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悟道
 页 | 末页
1
未悟道发表于 2016-7-30 22:24:34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长期以来,对方老辨证论治七步法,很感兴趣,但在书写病案时很少按格式使用。个别比较疑难的慢性病(多是轻症),尤其是主诉繁多者,闲余时间再按步骤分析,以减少顾此失彼和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主要矛盾的弊病,似乎可以提高辩治水平,减少临证失误。
少数病症,因循守旧,习以为常,很少认真辩证,甚至不耐烦病人的主诉,心想不管你说什么,就是这个方子啦。有不少病症,缺乏实际经验,常常犹疑不决,事后省误而不及。
所以,总想制定一个简要格式,用于日常一般辩治。意在对不熟悉的病症,甚至常见病症,按照辨证论治步骤,简而不漏,要而不烦,形成思维习惯,减少临证失误。
依据方老改进的五步法,结合学习陆老的思路,定出一个初稿,供今后试用。把两个病案,尝试按此格式填写。希望得到感兴趣者批评指正。


辨 证 论 治 病 案 首 页 (16—1)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电话 日期
病史:


症位:表 半 里 上 中 下
证位:心 小 肺 大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邪实:寒 热 燥 湿 风 火 郁 瘀 痰 毒
正虚:气 血 阴 阳
分析:


主证: 兼证:
主病: 兼病:
法: 方:
药:
** 症位---症状表现部位;证位---辩证定位。
方老定性,阴阳在前,我这里的阴阳是狭义,指通常的阴虚、阳虚。虚实,改为提纲。也即陆老发病以虚实为纲,正虚以阴阳为纲,邪实以寒热为纲,又不尽然。

示例:“*”号,实际使用时,用笔打钩。

辨 证 论 治 病 案 首 页 (16—1)
姓名 韩** 性别 男 年龄 59 职业 农 住址 本村 电话 日期160728
病史:
素体健壮。三年前发现血压高、血糖高,未做复查和治疗。12天前,上午发现左下肢无力,下午恢复。次日上午再次出现左下肢无力,行走稍嫌缓慢,其余正常。嘱其住院。入院诊断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开始治疗。次日左半身偏瘫,腿部稍能活动,上肢无动作。住院11天,要求出院回家治疗。
血压:124/82;空腹血糖6.2;左上肢可以抬起45度,手3、4、5指可见稍微弯曲。下肢可以勉强站立,须两人扶持才可拖动行走。饮食睡眠正常,5天未大便。
带药:拉西地平片1*bid,格列吡嗪5mg,bid,二甲双胍片0.5,tid,托氟他汀,三种活血化瘀中成药。舌暗苔白。未诊脉。

症位:表* 半 里 上* 中* 下*
证位:心 小 肺 大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邪实:寒 热 燥 湿 风* 火 郁* 瘀* 痰* 毒
正虚:气* 血 阴 阳
分析:
中风病。中腑、经络。形体壮实,长期高血压、高血糖维持重体力劳动。以短暂脑缺血起病,终至中风。虽然72小时内随时可以加重,怀疑入院后降压、降糖、抗凝、扩张血管,有可能加重脑梗程度。所以,减降压药为早上一次,降糖药减二甲双胍片为0.25,tid;所带中成药减量吃完为止。
虽然没有整体气虚症状,但是既然半身不遂,属于气不能充左半身,有气虚病机。腑气不通属郁。拟补全身,泻腑气。输液:丹参20ml,胞磷胆碱0.5+VC1.0+coA。一天一次。

主证: 中风气虚血瘀证 兼证:腑气不畅
主病: 脑梗 兼病:高血压、糖尿病
法: 益气补肾通腑 方:
药:
黄芪15,白术20,甘草10,山萸肉15,仙灵脾15,
枳壳15,厚朴15,大腹皮15,生莱菔子15克。
3剂,三煎混合,日两服。

