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wentong
 页 | 末页
1
renwentong发表于 2008-9-24 10:39:15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盲目输液也会危及生命
7 [0 P# K( e- Y$ C) u+ m3 [
# f( a. ]. _$ F. A0 a9 R2 H+ ?; ` _, f9 c) b( z8 T' P& D

" s, ?* ^" l4 _; s3 m+ X# z$ p7 y ! [" H( a) T; ^$ L" V
9 ?* I2 ~8 j' d t4 S' Q; w0 e
2 |5 ?7 _( @" \/ |; g

9 U9 l2 c" B# ?1 ^. X0 Z如今,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8 \. l% X1 G0 K2 b

8 |1 u8 m3 J0 h1 q+ q* Q) c  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
2 p4 \' e" o# g( e2 V/ X: n4 x; v1 _; g* {& N, N. j* _
  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
( k0 ~0 B" a5 ^6 r
3 ?0 L5 _! A" E* |- }  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岁的吴女士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她可是医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发烧、腹泻、头痛,她都要到医院去输液。当医生问她为什么总是要求输液时,她说:“我觉得吃药病好的慢,输液快。每次感冒后吊一瓶药水,没几天就能好,比吃药快多了。”# ]- D7 f( l: c1 M3 m
O& q+ O8 j! P2 A. s# @
  走出误区:滥输液的危害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可服药或肌肉注射治疗
; O# {# R1 q5 G* B, M- L5 I: @: q. B# J8 @. B5 e1 l" Q
  解放军302医院的刘士敬博士强调,大多数人对于输液可能和吴女士有同样的理解,这是缺乏医学常识所致,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 n9 B6 g# q/ N m d* l

) K9 S4 W" B3 q. r/ X1 @4 i* {5 V7 `7 f  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
9 _# A8 z: Q7 d! B- B6 N
) S& m e+ Z% C3 H6 P8 g  但是,输液也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的方式比口服药物有更大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0 \5 p; @. s. f* Y/ @8 x7 N9 I* s' [% H
  专家建议: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
" n8 v1 e9 L! ?# I- D/ x& T3 D8 l3 W# z+ f C# P6 n9 Q
  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6 S" [& S8 Y1 P3 w9 ~/ G
3 s6 C7 N; p8 {, x2 J
  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
3 S/ M( ^* F; s" z
% D4 a& z2 Y: P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
% u. S6 p. m6 U. d& K) |& D/ X) Q- @6 F! }- }
  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 }, |6 a6 {' }2 W7 R# ^' T
2 `1 z8 c0 U9 b* E( B$ l
  走出误区:不合理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
. R7 m/ v" |1 ` p- {* l/ ?5 \7 N. R5 v$ ? ]1 R( N3 [: Y( D
  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 w, v w9 [# R/ |% i7 b4 F9 A

' P* [) K5 y" I/ Q6 o7 Y# Z2 B  因此,专家告诫: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
3 W# s) g; a8 R. R6 M& H) I
8 c8 U) h1 ?5 f- P& R  误区三:常听人讲,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脑血栓% }5 O5 O& ^6 E% i* V: `. \9 O

8 x4 s5 r/ G1 ?  现在,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很多老年人听说输液可以防脑血栓,都到医院要求输液。连有些医生都奇怪,为什么我们开的这些药老年人不信,却偏要相信传言呢。经常有老人去医院要求输液并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 B8 R, `/ ?: J4 W; }% L/ _! t
2 ^; g2 s# ]) k1 W% M" A  走出误区:遵医嘱吃降压药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才是预防脑血栓的最好办法
5 B! ]8 F/ \) Z, Z+ L9 W
* k$ [% X: f; K' I  事实上,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的作用会很快消失,并不可能长期有效。所谓每年春秋两次输液可以防脑血栓是没有道理的。
; K9 y& Z. n* y/ R+ Q7 s( p- ]5 ?+ T* ~+ K3 t6 \
  医学研究表明:脑血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血粘度增高、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腔狭窄,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脑血栓往往伴有高血压,而长期的高血压也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使小动脉硬化,易于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脑溢血。因此,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G8 o1 A5 s; }) x" t7 `0 ?

