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
21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7-11-26 18:21:48 | 只看该作者
羚羊角60 钩藤30 黄耆20 党参20 益智仁15 灵芝20 竹茹20 菖蒲15 远志10 熟地20 当归10 白芍10 川穹6 茯苓20 白术15 滑石30{包} 甘草6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积分 +1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1 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22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1-27 10:49:48 | 只看该作者
杏林老师的确是深藏不露啊。不错发病时应用确有效。
后期处理用 补阳还五+蜈蚣、全虫类搜剔顽痰和祛风之药。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用麝香对此病的意见。等待你的回复。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23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7-11-27 12:40: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加分了,称我老师实在不好意思,呵呵,不必了,王清任的补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可以选用的,久病入血入络,虫类药必不可少的,平常我喜欢看朱良春医案,关于麝香,89年曾经阴道给药打胎一例,非常成功,现在有含珠停了,应用麝香治疗该病,的确没有经验,我想,该药具有芳香,走窜,开窍,应该有效的,不过天然麝香不多了,:dx :dx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24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1-28 11:19:05 | 只看该作者
善后处理:益气活血化淤加速脑部血液循环。麝香:修复长期缺氧造成的损伤,对脑部病变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25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1-28 11:37:39 | 只看该作者
一28岁男性病人,因性欲淡漠、困倦乏力、头晕、健忘、多梦就诊。主诉;没有性欲,性交后浑身乏力腰酸明显,肢寒怕冷,胃部、小腹部、膝关节触摸有明显冷感。14岁即有手淫遗精史。查体: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微厚。口淡乏味,六脉俱沉细、尺部尤甚。曾服用;温肾壮阳,温补命门之药物,效果不是明显,并且出现口苦、粘腻,舌苔变为微黄厚腻、耳鸣等上火征候。请大家根据病史分析说出自己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等待、、、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26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7-11-28 14:38:56 | 只看该作者
14岁即有手淫遗精史,现在28岁男性病人,主诉;没有性欲,性交后浑身乏力腰酸明显,肢寒怕冷,胃部、小腹部、膝关节触摸有明显冷感,六脉俱沉细、尺部尤甚,医着认为是肾阳不足,也确实有肾阳不足的证侯,但是本人认为肾精也虚,医着于是采用单一温肾壮阳,补命门之药物,这是中医的“正治”法,即寒着热之,但是查体: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微厚,口淡乏味,这充分说明还有“湿”“精虚”的证侯,中医认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而精虚不同于阳虚,所以效果不是明显,这是因为乙葵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水木互生,肾虚肝也虚,所以出现口苦、粘腻,舌苔变为微黄厚腻、耳鸣等肝胆湿热的上火征候,这样会更加伤津耗气的,困倦乏力、头晕、健忘、多梦,说明精气血已不足。

[ 本帖最后由 杏林春暖 于 2007-11-28 17: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 +5 收起 理由
竞岚 + 3 你的发言很精彩!学习中
上善细辛 + 2 分析的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27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7-11-28 16:27:5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我分析的对否,我认为这是一例本虚标实的病人,治疗原则上,中医认为,急治标,缓治本,按道理说可以选用清肝胆,利湿热的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不过现在报道该方剂有肾功能衰竭的报道,要慎用了,可以用滋水清肝饮代替,标证去除后,可以选用补肾益精的五子衍宗丸常服。个人见解,欢迎指导。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28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3 21:52:3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如下,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14岁即有手淫遗精史,头晕、健忘、多梦。性交后浑身乏力腰酸明显。属于髓海空虚,肝血和肾精借虚。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微厚。口淡乏味。胃部、小腹部、膝关节触摸有明显冷感。脾肾阳虚,中下焦借虚寒。
六脉借沉细:沉主里证寒症虚症,属阳气衰微不能鼓动脉气,细脉主气血两虚、失血伤精
据上分析:虚痨伤精
但是用温肾壮阳,温补命门之药物,效果不是明显,并且出现口苦、粘腻,舌苔变为微黄厚腻、耳鸣等上火征候。因为补的下焦出现的征候,因为精液亏损而单纯温补出现精液被灼,阴液更不足,而火独旺。所以当阴中求阳。当然还有杏林老师所述的中焦湿阻。
治疗1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治疗:困倦乏力、头晕、健忘、多梦。
2 调节肝气和血虚 逍遥散合左归饮 治疗:性欲淡漠、性交后浑身乏力腰酸明显。
3 因患者病已牵扯 精、气、神,用温补又出现上火症状最后就 河车大造丸善后,阴中求阳,精满自健。

