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悟道
 页 | 末页
1
未悟道发表于 2016-6-24 22:16:13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田维君《中医脾胃治法》:“补肺益脾法”,有段文字:

肺属金,脾属土,脾之与肺,乃相生关系。所谓“土能生金,金亦能生土。”(《医法心传-颠倒五行解》)
土能生金者,是指饮食入胃以后,水谷精微游溢于脾,脾将其上输于肺,肺得之则气旺。
金亦生土者,是指脾上输于肺的精微物质,秉其宣降之能,气化之职,清者上行,浊者下行,散布全身,营养包括脾在内的脏腑。《素问-经脉别论》说的“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即指此言。
因此,脾气的运化功能,是与肺的宣降功能分不开的。正因为脾肺在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在病理上亦往往互相影响。
比如素体肺虚,或咳喘日久,耗伤肺气,肺气不足,子盗母气则病脾,其病临床特点是先是气短、自汗,咳嗽气喘,继之出现肌肉消瘦,体倦乏力,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脉虚无力等证。肺虚及脾,肺脾两虚,法当补肺益脾。故本法常选用人参、炒白术、黄芪、茯苓、白扁豆、砂仁、陈皮、五味子、炒苏子、柴胡、冬花、炙甘草组成方剂。以治肺虚及脾之脾肺两虚证。代表方如加减参苓白术散、人参五味子汤。

讨论:
一,补脾益肺法,比较多见;而补肺益脾法,我是首次见到。看其方药,与自己理解的补脾益肺法似乎无所分别。但是从理论上来说,既然是先有肺虚,后见脾虚,肺病及脾,以补肺益脾法命名,似乎比较合理。
二,田氏举例中,以“子盗母气”来解释肺虚及脾,这仍然是以土为母,以金为子,所以肺虚导致脾虚,是子盗母气。
可是引文中的“金亦能生土”,显然是以金为母,以土为子的“颠倒五行解”!我虽然没有看过这本书,仅就引文来说,肺虚及脾虚,应该解释为母病及子!
三,子盗母气也好,母病及子也罢,都是用来解释肺虚导致脾虚这一实际临床现象和规律的。推而广之,可见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中的运用,并非是五角星连线的纯理论推演,其实质,是中医人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理论载体!
至少目前,还没有新的理论框架可以代替,更不用说取消二字啦!!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票 +2 收起 理由
真人无奈 + 1 感谢分享!
lrl0701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更新
2
更新发表于 2016-6-28 18:38: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