! {6 @; X* F. B5 b- W" {; I3 N3 k  专家提示:6 o- X0 F! t+ ~) ~
1 l( S2 e6 W# [7 O
  在生活上,脑血栓患者要注意:
( O; l) x+ t- S$ I" f5 I7 i& a G& i. Y7 b5 ]: G/ g
  1.消除不良危险因素的影响,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有效控制血压。
1 O. Y# v* B' ?* W
1 s5 k, E- ~. h; z( y2 a7 ?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要保证充足睡眠,远离烟、酒。! `, l" c" Q% H. i3 m
) M+ d$ v* O. D
  3.应注意营养素的合理搭配,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不暴饮暴食;减少食盐摄入量(5克以下)。- ?. L' q2 L O- S
3 V) X7 R& Z h2 y' D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
" f& s9 H6 @4 B, P' W7 A: D
, S: ~9 V( w; z! n( C) Y  5.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检查。
7 y' U0 u. o+ M8 t, E0 ~! {% m
" i+ f8 P( E+ Z4 N; k/ \: O  误区四:经常有人谈论说,自行输液好,既方便,又同样有效果
6 W3 X3 `$ C- S+ q0 g- h' W, h0 ?3 g& X0 k
  36岁的王女士是某软件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为了生病时减少到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她让家里的小保姆学会了注射,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药店买药和输液器,回家让小保姆给她输液。她说,这样既省了时间,也治了病,何乐而不为呢。' ^7 i( v/ I" Q" s" t

8 O' ^) X$ y2 W# Z  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问题,静脉输液直接给药于血管中,它对无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难在家中自行解决。一旦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败血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 d( u) i# ~ ^/ t
/ C6 m" O, p0 N  走出误区:自行输液存在4大安全隐患,实在要输液也应去正规医院" w% o2 J' m2 s: s5 f7 K, x0 q
* {/ E$ o& S- f* c
  专家指出,王女士至少忽略了4大安全隐患:1 x$ p* B1 | e5 n! | O

- m: W$ b7 O, Y. T* E  1.药物安全问题:如果出现假药,过期、过质的药,将会严重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s6 P) O% {6 G

* P6 {/ c, e# H  2.注射器的安全问题:如果消毒不彻底,或者注射器感染了如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就可能感染这些传染病。
, |( ^) y" U9 i2 ]+ I
) e# `' [& k8 `2 y+ b1 S  3. 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可能出现严重的输液反应。
1 L/ g1 H2 l/ T" w- a M# I( u- F4 \: p1 ]9 R7 e4 v# q0 j: U
  4.输液的人员问题:输液人员是要通过严格训练和考核的,不要相信一些没有行医执照的“江湖郎中”,另外自行输液要慎重,不要让你的安全受到威胁。, K( o7 N( E; [5 \5 f( z
2 w h; b3 z8 i$ z& Q: L* {
  因此,专家建议,在必须输液治疗的情况下,您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合格的环境下、正确的操作下进行输液。即使是医生要求输液,您也要问个明白。尤其当要给您输抗生素或激素时,更要问清楚为什么,以防滥输液给您带来没有必要的伤害。) w5 N# \; @1 q9 @2 J9 |

7 s8 |0 S, i6 l$ B  1.发热反应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5 V9 F4 k2 W6 }' t; s

. @5 X8 o7 A3 q' L& e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啰音。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停止输液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1 I0 Y d8 W% E) `6 e) D
9 m2 c' c3 ~: T6 _
  3.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剌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旨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N2 ^0 F) M' y( R, S! y7 i0 l% T5 }) X G C! o% R( H9 n
  4.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无为 + 1 感谢分享,期待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mnbv02
2
mnbv02发表于 2008-9-24 10:56:50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我赞同.事实如此.
. r" O' |/ B b' G& k. ?- U7 S( s2 G' _但是同仁们光卖药打针我们吃什么!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红卫
3
红卫发表于 2008-9-24 12:03:33 | 只看该作者
道理是大家都懂得,可是病人却难以理解,没办法就恶性循环吧。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张医生
4
张医生发表于 2008-9-24 13:40:14 | 只看该作者
说是这样说
. m# u6 A3 W A6 Y但是 理想跟实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3 ^7 H* G+ D$ h9 N+ V, U
要是一个患者要求输液你不输液
* v4 i, L, ?; `. Q8 ?9 k) y他去别的地方输液
" f$ X4 o( _: i3 m$ i: m! X$ q9 b) u6 e病好了 # k' O( S: b- n
他在也不到你这里看病 : C$ ]3 r8 g j
买药不来了& w* n6 E }2 |! l5 N. y/ N9 M* o
我们当然要尽量做好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胖大海
5
胖大海发表于 2008-9-24 15:09:29 | 只看该作者
理论和实际是有距离的,病毒性感冒也不要用抗生素,但是有几个医生没用呢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