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zm312
41
dpszm312发表于 2010-11-25 15:10:23 | 只看该作者
想学中医好久了,不知从何处开始,今天看到此帖很欣喜,我也来学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42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5 16:44:2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希望大家多多去做做复习题,凡是回复的都有奖励哟!一方面学习了另一方面自己又复习了一遍,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发帖量。在后面的基础上会有很多的又有区分又有相关内在联系的名词与记忆要点。

明天将上传中医的辨证论治。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扁昔鸟
43
扁昔鸟发表于 2010-11-25 19:35: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楼主辛苦了。我也加入。我每天晚上睡觉前记一味中药的药性,持之以恒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刘晓丽
44
刘晓丽发表于 2010-11-25 19:59:4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我也向你学习,努力学好中医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海恋杯子
45
海恋杯子发表于 2010-11-25 20:03:4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加入一个,尽一切的可能坚持下来.谢谢老师的无私奉献.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眼镜
46
眼镜发表于 2010-11-25 20:31:05 | 只看该作者
睡前记一味中药,这个主意挺好。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47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6 06:03:41 | 只看该作者

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本帖最后由 cqzhm 于 2010-11-26 06:05 编辑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由于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只能反映疾病某一阶段和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故中医学在辨识证候时,要求同时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向,即辨明疾病从发生到转归的总体病机。
  辨病因:即利用病因理论分析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推导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得出以病因命名的证候,为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如病人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紧等表现,可判断为风寒邪气为患,证属风寒感冒。病因一旦辨出,证候随之确立,治疗也就针对病因处方遣药。对外感性疾病,辨析病因是辨证过程的首要的环节。但多数内伤性疾病,运用病因辨证的方法并不能找到直接的病因,只能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推断其某阶段和某类型的病机特点以确定证候。如消渴病在其一定发展阶段可表现为肾阴亏虚的病机特点,临床就断定其为消渴病的肾阴亏虚证。
  辨病位:即确定病证所在的部位。不同的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不同的部位,引起不同的病证。一般说来,外在病邪多侵袭人体之表,引起表证,然后由表入里;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则易直接损伤脏腑精气,病变在里。辨明病变部位,既可推知致病邪气的属性,又可了解病情轻重及疾病传变趋向,因而对确立证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水肿病,若腰部以上水肿,或全身水肿而以头面、眼睑明显者,乃外感风邪所致,病属表,称为风水,治当发汗;若腰部以下水肿,以两腿为重而头面不肿者,多为脾肾功能失调所致,病属里,称为石水,治当利尿。病变部位不同,致病原因不同,因而证候有别,治疗也就不一样。
  辨病性:即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疾病是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奋起抗邪而引起邪正相搏的结果。邪正之气的盛衰决定着病证的虚实,故《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然致病邪气有阴阳之分,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别。不同属性的病邪侵犯人体,人体相应的正气则与之抗争,导致不同类型的阴阳失调而出现寒热性病证,即所谓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辨病势:即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疾病一般都有其一定的传变规律。《伤寒论》把外感热病分为六个病期,以六经表示其不同的病期和发展趋势,其传变规律可概括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温病学家们则用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表示温热病和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对内伤杂病的传变,《内经》是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表述的,现在趋向于以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表达。掌握了疾病的传变规律,可以洞察疾病发展变化及转归的全局。这不仅对确立证候在疾病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类型大有裨益,而且对该证的来龙去脉,即上下联系也随之明确,因而提高了辨证的准确性。另外,在辨析疾病之传变中,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全方位考察,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48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6 06:06:57 | 只看该作者
 辨明了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及传变规律,则可认清疾病过程中某阶段或某类型的病机特点,从而对疾病、证候作出明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因证立法:即依据已经辨明的疾病某阶段或某类型的证候,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证候是辨证的结果,也是论治的依据。只有确立了疾病某阶段或某类型的证候,才能针对该证候的性质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如辨明病属风寒感冒证,当用辛温解表法;病属风热感冒证,当用辛凉解表法。
  随法选方:即据证立法之后,随治法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或措施,并予以处方。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又有内服法和外用法之分;非药物疗法内容很多,包括针灸、推拿等法。处方,是在选定治疗手段的基础上,依据治法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如选用药物疗法,应开出符合治法要求的方剂及其药物组成,并注明每味药的用量、制作方法、服用时间及一次用量等。若选用针灸疗法,应开出符合治法要求的穴位配方以及针灸手法、刺激量、刺激时间等。在治疗同一证候时,可选用一种治疗手段,也可几种疗法联合应用。
  据方施治:即按照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实施。治疗的实施一般应由医务人员执行,某些情况下可由医生指导病人自己执行。
  辨证与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论治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延续,也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辨证正确,才能立法无讹,疗效自然显著。因此,辨证与论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因而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49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6 06:0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qzhm 于 2010-11-26 06:15 编辑

