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eyr8q
 页 | 末页
1
gfeyr8q发表于 2011-7-14 10:19:46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

  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为分娩的主要力量,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使子宫颈口开大,迫使胎儿下降娩出。腹肌、膈肌和肛提肌在第二产程时起辅助作用。

  

  (一)子宫收缩力:分娩时子宫肌产生规律性收缩称宫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宫缩能使宫颈管缩短直至消失,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盘娩出。临产后正常的子宫收缩具有三个特点。

  1.节律性

  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宫缩是子宫体部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临产后随着产程进展,每次子宫收缩的强度由弱到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到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松弛。如此反复,直至分娩全部结束。在全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加强,子宫内压逐渐加大。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当子宫收缩时,子宫肌壁血管受压,胎盘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使胎儿血供减少,胎心变慢。在间歇期时,子宫肌纤维松弛,使胎盘绒毛间隙的血流量重新充盈。子宫收缩与松弛交替,宫腔内压力时高时低,使胎儿、母体血循环得以恢复,有利于气体和物质交换。

  

  2.对称性和极性

  正常宫缩每次开始于左右两侧宫角,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部集中,然后再向子宫下段扩散,以每秒2cm速度由宫底部向下移动,约15秒扩展到整个子宫,引起协调一致的宫缩,称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子宫底部收缩力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变短,子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宫缩的这种下行性梯度称为宫缩的极性。

  3.缩复作用

  子宫肌收缩与其他部位平滑肌或横纹肌不同,每次宫缩时,子宫肌纤维缩短变宽,宫缩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此现象称为缩复作用。随着产程进展,子宫收缩频率加快,缩复作用使子宫肌纤维变得厚而短,子宫腔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逐渐下降及宫颈管逐渐展平、扩张。

  (二)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腹肌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主要辅助力量。华宇医学网,宫口开全后,胎先露或前羊水囊在每次宫缩时压迫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感,此时产妇主动屏气向下用力,腹肌及膈肌收缩使腹压增高,辅助胎儿娩出。如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可顺利娩出胎儿及胎盘,若产妇用力过早,易使产妇疲劳,造成子宫颈水肿,产程延长。另外腹压在第三产程中可促使胎盘娩出。

  (三)肛提肌收缩力:第二产程中,宫缩时肛提肌的收缩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完成内旋转及仰伸等作用,有利于胎儿娩出,并且在第三产程时可协助胎盘娩出。

  二、产道: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骨产道及软产道两部分。

  (一)骨产道

  1.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

  为便于了解分娩时胎先露部通过骨产道的过程,一般将骨盆腔分为3个骨盆平面。骨盆各平面径线的大小关系到胎儿能否顺利入盆以及分娩,其中尤以入口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及出口横径为重要。

  2.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称为骨盆轴。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完成分娩机制,助产时也应按骨盆轴方向协助胎儿娩出。

  (2)骨盆倾斜度:当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称为骨盆倾斜度。一般为60°。若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二)软产道: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和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由非孕期时长约lcm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在妊娠12周时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到妊娠末期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l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的肌层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被牵拉而伸展变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肉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处,称为生理缩复环。

  2.子宫颈的变化

  (1)宫颈管消失

  临产前的宫颈管长为2~3cm,初产妇比经产妇稍长。临产后由于宫缩的牵拉及宫缩时前羊水囊对子宫颈的压力,宫颈内口先扩张,随后宫颈管道逐渐变短消失展平。初产妇一般是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口后扩张,经产妇的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口扩张同时进行。

  (2)宫颈口扩张

  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只能容一指尖,而经产妇则能容纳一指。临产后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缩复,以及前羊膜囊对宫颈压迫,协助扩张宫颈口。胎膜多在宫颈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破膜后,胎先露直接对宫颈的压迫,扩张宫颈口的作用更明显。随着产程的进展,子宫口从指尖宽逐渐扩大直至l0cm,使妊娠足月的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临产后,胎先露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和扩张阴道,使软产道下段形成一个向前弯曲的筒状,阴道前壁短后壁长,阴道外口开向前上方,黏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初产妇的阴道较紧,扩张的较慢,而经产妇的阴道较松,扩张较快。会阴被胎先露扩张和肛提肌向下及两侧扩展而变薄,使5厘米厚的会阴体变成2~4mm,以利胎儿娩出。分娩时如保护会阴不当,容易造成裂伤。

  三、胎儿: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和有无畸形。

  (一)胎儿大小

  1.胎头颅骨

  胎头颅骨由顶骨、额骨、颞骨各两块及枕骨一块构成。胎头前部菱形的称为前囟,前囟也称为大囟门。后部三角形的称为后囟,后囟也称为小囟门。颅缝与囟门均有软组织覆盖,使骨板有一定活动余地,使胎头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分娩过称中,通过颅缝轻度的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的娩出。

  2.胎头径线

  (1)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以B型超声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一般足月妊娠时平均值约为9.3cm.

  (2)枕额径:又称前后径。为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11.3cm.

  (3)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5厘米,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

  (4)枕颏径:又称大斜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的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12.5cm.

  

  (二)胎位

  如为纵产式(头位或臀位),胎体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容易通过产道。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记。头位时,分娩过程中,可使颅骨重叠,胎头变形,周径变小,有利于胎头娩出。而臀位时,因胎臀较胎头周径小且软,后出胎头通过产道时,阴道不能充分扩张,胎头娩出时又无变形机会,使胎头娩出困难。横位时,胎体纵轴与骨盆轴垂直,妊娠足月的活胎不能通过产道,对母婴威胁极大。

  (三)胎儿畸形:当胎儿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如脑积水、联体儿等,由于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发生困难。

  四、精神心理因素

  在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状态可以明显影响产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一般来说,产妇对分娩的安全性有顾虑,并对医护入员有很大的依赖性。她们害怕和恐惧分娩,怕疼痛、怕出血、怕难产发生等,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心理状态。因此,产妇除在产前门诊接受健康宣教外,更应在分娩过程中,护理入员要耐心安慰产妇,介绍住院环境和工作入员,消除陌生感。同时作好入院评估,了解产妇的孕期经过,如有无手术史、用药史,有无内外科合并症,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并进一步讲解分娩知识,放松技巧,如呼吸技术等,以取得产妇很好的配合。在有条件的医院里,可开展镇痛分娩或开设家庭式产房,允许丈夫或家入陪产,或开展护理入员对产妇的一对一陪产,使产妇以最佳的精神心理状态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7-14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永恒の背影
2
永恒の背影发表于 2011-10-22 12:59:26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教科书上都有啊,考执业也有啊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