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zhm
161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5 17:3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乡村布衣 的帖子

以后请你不要在这严肃与严谨的学习中上传这种与主题无关的帖子!同时也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62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5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四、大肠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大肠与肺由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的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肛门。大肠的上段称为“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回肠和结肠上段;下段称为“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亦是一个管腔性器官,呈回环迭积之状,主要有传化糟粕与主津的生理功能。
  主传化糟粕: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导之官”之称。如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出现排便异常,常见的有大便秘结或泄泻。若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还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除此以外,尚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有关:胃气的通降,实际上涵括了大肠对糟粕排泄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水液的吸收;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大肠主津: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大肠主津功能失常,则大肠中的水液不得吸收,水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症;若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或大肠津亏,肠道失润,又会导致大便秘结不通。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林林u
163
林林u发表于 2010-12-15 19:51:3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64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6 19:37:42 | 只看该作者

  五、膀胱
  膀胱又称“脬”,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膀胱与肾由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膀胱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贮存尿液: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浊液(废水)则下归于肾,经肾气的蒸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贮存。
  排泄尿液:膀胱中尿液的按时排泄,由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肾气与膀胱之气的作用协调,则膀胱开合有度,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气与膀胱之气的升降协调。肾气主上升,膀胱之气主通降。肾气之升,激发尿液的生成并控制其排泄;膀胱之气通降,推动膀胱收缩而排尿。若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失常,膀胱开合失权,既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又可出现尿频、尿急、遗尿、小便不禁等。故《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传统中医学,将膀胱定义为人体水液汇聚之所,而非盛尿器官,故称之为“津液之府”。《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也将膀胱指为“水府”,并论有“膀胱蓄水”证。至于膀胱中的水液源于何处,根据《内经》的说法,是从胃肠道,主要是从小肠,经三焦之腑渗入膀胱的。故《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杂病源流犀烛·膀胱病源流》说:“膀胱,本州都之官,藏津液。州都者,下邑也,远于京师,且津液必气化而后能出……水液自小肠泌,则汁渗入膀胱之中,胞气化之而为尿,以泄出也。”渗入膀胱的水液,经肾气与膀胱之气的蒸化作用,又称气化作用,将其中可再利用者回吸收,剩下的则是尿液,由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排泄。水液并不直接归于肾脏,肾的主水功能,由肾气对膀胱中水液的蒸化作用来体现。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65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6 19:38:36 | 只看该作者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xiezhenxing
166
xiezhenxing发表于 2010-12-16 20:37: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机会难得,要学一学了,谢谢老师的提供的资料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林林u
167
林林u发表于 2010-12-16 20:56:0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cqzhm + 1 你好!谢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李家兵
168
李家兵发表于 2010-12-17 12:17: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今年我通过医考!2年我要考执业医师!我会好好学习!多发表!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cqzhm + 1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谢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69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7 20:44:45 | 只看该作者