[ 本帖最后由 上善细辛 于 2007-12-3 21:56 编辑 ]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29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5 22:17:06 | 只看该作者
病例6:田某男性40岁,口渴、饮水渴不解,小便频数,色黄,大便燥结,5---6日一行,每次大便困难异常,往往因用力太劳而汗出如雨,口唇干燥,以舌津舔之则起厚皮如痂,撕则唇破出血,脉;沉滑,苔黄燥。
请大家根据症状辨证、并写下处方、及讨论。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30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7-12-6 08:29:01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属于中医‘便秘’‘脾约’'阳明腑实证’范畴,因为典型的消渴病还是以三多一少为特征,根据脉症来分析,属于便秘的实秘中的热秘,。色黄,大便燥结,5---6日一行,每次大便困难异常,往往因用力太劳而汗出如雨,说明大肠实热,迫津外泄,津亏便燥。热伤津液,不能润上,故口唇干燥,以舌津舔之则起厚皮如痂。津血同源,津亏血亦亏,故撕则唇破出血。口渴、饮水渴不解,说明胃阴已经不足,小便频数说明小肠实热受迫外溢,脉;沉滑,苔黄燥,说明脉症顺而不逆,符合中医的里,实,热证,

治疗原则:滋阴,润肠,通便
处方:麻仁丸加减
个人见解,欢迎指导

[ 本帖最后由 杏林春暖 于 2007-12-6 12:5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2 精彩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31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7 19:45:36 | 只看该作者
很是汗颜开始见到此病例时没有想到:脾约。乍一看有点糖尿病的征候,我只是想到是阳明经热俯实,通条气机、降肺气、滋肾阴,可是小便频数肺和肾的气机顺畅,而且因为大便太劳而汗出如雨,我想这是气虚啊,总体:润下、活血、当时还想到用;六味地黄+大黄、石膏之类的想法。
后来有老师提及脾约,我查阅了一下,心中豁然开朗:口渴、饮水渴不解,小便频数(脾约啊)口唇干燥 脾不升清,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
麻子仁丸(又名:脾约麻仁丸、脾约丸)
《伤寒论》

泻下剂-润下

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 枳实(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250克) 杏仁(250克) [以上为丸剂用量]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本方常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胃肠燥热者。)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1~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煎服)。

本方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如属纯由血少津亏引起的便秘,则不宜使用。孕妇忌用。)

本方治证乃由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而致小便频数,肠失濡润,故见大便干结。此时治法亦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兼以泄热行气。因而方中用火麻仁润肠通便为君药;大黄通便泄热,杏仁降气润肠,白芍养阴和里,共为臣药;枳实、厚朴下气破结,加强降泄通便之力,蜂蜜能润燥滑肠,共为佐使药。诸药合而为丸,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功。 本方即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虽亦用小承气汤泻肠胃之燥热积滞,但实际服用量较小。更取质润多脂之火麻仁、杏仁、白芍、蜜蜂,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可减缓小承气汤攻伐之力,使下而不伤正,而且原方只服十丸,以次渐加,都说明本方意在润肠通便,仍属缓下之剂。对于肠中燥有积滞的便秘最为适合。老人与产后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亦可服用。 方义2:本方治证乃因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伤寒论》称之为“脾约”。成无己说:“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伤寒明理论》)根据“燥者润之”、“留者攻之”的原则,故当润肠泻实,宜润肠药与泻下药同用。方中麻子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功能润肠通便,是为君药。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为臣。大黄、枳实、厚朴即小承气汤,以轻下热结,除胃肠燥热为佐。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可缓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以为佐使。综观本方,虽用小承气以泻下泄热通便,而大黄、厚朴用量仅从轻减,更取质润多脂之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等,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本方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使燥热去,阴液复,而大便自调。 本方为丸剂,而且只服10小丸,依次渐加,均意在缓下,润肠通便。”

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以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痔疮出血属胃肠燥热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凉血止血;燥热伤津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以增液通便。

润肠丸 五仁丸

本方为治疗胃肠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证的常用方,又是润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为辨证要点。(本方又名脾约麻仁丸、脾约丸。名曰脾约,是取其能治脾约证之意。)

