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半夏
基层医生半夏发表于 2019-6-17 08: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组成:地肤子、茵陈、土茯苓各15克,白茅根30克,炒栀子、连翘、赤芍、薄荷、麻黄、薏苡仁、生甘草10克,牡丹皮、骨碎补、红花各6克。

  功效:清泄相火,化痰活血。

  主治:痤疮,发于面部、胸背等皮肤脂液分泌较多部位,表现为黑白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瘢痕等。

  用法:冷水浸数小时,大火煎煮开后细火煨10分钟,离火候温,不宜久煎、重煎,每剂日分3服。

  方解:翻阅文献,历来医家多认为痤疮病因为寒热、风湿、痰毒郁滞肌表,闭阻经络,病机为肺胃伏火,治疗多以解毒、清热、泻火之法。石恩骏亦曾长期沿用,临床固有取效者,但多数病例疗效欠佳,反复思考方知现代认识痤疮病机与古人有不同。他认为,痤疮为病,表面视之固然与肺胃伏热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病机是游离于肝、肾、三焦的相火上浮。

  相火与君火是相对而言的,均源自命门,流行于肝、胆、三焦,温养脏腑,是全身生理活动的能量来源,与今之内分泌激素系统类似。若有饮食不洁、嗜食辛辣厚味、抽烟、饮酒、长期睡眠不足、情绪紧张、化学物质长期刺激等因素影响,则相火失调,溢出三焦、肝、胆经脉之外,与体内素有湿热、痰、瘀等相结,发于面部、胸背等皮肤脂液分泌较多部位,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瘢痕等。石恩骏所论与西医所谓雄性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菌增殖等病因论略有相似之处。

  本方以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痰药为主。栀子苦寒,丹皮微寒,虽为寻常清热解毒药,但其味微辛,有透达之力,既入肺、胃去实火热毒、凉血化瘀,又入三焦、脾、胃、胆经,清泄过旺的相火和浮热。骨碎补虽为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药,但亦能温养下元,使升浮于表的相火回归下焦。因其性微温燥,故一般10克以内为宜。又痤疮者,乃正邪搏结,卫阳闭阻,卫气郁滞必然导致皮脂津液运行不畅,气血痰火郁于内外,隐于皮下,故当重视运用宣发郁滞之药。麻黄味辛,微苦,温,宣肺气,助三焦气化通调,在方中可用至15克左右。其轻淡之气味与开破散结之力可使药力既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对证治疗痤疮郁滞的病机,与清热药相伍,则无燥热动火的弊端。临证显示,本方若不用麻黄则疗效大减。

  临床加减:若热重者,多见炎性丘疹及脓疱,自觉痛痒,性格急躁易怒,或有口臭便秘,本方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生石膏、知母、黄柏、熟大黄。湿重者苔腻,加车前子、萹蓄。局部结节瘢痕较重,加浙贝、元参、莪术软坚散结。血虚瘀滞较重者,面色暗晦,形体消瘦,脉涩,女性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加当归、川芎、益母草。病程较长,神疲乏力,纳呆食少,精神不振,舌淡脉弱属脾胃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山药、扁豆。饮食停滞,口浊臭,大便稀溏不畅,舌苔黄腻厚浊者,加谷麦芽、炒山楂、神曲、藿香、佩兰、苍术清脾胃湿气。

  典型案例:万某,女,2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颜面满布痤疮,屡进清热解毒中药乏效。刻诊:颜面垢腻,满布红色丘疹,挤压后有皮脂样物溢出,瘙痒甚,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口苦,大便秘结,3~4天一行,小便黄赤,月经提前,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此肝胆疏泄失常,相火妄动,兼夹痰热瘀血上蒸头面,当清泄相火,化痰活血,予清相火解毒方加味。

  处方:红花6克,地肤子15克,炒栀子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茵陈15克,白茅根30克,牡丹皮6克,土茯苓15克,薄荷10克,麻黄10克,薏苡仁10克,骨碎补6克,紫花地丁20克,熟大黄10克,莪术10克,生甘草10克。

  服药7剂,诸症减轻,瘙痒除,大便通畅,小便转清,但仍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口苦。上方加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淡豆豉15克,7剂。药后颜面垢腻明显减轻,皮疹基本消失,余症逐渐好转。二诊方稍事增损,继服半月,诸症悉退。

  (中国中医药报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钱整理)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cl1006
cl1006发表于 2020-4-3 22:2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一试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