  六、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必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名有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有名无形,但有其生理功能和各自的生理特点。
  (一)六腑之三焦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位于腹腔中,与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五腑相同,是有具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脏器,并有自身的经脉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与心包由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三焦的形态结构,据多年来的研究和考证,大多认为是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这些组织充填于腹腔脏腑之间,结构比较松散,能通透水液,可为胃肠中水液渗透到膀胱中去的通道,与六腑的中空有腔的形态结构特点相符。《灵枢·经脉》所说“三焦手少阳之脉……下膈,循属三焦”;“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下膈,历络三焦”,也说明三焦是位于腹中的实体性脏器。
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其功能是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充填于胃肠道与膀胱之间,引导胃肠中水液渗入膀胱,是水液下输膀胱之通路。三焦水道通畅,则胃肠中的水液源源不断渗入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二)部位之三焦
  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源于《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论,与《难经·三十八难》所谓“有名而无形”的三焦相通。部位划分之三焦,包含了上至头下至足的整个人体,已经超出了实体六腑的概念。明·张介宾等医家将其附会为分布于胸腹腔的包容五脏六腑的一个“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之为“孤府”,实际上也已指明此三焦并非一个位于腹中的实体性脏器。
  1.部位三焦的生理功能
  部位三焦的总体生理功能是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其运行水液功能是由六腑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延伸而来,而通行诸气功能则源于《难经·三十八难》“主持诸气”之论。
  (1)通行诸气:通行诸气,是指部位三焦是诸气上下运行之通路。肾藏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布散于全身;胸中气海中的宗气,自上而下到达脐下,以资先天元气,合为一身之气,皆以三焦为通路。故《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经·三十八难》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2)运行水液:运行水液,是指部位三焦是全身水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脏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运行。如果三焦水道不通利,则肺、脾、肾等脏的输布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将难以实现,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部位三焦的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因为,水液的上下运行,全赖诸气的升降运动,而诸气又依附于津液而得以升降运行。因此,气运行的道路,必然是津液升降的通路,而津液升降的通路,也必然是气运行的通道。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的两个方面。
  2.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上焦: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如《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上焦主气的宣发和升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雾”,喻指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此所受气(通“氣”,指饮食物)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通“氣”)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沤”,生动地表述了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
  肝胆属中焦。《内经》的脉法和晋·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但明清温病学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动风病证,归于“下焦”的范围,因“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肝又属下焦。
  下焦: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即是指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的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将下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渎”,喻指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的生成和排泄二便的功能。
  另外,三焦还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称为辨证之三焦。三焦辨证的三焦,既不是六腑之一,也不是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而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究其概念的来源,可能是由部位三焦的概念延伸而来。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wangzhenwen
170
wangzhenwen发表于 2010-12-17 21:16:4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一起学习。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71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8 21:33:2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它们都是贮藏精气的脏器,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或囊性器官,而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其中除胆为六腑之外,余者皆无表里配合,也无五行配属,但与奇经八脉有关。
  本节只介绍脑及女子胞,其他如脉、骨、髓、胆已在“五脏”与“六腑”节中述及。
   一、脑
  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素问·五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一)主要生理功能
  头居人身之高巅,外为颅骨,内涵脑髓,为人神之所居,清窍之所在,如清·喻昌《寓意草·卷一》说:“头为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脏,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和主感觉运动。
  1.主宰生命活动
  “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元神来自先天,由先天之精化生,先天元气充养,称为先天之神,“元神,乃本来灵神,非思虑之神”(《寿世传真》)。人在出生之前,随形具而生之神,即为元神。如《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元神藏于脑中,为生命之主宰。“元神,即吾真心中之主宰也”(《乐育堂语录》)。元神存则生命在,元神败则生命逝。得神则生,失神则死。
  2.主精神意识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思维意识是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任物”的结果。《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是思维的主要器官。脑为髓海,也主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如《类证治裁·卷三》说:“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所凭也。”《医林改错》说:“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人的思维意识,是在元神的调控下,于后天获得的思维识见活动,属识神的范畴。识神,是思维认知之神,属后天之神。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说:“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刺激的情绪反应,与人的情感、欲望等心身需求有关,故属欲神范畴。因此,脑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枢纽。脑主精神意识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否则,便出现精神思维及情志方面的异常。
  3.主感觉运动
  眼、耳、口、鼻、舌等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如《医林改错》说:“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脑主元神,神能驭气,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令之运动,故脑能统领肢体运动。髓海充盈,主感觉运动功能正常,则视物精明,听力正常,嗅觉灵敏,感觉无碍,运动如常,轻劲多力;若髓海不足,主感觉运动功能失常,不论虚实,都会出现听觉失聪,视物不明,嗅觉不灵,感觉障碍,运动不能,懈怠安卧。
  总之,脑髓充则神全,神全则气行,气行则有生机、感觉和运动。“脑者人身之大主,又曰元神之府”,“脑气筋入五官脏腑,以司视听言动”,“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医易一理》)。
  (二)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脑由精髓汇集而成,与脊髓相通,而髓由精化,精由肾藏,故脑与肾的关系密切,如《医学入门·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说:“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则肾主之。”但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充盛,故脑髓的充盈,不但与肾精密切相关,而且与五脏六腑之精有关。五脏六腑精气充盛,充养肾精,则肾精充盈。肾精充盈,则脑髓充满,故脑能正常发挥其各种功能。
  另外,精神活动虽由脑与心主司,但尚有“五神脏”之说,即精神活动分由五脏主司。如《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即精神思维由心主司,知觉主要由肝主司,运动主要由肺主司,意念智慧的产生主要由脾主司,意志坚定和记忆主要由肾主司。如清·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说:“肝藏魂,人之知觉属魂;肺藏魄,人之运动属魄。”而精神之所以由五脏分主,是由于五脏皆藏精之故,如《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神虽分藏于五脏,但总由脑所主的元神和心所主的识神来调节和控制。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72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8 21:34:40 | 只看该作者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haochangen
173
haochangen发表于 2010-12-18 22:4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棒棒糖 的帖子