  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具有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因而一种病可能有多种证,一种证也可能存在于多种疾病中。在诊治疾病中,要掌握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原则。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如麻疹病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不同的证,故治疗麻疹病有初起解表透疹,中期清肺热,后期滋养肺阴胃阴等不同的治法。感冒病可因其病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风湿、风燥、气虚等不同的证候,因而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润解表、益气解表等相应的治法。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的病变,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同的“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候,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在几天前我还有关于这个话题上传的一个帖子http://www.jcys120.com/thread-128247-1-1.html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50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6 06:08:27 | 只看该作者
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
  中医学虽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但临床上从来就存在着“辨病施治”的方法。特别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初,证候的概念尚未从疾病中分化出来,就是以“病”作为辨析目标的,治疗也就依据病来施行。如《内经》13方基本上是以病作为治疗靶点的;《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等著作也多以具体疾病作为治疗目标,如以“常山截疟”、“黄连治痢”等。即便在近代,中医学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同时,也仍在运用辨病治疗思维。如对肺痨、肺痈、肠痈、湿疹、疟疾、麻疹、水痘、天花、蛔虫、绦虫病等的防治,主要是基于辨病的思维。因此,中医学的辨病思维与辨证思维是同时存在的,交织在一起而综合运用的。
  辨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诊断疾病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四诊来采集有关病变的资料,并作相应的物理和生化方面的检查,然后分析综合所有有关疾病的材料,作出疾病诊断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疾病的诊断确定后,就要根据“病”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某些病可用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中药单方或复方治疗,如疟疾则可用常山治之,痢疾一般可用黄连、三颗针、马齿苋等治之,肠痈一般可用大黄牡丹汤治之等。但以一方一药治疗一种疾病,并非中医学治病方法的主流。
  在辨证思维过程中,以证候作为辨析目标反映了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特色。但若只考虑证候的差异,即只考虑疾病的阶段性和类型性,不考虑疾病的全过程和全貌,要想认识疾病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必定是困难的,辨证的准确率也必定不会高。反之,若只将疾病诊断清楚,而没有运用辨证思维辨出反映疾病阶段性和类型性本质的证候,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疗。
  因此,要发扬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诊治特色,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辨证的准确率,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运用辨病思维来确诊疾病,对某一病的病因、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运用辨证思维,根据该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辨析该病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一阶段或是哪一类型,从而确立当时该病的“证候”,然后根据“证候”来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遣药。此即通常所说的“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对某些难以确诊的病症,可发挥辨证思维的优势,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出证候,随证施治。  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从而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
  中医学虽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但临床上从来就存在着“辨病施治”的方法。特别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初,证候的概念尚未从疾病中分化出来,就是以“病”作为辨析目标的,治疗也就依据病来施行。如《内经》13方基本上是以病作为治疗靶点的;《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等著作也多以具体疾病作为治疗目标,如以“常山截疟”、“黄连治痢”等。即便在近代,中医学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同时,也仍在运用辨病治疗思维。如对肺痨、肺痈、肠痈、湿疹、疟疾、麻疹、水痘、天花、蛔虫、绦虫病等的防治,主要是基于辨病的思维。因此,中医学的辨病思维与辨证思维是同时存在的,交织在一起而综合运用的。
  辨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诊断疾病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四诊来采集有关病变的资料,并作相应的物理和生化方面的检查,然后分析综合所有有关疾病的材料,作出疾病诊断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疾病的诊断确定后,就要根据“病”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某些病可用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中药单方或复方治疗,如疟疾则可用常山治之,痢疾一般可用黄连、三颗针、马齿苋等治之,肠痈一般可用大黄牡丹汤治之等。但以一方一药治疗一种疾病,并非中医学治病方法的主流。
  在辨证思维过程中,以证候作为辨析目标反映了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特色。但若只考虑证候的差异,即只考虑疾病的阶段性和类型性,不考虑疾病的全过程和全貌,要想认识疾病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必定是困难的,辨证的准确率也必定不会高。反之,若只将疾病诊断清楚,而没有运用辨证思维辨出反映疾病阶段性和类型性本质的证候,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疗。
  因此,要发扬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诊治特色,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辨证的准确率,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运用辨病思维来确诊疾病,对某一病的病因、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运用辨证思维,根据该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辨析该病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一阶段或是哪一类型,从而确立当时该病的“证候”,然后根据“证候”来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遣药。此即通常所说的“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对某些难以确诊的病症,可发挥辨证思维的优势,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出证候,随证施治。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51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6 06:19:07 | 只看该作者
复习题
1:熟悉中医辨证论治分几大类?