方论 成无己:“约者结约之约,又约束之约也、《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麻仁味甘平,杏仁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积实味苦寒,厚朴味苦温。润燥者必以甘;甘以润之;破结者必以苦,若以泄之。积实、厚朴为佐,以散脾之结约。芍药味酸微寒,大黄味苦寒,酸苦痛泄为阴,芍药、大黄为使,以下脾之结燥。肠润结化,津液还人胃中,则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伤寒明理论》 方论选录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下法不曰承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法中用丸渐加者,脾燥宜用缓法,以遂脾欲,非比胃实当急下也。”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由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评分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杏林春暖 + 3 感谢提供,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32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7-12-8 10:58:5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我的分析还是正确的,应该属于中医‘便秘’‘脾约’'阳明腑实证’范畴,虽然每次大便困难异常,往往因用力太劳而汗出如雨,是气虚不能固摄的症状,但是虚秘的气虚便秘往往大便不干燥,现在大便燥结,5---6日一行,而且脉沉滑,苔黄燥,应该属于 里,实,热证,小便频数而大便干燥,病机分析上上善老师说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表示支持,不过治疗上应用润下、活血,不敢苟同,我认为不需要活血的,这几年看的医案不少,有时候我却把敲门砖忘了,复习一下不错,另外我认为脾约麻仁丸,润下不太伤正气,也是可行 的,个人见解,欢迎指导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33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8 11:10:13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杏林老师分析的是正确的。我在解释开始见到此病例时,由于经验不足我诊断和用药错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34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7-12-8 17:46:57 | 只看该作者
哦 原来是这样的,我没有看清楚,我昨天晚上考虑,今天早上又考虑,看了你的回复,我明白了,原来如此。
另外,我感觉这个帖子是我们俩个人在讨论,欢迎爱好中医的朋友发表一下意见好吗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35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13 10:52:42 | 只看该作者
病例7;某女性56岁,反复头轰鸣2年,述头脑轰鸣如机器隆隆作响,又如蝉鸣,时觉头重如蒙如裹。反复医治,中西无效,舌暗红、苔黄腻,脑电图、TCD、脑CT,脑脊液均无异常。
请大家根据病例进行分析、辨证、你的用药以及讨论。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36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14 21:23:2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分析:此证为脑鸣,原因:髓海空虚、痰火上扰。头脑轰鸣如机器隆隆作响(实症),又如蝉鸣(虚症)。}时觉头重如蒙如裹(痰湿)舌暗红、苔黄腻(淤血、湿热)
用药: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陈皮、茯苓、胆星、竹茹、枳壳、丹参、郁金、当归、菖蒲、天麻、砂仁、干草
苍附导痰加减: 苍术、香附、陈皮、半夏、茯苓、干草、木香、砂仁、菖蒲、郁金、胆草、天麻、川芎、全蝎、胆星、竹茹、黄芩
善后应健肾益脑、活血添精:六味地黄加减
但是标准答案为:龙胆泻肝汤: 胆草15、生地15、当归15、枝子15、木通12、泽泻12、柴胡24、黄芩30、车前草30、牛膝30、代赭石30、干草6
7剂2年的病症痊愈,我实在是佩服。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37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14 21:24:33 | 只看该作者
杏林大哥的意见?大家的意见?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38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14 21:32:34 | 只看该作者
病例8
50岁男性病人,一周前,因外出洗浴在返家途中感到风寒刺骨,汗闭不出,当夜就发高烧、鼻塞声重,周身酸楚,服用中成药汗出感冒为解,寒热日轻夜重、口干、便结,胸闷不欲食,舌苔黄厚,脉浮洪有力。
当下是感冒高发季节,请大家积极辨证分析,期待之中、、、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医者医心-HGZ
39
医者医心-HGZ发表于 2007-12-14 22:46:1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西医不太懂中医'但喜欢用中成药
次病人像是[内热外寒]吧用[卫生宝丸]对吗
---------------盼正确答案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1 感谢回复。可以这么讲。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40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7-12-18 21:15:29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电脑中病毒了,所以至今才回复。
50岁男性病人,一周前,因外出洗浴在返家途中感到风寒刺骨,汗闭不出,当夜就发高烧、鼻塞声重,周身酸楚,这是六经辨证太阳伤寒表证,医着应用中成药汗出感冒为解,寒热日轻夜重、口干、便结,说明应用‘汗’法,说明津液已伤,腑气不通,故胸闷不欲食,舌苔黄厚,脉浮洪有力,说明已经顺传----阳明腑实证,
治疗原则;攻实泻热
处方:承气汤类,大柴胡汤也可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积分 +1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1 精彩回复。希望能看到你的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