最近来去论坛太少了,刚看到,不好意思。我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但中医全丢了,今后大家就是我的老师,仰仗各位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cqzhm + 1 欢迎加入!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74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9 20:50:25 | 只看该作者

 

  二、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子脏、胞脏、子处、血脏,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呈倒置的梨形。女子胞,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有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
  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健康女子,约到14岁左右,天癸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子宫发生周期性变化,约1月(28天)左右周期性排血一次,即月经开始来潮,如《血证论·男女异同论》说:“女子胞中之血,每月换一次,除旧生新。”约到49岁左右,天癸竭绝,月经闭止。月经周期中还要排卵一次。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脉气血及天癸作用于胞宫的结果。胞宫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月经的来潮,所以胞宫有主持月经的作用。
  2.孕育胎儿
  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女子在发育成熟后,月经应时来潮,经后便要排卵,因而有受孕生殖的能力。此时,两性交媾,两精相合,就构成了胎孕。《类经·藏象类》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受孕之后,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血气皆下注于冲任,到达胞宫以养胎,培育胎儿以至成熟而分娩。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下卷》说:“女子之胞,一名子宫,乃孕子之处。”
  (二)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天癸、经脉、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女子胞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是脏腑、天癸、经脉、气血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
  1. 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
  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液所化,而血液来源于脏腑。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它们分司血的生化、统摄、调节等重要作用。故脏腑安和,血脉流畅,血海充盈,则经候如期,胎孕乃成。在五脏之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女子胞的发育成熟、月经按时来潮及其后定时排卵,与天癸的来至和其对胞宫的作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2. 与经脉的关系
  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以冲、任、督、带脉为最。
  冲脉上渗诸阳,下灌三阴,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又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经络之气血皆下注冲脉,故称冲为血海。因为冲为血海,蓄溢阴血,胞宫才能泄溢经血,孕育胎儿,完成其生理功能。故《景岳全书·妇人规》说:“经本阴血也,何脏无之,唯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血,为妇人妊养之本。任脉通畅,月经如常,方能孕育胎儿。因一身之阴血经任脉聚于胞宫,妊养胎儿,故称“任主胞胎”。任脉气血通盛是女子胞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基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方能有子。所以,胞宫的作用与冲任二脉的关系更加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与任脉,同起于胞中,一行于身后,一行于身前,交会于龈交,其经气循环往复,沟通阴阳,调摄气血,并与肾相通,运行肾气,从而维持胞宫正常的经、孕、产的生理活动。
   “带脉下系于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血证论·崩带》)。既可约束、统摄冲任督三经的气血,又可固摄胞胎。
  十二经脉的气血通过冲脉、任脉、督脉灌注于胞宫之中,而为经血之源,胎孕之本。女子胞直接或间接与十二经脉相通,禀受脏腑之气血,泄而为经血,藏而育胞胎,从而完成其生理功能。
  附:精室
  男子之胞名为精室,具有贮藏精液、生育繁衍的功能。精室是男性生殖器官,亦由肾主,并与冲任相关。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下卷》说:“女子之胞,男子为精室,乃血气交会,化精成胎之所,最为紧要。”精室包括睾丸、附睾、精囊腺和前列腺等,具有化生和贮藏精子等功能,主司生育繁衍。精室的功能与肾精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睾丸,又称外肾,“睾丸者,肾之外候”(《类证治裁·卷之首》);“外肾,睾丸也”(《中西医粹》)。亦称势,“宦者少时去其势,故须不生。势,阴丸也,此言宗筋,亦指睾丸而言”(丹波元简注《灵枢·五音五味》)。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75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19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76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20 17:48:31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与六腑相配合,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奇恒之腑之间密切联系,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除在形态结构上得到一定体现外,主要是在生理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相互为用的关系。这种关系,突出表现在五脏的系统分属关系、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五脏的精气阴阳关系等方面。脏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腑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肺、脾、肝、肾五脏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特定的病理变化,但五脏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五脏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局限于五行的生克乘侮范围,更应注重五脏精气阴阳及其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相互资生、相互协调。
  (一)心与肺
  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助。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在病理上,若肺气虚弱,行血无力或肺失宣肃,肺气壅塞,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易致心血瘀阻;反之,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也可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胸闷、咳喘等症。
  (二)心与脾
  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病理上,若脾虚失于健运,化源不足,或统血无权,慢性失血,均可导致血虚而心失所养。而劳神思虑过度,既耗心血,又损脾气,亦可形成心脾两虚之证。临床常见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无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等症,治之以补养心脾的归脾汤之类。
  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血液能正常运行而不致脱陷妄行,全赖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的协调。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或脾气虚损,统摄无权,均可导致血行失常的病理状态,或见气虚血瘀,或见气虚失摄的出血。
  (三)心与肝
  心主行血而肝主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因此,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
  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行血,心为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所以说:“肝藏血,心行之”(王冰注《素问·五藏生成》)。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有度,随人体生理需求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血功能的正常进行。心血,是指心所主的运行于心与血脉中的血液,包括运行于心脉中的血液;肝血,是指贮藏于肝脏内的血液。因此,心血与肝血,基本上概括了全身之血液,而全身血液的亏虚,也主要表现为心血和肝血两虚的心肝血虚证。此外,心血瘀阻可累及肝,肝血瘀阻可累及心,最终导致心肝血瘀的病理变化。
  精神情志方面:心藏神,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精神情志的舒畅。心肝两脏,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心血充盈,心神健旺,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有度,情志畅快,亦有利于心神内守。病理上,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与肝火亢逆,可两者并存或相互引动。前者可出现以精神恍惚、情绪抑郁为主症的心肝气郁证,后者则出现以心烦失眠、急躁易怒为主症的心肝火旺的病理变化。
  (四)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的机理,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
  水火既济: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肾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心无肾阴之滋润则火炽。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根据阴阳交感和互藏的机理,肾气分为肾阴与肾阳,肾阴上济依赖肾阳的鼓动;心气分为心阴与心阳,心火的下降需要心阴的凉润。肾阴在肾阳的鼓动作用下化为肾气以上升济心,心火在心阴的凉润作用下化为心气以下行助肾。如明·周子干《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清·孙庆增在《吴医汇讲》中说:“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者,滋心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则知水本阳,火本阴,坎中阳能升,离中阴能降故也。”
  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如《类证治裁·内景综要》说:“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类经·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
  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所以心与肾的关系也表现为心阳与肾阳的关系。
  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失调,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水不济火,肾阴虚于下而心火亢于上的阴虚火旺,或肾阳虚与心阳虚互为因果的心肾阳虚、水湿泛滥,或肾精与心神失调的精亏神逸的病理变化。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a2971967
177
a2971967发表于 2010-12-20 21:54:36 | 只看该作者
好想学习啊{:6_305:}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78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21 20:32:41 | 只看该作者