160730,
(出院前曾经三次电针,左半身十几个针,通电半小时)。
28日下午开始来所电针:左手背两针、前臂伸侧两针,连接为两组。先密疏波诱导2分钟,后间断波每组约8分钟。两组交替,共36分钟。针点每日更换。
下肢可以缓慢独立行走,从大门上台阶回家。上肢抬高至90度,手指可以握拳到中指距离大鱼际1厘米,伸指超过半曲位。大便通畅。病人家属高兴。


辨 证 论 治 病 案 首 页 (16—1)
姓名 贾** 性别 女 年龄 63 职业 农 住址 邻村 电话 日期 160330
病史:
维持一般家务和劳动。多年前因心慌诊断为冠心病,很少吃药。因胃病2月前来诊,嘱其做第三次胃镜,因心功能差,医生只做了上消化道造影:胃张力低、潴留液多,排空延迟。嗳气、脘胀、食少、便难。先用西药4天,后间断吃我的中药三次9剂,各症好转。近日在他处输冠心宁半月。
下脘、左胁下攻撑隐痛,按压舒适。时有嗳气。饮食尚可,口不干苦,口味不正。大便不干,三日以上一次。长期以来时有头晕、汗出、心慌,静坐进食少量可以缓解。未用西药。脉四部弦细,左关尺缓弱。舌暗苔薄黄稍腻。

症位:表 半 里* 上 中* 下
证位:心* 小 肺 大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邪实:寒 热 燥 湿* 风 火 郁* 瘀* 痰 毒
正虚:气* 血 阴 阳*
分析:
中虚气滞。气虚及阳,气郁及血。兼暑湿。自己常服四消丸之类症状可缓,前三诊,进补不适,多通少补则舒。还是需要以补为主,以通为辅。按压则舒,类似建中汤证,进食可缓,提示可补。左胁下是结肠脾曲部位,大便次数少,属气滞,当理气。后背、脐上时有恶寒,属阳虚当温,舌见黄薄腻苔,正当暑湿时节,又宜清化。

主证:中虚气滞 兼证:心气虚
主病: 慢性胃炎 兼病:冠心病轻度
法:补通温清化兼顾。 方: 黄芪当归建中汤加味
药:
黄芪15,当归15,桂枝15,白芍15,甘草6,生姜10,大枣5个,
柴胡10,香附15,元胡15,黄芩6,黄连3,荜澄茄6,藿香6克。
三剂,三煎日两服。 嘱,药后停三日来诊,拟用散剂持续用药。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积分 +1 收起 理由
至爱无言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马后炮
2
马后炮发表于 2016-7-31 11:09:54 | 只看该作者
方法很好,值得借鉴!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真人无奈
3
真人无奈发表于 2016-7-31 13:09:20 | 只看该作者
提纲携领,纲举目张;以简执繁,耳目一新!感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未悟道 + 1 过誉啦,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4
 楼主| 未悟道发表于 2016-7-31 20:1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未悟道 于 2016-7-31 20:16 编辑

修改如下:
辨 治 病 案 编号 160731-1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电话
病史:

症位:表 半 里 上 中 下
证位:心 小 肺 大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邪实:寒 热 燥 湿 风 郁 瘀 痰 火 水 毒
正虚:气 血 阴 阳
辩论:

主症: 主证: 兼证:
主病: 兼病:
法: 方:
药:

编号:使用年月日6位数—当日序号,代替日期。
辩论:代替分析,因为既有分析,也有归纳。
主症:当前辩治针对的主要目标症状。
增加水(饮)。
定位以方老七步资料为准,定性以教材证候辨识为准,增加模糊定量标记:
+,轻,++中,+++重。例如:
热++,湿+,=湿热,热重于湿。 寒+,湿++,=寒湿,寒轻湿重;
脾,气++,湿+,=脾虚湿阻,正虚为主; 脾,气+,湿++,=湿邪困脾,邪盛为主。

这些东西,当然需要有基础知识和实际经验为依据。或可作为理论知识与临证实用的一个中介?贯彻方老:言必有征无征不信的辩证原则,起到临证提示的作用。暂时打印试用。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