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osphere
 页 | 末页
1
atmosphere发表于 2017-3-20 15:26:32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引言
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曾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X (histiocytosis-X),主要由
Langerhans 细胞(Langerhans cells, LCs)克隆性肿瘤性增生形成的。该病多发于骨髓[1],
单系统淋巴结 LCH 少见。LCH 是外检中比较少见的疾病,临床易误诊。本文报道 1 例淋巴结 LCH 并结
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
2.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5 岁,因发热伴右腹股沟肿块 1 月余于 2011 年 8 月 15 日入院。患者 1 个月前在无明显
诱因下发热,体温波动 37℃~39℃之间,无畏寒、抽搐等,随后发现右腹股沟区有一肿块,大小约 3 cm,
曾去某市医院就诊,给予输液及“安乃近”退热治疗,热退又复升,今来我院求治。既往体健,无心、
肝、肾及其他病史。查体:T37.8℃,P90 次,R22 次,BP120/80 mmHg。神情,急性病容,心肺无异常。
右腹股沟区有 2 个椭圆形肿块,活动度不大,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18.4 × 109
/L,
中性粒细胞 91.0%,淋巴细胞 6.2%,嗜酸性粒细胞 1.6%,嗜碱性粒细胞 0%,血红蛋白 117.0/L;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 147 U/L (参考范围 <40 U/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 245 U/L (参考范围 8~58 U/L),其余在正常
范围。腹部 B 超提示肝脏脂肪病变。外科手术切除腹股沟肿大淋巴结中 1 个送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送检淋巴结组织 1 枚,大小为 3.2 cm × 1.8 cm × 1.5 cm,切面灰白色,质软,易碎。镜检:
淋巴结基本结构大部分破坏,淋巴窦高度扩张,瘤细胞侵犯淋巴结副皮质区和滤泡间区,并向髓质区浸
润,可见淋巴滤泡残留。高倍镜下可见许多大圆形细胞,胞质丰富,微嗜酸性,部分胞质空亮,细胞核
大,圆形或卵圆形,有 1~2 小核仁,核分裂罕见,核形不整,有皱褶、凹陷或扭曲,有明显的核沟纹(咖
啡豆样核),即特征性的 LCs。病灶中有散在的多核巨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嗜酸性
脓肿,多核巨细胞核的特点同 LCs,细胞内无吞噬现象。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表达 S-100、CD1a、
CD68、Vimentin 阳性,而 HMB45,CD21、LCA、CD20、CD3、CK、CD30、EMA 阴性。病理诊断:
廖谦和,徐丹
149
右腹股沟淋巴结 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术后给予足叶乙甙化疗,患者原腹股沟未切除
的肿大淋巴结消退,目前随访已 5 年,情况良好,病情无进展。
3. 讨论
1868 年 Langerhans 首次描述并注意到 LCs 的存在,因当时条件限制,误认为是神经受体细胞,直到
1961 年 Birbeck 等学者首次描述 LCs 存在颗粒,不是神经细胞,而是有 Birbeck 颗粒的组织细胞,因不
清楚该细胞的起源,故称 histiocytosis-Χ,1983 年才用 LCH 取代了 histiocytosis-Χ 名称。LCH 的病因尚
不完全清楚,认为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LCH 的生物学行为曾有过许多争议,肿瘤存在着克隆性和非
克隆性增生,部分病例尚可自然消退[1]。2001 年和 2008 年 WHO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已明确将 LCH
归为肿瘤性疾病[2]。近年来,在大多数 LCH 病例中重复检测到 BRAF V600E 等癌基因的突变[3] [4]。研
究[5]发现在 LCH 中 F0XP3+调节性 T 细胞的数量显著增高,调节性 T 细胞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IL-10
等细胞因子抑制 CD4+
CD8+
T 细胞的活化,同时还通过阻止清除异常的 LCs,抑制抗肿瘤免疫而促进肿瘤
的发生。
LCH 在临床外检中比较少见,儿童为主,发病率约为 1/150 万[6]。LCH 在临床上分为 3 种类型:即
局限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骨的嗜酸性肉芽肿)、急性播散性组织细胞增多症(Letterer-Siwe 病)和慢性播散性
组织细胞增多症(Hand-Schüller-Christian 病)。LCH 临床表现因病灶累及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异,常见症
状为发热、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肺部受浸润出现咳嗽,累及颅骨时常伴突眼症,尿崩症和牙齿脱
落等表现。单系统局灶性病变多呈良性经过,多系统病变则为侵袭性,病情进展严重。我们检索 CHKD
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 年 1 月~2016 年 6 月和万方医学数据库 1998 年 1 月~2016 年 6 月文献资料,筛选出
临床病理资料完整,局限于淋巴结发病,且不伴有其它部位或器官病变的 LCH 仅为 15 例,连同本文 1
例,共 16 例,约占所有 LCH 病例的 1.5%。患者年龄 1~65 岁,30 岁以上成人多见,男多于女,约 3:1。
临床表现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先症状,部位多在颈部和腹股沟区域。以单个部位淋巴结肿大多见,可有发
热,不伴有皮疹,肝脾肿大和骨髓等病变。临床术前均未能获正确诊断,多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结结核
等。治疗均经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少数患者使用皮质激素或化疗,均痊愈或症状缓解,随访 2~3 年预后
良好,资料中 1 例患者 1 年内复发,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分析 16 例淋巴结 LCH 的病变特点
与多系统 LCH 主要有以下不同:患者以成人多见,多发生在颈部或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不伴有其它症
状;而多系统以儿童多见;多系统病变常累及皮肤、骨等。
LCH 的诊断比较困难,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确诊常需临床与病理相结合。淋巴结 LCH 主要侵
犯淋巴结副皮质区和滤泡间区,并可向髓质区浸润,常见淋巴滤泡残留,有时形成大片坏死,病变背景
中有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嗜酸性脓肿。病理诊断的关键是找到 LCs,即咖啡豆样核细胞,免
疫组化标记 S100 和 CD1a 阳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条件的可作电镜观察 LCs 内的 Birbeck 颗粒存
在。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淋巴结一些良恶性病变,如恶性淋巴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 病、
Rosai-Dorfman 病以及淋巴结转移癌等,以上病变均有各自的细胞特点,但均无 LCs 样细胞,且免疫组化
不表达 CD1a 和 S-100 蛋白,可资鉴别。LCH 尚需与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CS)鉴别:LCS 是 LCs 来源的
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2000 年 WHO 分类中才有其命名,目前英文文献仅见 36 例报道[7]。LCS
在临床、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超微结构方面与 LCH 极相似,所不同的是 LCS 的 LCs 恶性增殖及
广泛播散,被认为是 LCH 的高级别变异型,它可原发,也可由 LCH 发展演变而来。LCS 病理上 LCs 大
量增生,核分裂像多见(>50 个/10 HPF),嗜酸性粒细胞少见等与 LCH 有所不同。
LCH 目前在治疗上采用分型、分级而分治的策略[8]。淋巴结 LCH 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多系统 LCH。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单发病变可发展为多系统病变,甚至合并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有研究认为 LCs
廖谦和,徐丹
150
CD56 阳性,提示 LCs 和所谓的 CD4 阳性/CD56 阳性造血系统肿瘤具有相关性[9]。由于 LCH 的临床经
过和预后之间关系较为复杂,其确切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尚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摘自《临床医学进展》,中文OA核心期刊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