  (五)肺与脾
  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谷气;肺主行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气的生成: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之精并进而化为谷气。清气与谷气在肺中汇为宗气,宗气与元气再合为一身之气。因元气由先天之精化生,而先天之精的量一般固定不变,故一身之气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脾化生的谷精、谷气和津液,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运动以输布全身。而肺维持其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谷精、谷气与津液,又依靠脾气运化水谷的作用以生成。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只有在肺脾两脏的协同作用下,才能保证宗气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在病理上,肺气虚累及脾(子病犯母),脾气虚影响肺(母病及子),终致肺脾两虚之候。
  水液代谢:津液代谢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就肺脾而言,肺气宣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地输布与排泄;脾气运化,散精于肺,使水液正常地生成与输布。人体的水液,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而布散周身及下输肾或膀胱。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若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生痰,为饮为肿,影响及肺则失其宣降而痰嗽喘咳。是病其标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六)肺与肝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气从左升发,肺气由右肃降。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此为肝肺气机升降的特点所在。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肺气充足,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气疏泄,升发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可见肝升与肺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
  病理状态下,肝肺病变可相互影响。如肝郁化火,或肝气上逆,肝火上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而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阴阳学说称为“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五行学说称为“木火刑金”或“木旺侮金”。另一方面,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也可伤及肝阴,致肝阳亢逆,而出现头痛、易怒、胁肋胀痛等肺病及肝之候。
  (七)肺与肾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肺肾之气的协同作用,保证了体内水液输布与排泄的正常。病理上,因肺肾功能失调而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水热穴论》)。
  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由肺所主,但亦需肾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可见,在人体呼吸运动中,肺气肃降,有利于肾的纳气;肾精肾气充足,纳摄有权,也有利肺气之肃降。故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景岳全书·杂证谟》)。病理上,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往往互为影响,以致出现气短喘促,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
  阴阳互资:肺肾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则痰饮不生,咳喘不作。老年久病痰饮喘咳,多属肺肾阳虚。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qzhm
179
 楼主| cqzhm发表于 2010-12-21 20:33:43 | 只看该作者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林林u
180
林林u发表于 2010-12-21 21:00:3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有注册,才可以登陆学中医。楼主好吗?

  • 投票
  • 收藏 收藏47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