 于 2016-6-19 00:43 编辑

最近一直在看王雪华老师的视频,感觉太深了。

真的,好呆我伤寒论学了那么长时间,也算是有心得的,现在看金匮,基本能看懂,也有自己的理解,但如果让我再写心得体会,我觉得根本写不下那么全的。百合病,九条原文,第一条总纲,第九条是总结,剩下七条,七个方子。狐惑(字打不出来,下面应为虫字底)病,四条原文,四个方子。


金匮比起伤寒来说,太精简了,省略的太多了。

所有的医家,对伤寒论都在自圆自说,尽量的使自己的解说能表达医圣的心意。但医圣当时是怎么想通这些的呢。他怎么能想到甘草泻心汤与狐惑(字打不出来,下面应为虫字底)病的关系呢,很难想通。

所有的医家都不敢对伤寒杂病论的原文有丝毫的更改和变动。错就错了,放在那儿,后续注上就是。


还有所有有思想或成家立派的医家,金元四大家和温病等,无不在伤寒杂病论的原文里的字里行间,找到一点悟性,进而发扬光大,成为一代大家。

如果说伤寒论还有条理可寻的话,那金匮则精简到基本找不到规律,除了医圣总结的这些。如他把百合狐惑(字打不出来,下面应为虫字底)阴阳毒,三个列为一篇。并且他所给的方药都是确实有效的。这是最关键的,如果说的天花乱坠,方药不管用,那也是纸上画饼,不行的。最厉害的就是他的药方都管用,且用量精到。多一个不用,少一个不行,量大了也不行,量小了也不行。这是医圣之所以称为医圣的根本原因吧。



再一个就是学金匮,一定要以伤寒论为基础。伤寒如果比作走的话,那金匮就是在跑。

看了视频以后,思绪很充盈,就像九阳神功一样,但现在还不能灵活运用,但我自己用的一些方子,都非常好使,基本立即见效。


以前我也一直强调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但绝大多数人根本体会不到这层意思的。

前几天家人去参加卫生院组织的学习。回来给我说,她说老师说了,在妇科方面一定要用好,四君子汤和四物汤。

我给他说,四君子汤不就是我常说的参苓白术散吗,虽有区别,但大方向是对的。四君子不就是,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吗。

妇科里,当归和川芎合称佛手散,再加熟地和白芍,则为四物汤。

女的有肝为主,男的以肾为主,两者都以脾胃为主。

所以说理论奠定了用药的根基。如果只学皮毛,临床根本不敢也不会用药。所以说理论先行,一定要理解这些东西。

以前看了你的贴子,无动于衷,字是字,我是我,根本没想法。现在我脑子里全是问题,还是看不进去你写的东西,但总算能联系到一块了,有点想法了。

如近代的升降理论,如圆周运动思想,如四大家的理论,温病的理论,就不细说了。哪个不是从伤寒里出来的呢。看了伤寒论以后,这些理论都能想通了。

伤寒的方药应用之广,护理之周全,描述之形像,内服的,外用的,熏洗的,吹鼻的,方名之相似程度之高,用药之精到,真是服了。

我敢说现在的中医主流,无不以伤寒为核心。但中医还有其它好多内容的,如推拿,针灸,整骨。尤其骨科方面中医也非常精准。每个地方大都有一些骨科家传做的非常好的。但这些大多都是祖传,不会外流,还有膏药之类,无不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虽说一通百通,但隔行如隔山还是非常现实的。

好好学吧,伤寒杂病的水太深了,让我在里面慢慢的再游游。

俗话说,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有进步。

我买了两张伤寒和金匮的挂图,挂在床头,细细想之,结合视频,那真是平时看书都较分散,不能一观全文。这样很好的。

在论坛里说这些,估计也没多少能看的懂。只能和你聊聊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未悟道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