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tower
 页 | 末页
1
hightower发表于 2007-12-26 21:50:22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长氏,女,22岁。温病发疹,误用辛温发表,议辛凉达表,芳香透络: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玄参、生甘草、牛蒡子、黄芩、桑叶,为粗末,分六包,一时许服1包,芦根同煎。
二诊:温毒脉象模糊,苔黄喉痹,胸闷,渴甚,议“时时轻扬法”:银花、薄荷、玄参、射干、人中黄、黄连、牛蒡子、桔梗、石膏、郁金、杏仁、马勃,共为粗末,分12包,分一时服1包,芦根同煎。
三诊:舌苔老黄,舌绛,脉沉,壮热,谵语,口干舌燥,喜冷饮。议急下存阴,用大承气减枳、朴辛药,加增液法。
四诊:其势已杀,下后护阴为主,甘苦化阴,增液汤中加黄连、黄芩、丹皮、甘草。

请问:吴鞠通先生此案中有无误治?如有,误治何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hightower
2
 楼主| hightower发表于 2007-12-26 21:59:34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有误,而且比较明显。
三诊中,患者“舌苔老黄,舌绛,脉沉,壮热,谵语,口干舌燥,喜冷饮”,尤其是舌绛、谵语为营分证特征性表现,壮热、舌黄、喜冷饮为气分热盛。总的病机应为气营两燔证,应该用清气凉营法解毒法,宜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不应用伤寒急下存阴之法,此法只适用于阳明腑实证。

请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2 你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红牛
3
红牛发表于 2007-12-28 21:55:52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三诊有误,主要是脉沉非攻下之脉,脉沉说明体虚已不能攻下。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hightower
4
 楼主| hightower发表于 2007-12-31 19:16:54 | 只看该作者
比较支持版主的说法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5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7-12-31 20:40:2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此的研究不太多,但觉得三诊有误吧。借用一下评论:
若卫分热邪入营,卫营同病,卫有邪阻,营有热逼,使血液瘀于肤表血络而发疹者,治当清透卫营与凉营养阴并施,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热邪内陷手厥阴心包,灼液成痰,痰蒙热扰,以神昏谵语,舌蹇肢厥为主症者,治当清营养阴,豁痰开窍,方用清宫汤或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总之,热入营分,治以清营透热,养阴生津为法。若气营两燔者,治当清气与清营并施,用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
吴鞠通对温热病的治疗禁忌亦甚为重视,他主要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忌辛温发汗。如“上焦篇第四条银翘散方论”中云:“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它患”。“上焦篇第十六条”亦云:“太阴温病,不可发汗”。
一是忌淡渗利尿。如“中焦篇第三十条”云:“温病小便不利,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
一是慎用苦寒药。如“中焦篇第三十一条”云:“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
楼上的讨论我学习。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