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半夏
基层医生半夏发表于 2018-8-9 10: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输液反应实际应该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染反应。

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以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且二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都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低血压休克等,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其鉴别要点见下表。


输液反应的范围
1
药物过敏反应
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某一药物相同抗原或半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
热原反应 
是指由致热原引起的反应。
3
菌污染反应 
是指由于液体或输液器具被细菌污染引起的不良反应。
热源的反应
引起热原反应的原因
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致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反应,是致热原的存在而引起的反应,主要致热原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具有耐热性、不挥发性、水溶性、滤过性和吸附性的特点,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破坏。
临床表现
热原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一般发生在输液后20分钟左右,也有发生在2~4小时内,一般持续约0.5~1小时。
液体中出现致热原的原因
①药物原料本身含有热原,或在配制过程中污染,储存期间产生热原或发霉变质。

②输液器及各种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③输液前液体配制及输液时的操作不规范,引起液体污染。
热原反应的处置
一旦出现热原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能撤除输液针或导管,要立即更换输液器,予地塞米松5mg~10mg(小儿0.25mg~0.3mg·kg-1)静滴或静注,或应用氢化可的松100mg~200mg静滴,或予苯海拉明、扑尔敏肌注。

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寒战者予保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治疗 。

山莨菪碱(654-2)是有效的治疗药物,静脉应用20mg~30mg(小儿每次0.3mg·kg-1)可迅速缓解热原反应,其治疗机制为改善微循环,缓解组织缺氧,同时也有利于热原的清除。
对输液器具及所输注液体的处理
应将输液器具及所输注的液体尽快送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测及细菌学培养。

药物过敏的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的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相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个体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表现。

Ⅰ型变态反应典型的表现是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其中过敏性休克是最危险的过敏反应,发作迅速,50%发生于给药后5分钟以内,抢救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

患者可同时出现呼吸道梗阻,表现如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循环衰竭表现如四肢冰冷、血压不升;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表现如头痛、烦躁、甚至意识障碍等。

Ⅱ型变态反应常见表现为溶血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多表现为血清病样反应,出现淋巴结肿大、关节水肿、支气管痉挛等。

Ⅳ型变态反应一般表现为炎性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变应性脑炎、异体组织排异及皮疹等。
治疗
轻症病例应用抗组胺药物或激素治疗后能迅速好转。对于严重过敏尤其是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抢救,抢救措施为:

①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②立即给予1:1000肾上腺素0.5ml肌内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缓慢静脉注射,若未缓解,可于15~30分钟后重复给药,至病情缓解。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如予氢化可的松100mg~200mg或地塞米松5mg~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必要时,1~3小时后重复注射。

④扩容、给予血管活性药:间羟胺50mg~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必要时可与多巴胺合用。

⑤抗组胺药物:非那根25mg~50mg肌内注射。

⑥10%葡萄糖酸钙10ml~20ml缓慢静脉注射。

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需行气管插管。(医学社区)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杨万军
杨万军发表于 2018-8-29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赞]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