2:临床的诊治原则是什么?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一川
52
杏林一川发表于 2010-11-26 10:01:42 | 只看该作者
{:6_305:}{:6_305:}{:6_305:}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田国颖
53
田国颖发表于 2010-11-26 13:57:4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要加入这个学习班!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雨化石
54
雨化石发表于 2010-11-26 20:02:04 | 只看该作者
好呀,希望能坚持下去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55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6 20:42:01 | 只看该作者
复习题
1:熟悉中医辨证论治分几大类?
 辨证,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辨病因:即利用病因理论分析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推导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得出以病因命名的证候,为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

辨病位:即确定病证所在的部位。

辨病性:即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

辨病势:即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

2:临床的诊治原则是什么?

“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56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6 20:48:44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参加进来,cqzhm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班门弄斧的做法表示赞同和认可,我对大家的承诺是哪怕只有一个或没有同道者,我一样执着的上传中医基本知识,以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来发扬中华国宝。希望大家积极跟帖以及回复,仅仅是走马观花那是空谈!!!!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棒棒糖 + 1 老师您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周康艺
57
周康艺发表于 2010-11-27 15:54:27 | 只看该作者
某某六个月就成仙了,没这门吧!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周康艺
58
周康艺发表于 2010-11-27 15:57:46 | 只看该作者
某某六个月就成仙了,没有这么难吧!楼主很实在,干到老学到老。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庄远化
59
庄远化发表于 2010-11-27 18:57:1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学中医毕业的。呵呵!感谢您给了一么一个平台.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60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1-27 19:25: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如《说文》说:“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这时的阴阳的涵义是原始的、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并不具备哲学上的涵义。以后随着观察面的扩展,阴阳的朴素涵义逐渐得到引申。如向日光处温暖、明亮;背日光处寒冷、晦暗。于是古人就以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分阴阳。如此不断引申的结果,就几乎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划分为阴与阳两个方面。这时的阴阳不再特指日光的向背,而变为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前者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等;后者如寒与热,升与降,明与暗等。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如以天地而言,则“天为阳,地为阴”,由于天气清轻向上故属阳,地气重浊凝滞故属阴。以水火而言,则“水为阴,火为阳”,由于水性寒而润下故属阴,火性热而炎上故属阳。以物质的运动变化而言,“阳化气,阴成形”,物质从有形化为无形的过程属于阳,由无形凝聚成有形的过程属于阴。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如脏为阴而腑为阳,精为阴而气为阳,营气为阴而卫气为阳,等等。
表1-1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性 空间(方位) 时间 季节 温度 湿度 重量 性状 亮度 事物运动状态
阳 上 外 左 南 天 昼 春夏 温热 干燥 轻 清 明亮 化气 上升 动 兴奋 亢进
阴 下 内 右 北 地 夜 秋冬 寒凉 湿润 重 浊 晦暗 成形 下降 静 抑制 衰退
 
  若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或对象变了,则它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故事物阴阳属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相对的。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属阴的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属阳的热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病变的寒热性质变了,其证候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再如人体气化过程中,精属阴,气属阳:精代谢为能量(气),为阴转化为阳;消耗能量而获得营养物质(精)的产生,为阳转化为阴。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