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蓝经方
 页 | 末页
1
以蓝经方发表于 2015-8-24 13:15:02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4 12 26 一诊
黄某 女 皮肤瘙痒一个月。
简要:患于一月前无诱因出现四肢皮肤瘙痒,自用药膏外涂无效,到医院诊为过敏性荨麻疹,输液治疗,后改中药两周乏效“药物不详”。近期并见全身皆见来诊

刻下:周身发见皮肤麻痒难忍烦乱,皮表色正无明显损伤与结痂,易怕风畏寒(头部怕风为甚),颈肩酸痹略疼,时见腰酸疼,口干微渴,饮可(比较喜热饮),夜间手脚略见麻木,晨起眼睑浮肿午后自行消失,胃脘微闷痛,不胀(按压不痛)___病人自述有慢些胃炎5年。无下腹部胀痛,无汗出(平素极少出汗),无下肢水肿,脸色淡暗,纳睡正。小便淡黄,量次正,大便偏干日一解, 舌质略淡红,苔薄略腻,根部淡黄。 脉:寸尺沉细略弱,关细。


六经:太阴 阳明微热 证:饮 烦

处方:桂枝加黄芪汤 <水煎服四剂>



2015 元月 2号 二诊

药后诸症明显大减。 周身发见皮肤麻痒难忍烦乱, 夜间手脚略见麻木,晨起眼睑浮肿午后自行消失。口干微渴,饮可(比较喜热饮)___基本消失

刻下:时 仍 见胃脘微闷痛,不胀(按压不痛),晨起略见有颈肩酸痹微疼 , 微怕风,无汗出,纳睡正。
小便微黄,量次正,大便一日一解,量正。 苔薄略腻,根部淡黄。 脉:寸尺沉细略弱,关细。


处方:黄芪建中汤 <水煎服六剂>



数月后,给带一亲戚来就诊。询问得知,自二诊药后以痊愈。


附按:病人的胃病症状只是暂时消失吧了,未得根治。很可惜病人不愿再接受治疗,怕药苦。

评分

参与人数 2专业积分 +1 得票 +1 收起 理由
lrl0701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真人无奈 + 1 中焦虚寒,营卫失和,一箭双雕!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以蓝经方
2
 楼主| 以蓝经方发表于 2015-8-24 13:22:27 | 只看该作者
补充病例资料:病人女,50a, 已停经。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真人无奈
3
真人无奈发表于 2015-8-24 20:54: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真人无奈 于 2015-8-24 20:56 编辑

“ 微怕风,无汗出,纳睡正。
小便微黄,量次正,大便一日一解,量正。”正——是正常吧?另外:应该列出完整方药剂量。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以蓝经方
4
 楼主| 以蓝经方发表于 2015-8-24 21:17:09 | 只看该作者
“正”是指的正常意思。


桂枝30 生姜30 芍药30 炙甘草15 大枣50 北芪45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以蓝经方
5
 楼主| 以蓝经方发表于 2015-8-24 21:22:40 | 只看该作者

“正”是指的正常意思。


桂枝30 生姜30 芍药30 炙甘草15 大枣50 北芪45

一剂煎三碗,分三次服用。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以蓝经方
6
 楼主| 以蓝经方发表于 2015-8-25 14:36:27 | 只看该作者
辨证分析试论:

1:周身发见皮肤麻痒难忍烦乱,皮表色正无明显损伤与结痂——这是太阴表指寒湿阻滞,营卫交通不利,加之里有阳明微热外蒸与肌表的寒湿博结所致。

2 :颈肩酸痹略疼,时见腰酸疼,夜间手脚略见麻木,晨起眼睑浮肿午后自行消失——其病机也是太阴寒湿在表。
”夜间手脚略见麻木“——这是因营卫失和,津液输布不利,津血痹阻不通的表现。可参见“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病机。

3:胃脘微闷痛,不胀(按压不痛)___正如斑竹如讲的<中焦虚寒>,水饮微结上两焦<这个类似诸泻心汤的那个水热互结的痞证,但这个是偏于虚与寒,情度为轻>,水饮微结必然影响气机升降运行,所谓的久郁化热,多少会有些小的热参与的。——这个就是为什么会有阳明微热的辨证归属。

4:易怕风畏寒(头部怕风为甚), 脉:寸尺沉细略弱,关细__怕风畏寒,简单讲是营卫不和。
脉沉细,弱——那是津血不足之脉。

5:简单讲下方解:
桂枝,黄芪,生姜——温阳化湿。
芍药:《本经》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里小讲下,芍药是味酸苦的。《本经》记载可能有传抄者的漏写或不全。那是经典我们不要轻易怀疑,可又不可尽信,临床实践来检验吧?
除血痹,利小便,,寒热———正好制约那点轻微的阳明热,还可以起到轻微的利水作用。它与甘草——酸甘化阴制饮,甘草桂枝——辛甘化阳,与芍药一阴一阳,共达温阳化湿,通血脉和营卫。

甘草,大枣——养津血,保胃气,生津液。“说句玩笑话:外面有桂,芍,芪去打仗了,他们两就是后备部队,保证后援。

5:症状很多也可以讲有些小复杂。但是经方用药,就短短数味,便建功立效。且与病机,病症高度对应。

组方配伍何其严谨,古人不欺吾也!

粗鄙之论,希诸位同仁多多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lrl0701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xy6247
7
xy6247发表于 2015-8-26 11:33:19 | 只看该作者
纳归六经辨证,万病无所遁形,六经为总归,六经统万病执牛耳也!!!!!妙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以蓝经方 + 1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优卡丹
8
优卡丹发表于 2015-8-28 01:34:51 | 只看该作者
经方的魅力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李籼岐
9
李籼岐发表于 2015-8-29 18:44:3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处方 桂枝汤化裁 ,临床上我也爱用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以蓝经方
10
 楼主| 以蓝经方发表于 2015-8-31 14:33: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参与!

桂枝加黄芪汤,是有出处的。方见在《金匮.论黄汗篇》

我临床全是用经方。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