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决定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何把疑难杂病都推给中医?——老丁说中医(16)
老丁 2012-12-29 11:14
十六、为何把疑难杂病都推给中医? 尽管废除中医的呼声不绝于耳,尽管多数的人们得病时首选西医诊治,然而,当西医黔驴技穷无能为力之时,当病人经多个西医之手仍不见希望之时,几乎都会闪出一个念头:找中医试试看。至于“非典”、“禽流感”之类新病种袭来令西医找不着北之时,则更祈望中医来作为了! 这可以说是当今中国医学天地上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奇局。 而事实上,以思想方法论的眼光来看,这一奇局也并不奇怪,它可以从方法论上找到其必然产生的理由。 在分析系统的演化时,我们已经指出:自然界存在的线性系统,是一种罕见的例外,或者是近似的、理想化的假设;非线性系统才是一般的、常态的。换言之,客观世界的系统,以非线性系统为常态,以线性系统为变态;以非线性系统为一般,以线性系统为特殊。这就是说,如果把病人看做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种系统本质上大都属于不可控的非线性系统,适用非决定论的中医来治疗其病,应当是事物的本原,是事物的一般法则。只是在精确科学的长期不懈努力之下,有大量系统之内变量间的因果联系已被人们把握,这些系统因而被改造成为可控的线性系统,并成为特例,用决定论支撑起来的西医来针对这些特别的系统治疗其病,跟着成为医学的特别法则。 由于西医只能适用于已经为人们所改造的线性系统,所以它只能在理法方药诸系统的微观方面均已可控的常规病种范畴驰骋疆场,也就是只能治疗常规的病种,对于尚未改造或者无法改造成为线性系统的,它便无能为力了。这些“暂时”的或者“永久”的非线性系统,其描述把握的方法,便只能跳出“特例”的范畴,回归到常态——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上来。这正是疑难的杂病、新病必须求治于中医的根本原因。 从操作的层面看,所谓的疑难杂病和新病,是指在西医学现有的“公式”体系当中找不到具体适用公式的病种,既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于是便只能依照西医学克服杂病、新病的程序,先深入微观世界探寻病理系统的微观方面,针对理法方药诸环节都探寻和建立一系列确定的必然联系,才能将疾病克服。这样,即便最终能够探寻到打开疾病之谜的钥匙,通常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并且,从医学研究程序分工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临床的一线西医都不负责该项“解谜”的任务,也不具备“解谜”的能力。而对于病人来说,既然你目前还是一头雾水,我又耗不起等待医疗科研机构攻关的时间代价,另寻途径解救疾苦,便成了当然的选择! 我们说,西医“小事也清楚”的原则,即需要深入到微观世界“解谜”这一程序,既可以成为其优势,比如抗生素的发现及其广泛应用,也可以成为捆绑其手脚使之僵化的绳索,比如对于前述 20 岁小伙子的阳虚证,西医不仅查不出任何病因,得不出病理,甚至把明明病势不轻的病人说成没病!就像把明明骑不动的一辆旧自行车说成如新出厂一般。于是面对疑病新病之时,这种思想方法之短便成为西医不可回避的障碍了! 相形之下,中医克服疾病的程序当中,并无深入到病理系统的微观方面“解谜”环节,而一个疾病的宏观方面病理信息则是随时可以获取的,于是,模糊科学思想方法中的“放开微观”之优势便彰显出来了!几乎所有的中医师,都可以根据“把握宏观、求得整体”原则,依据随时获取的宏观方面的病理信息,以及自成体系的理法方药,来迅速展开辨证论治。 我们之所以说“放弃微观、把握宏观”体现了中医这一模糊科学的精明和机智,是因为大量不同的微观因素,都会产生相同的宏观结果。而中医“把握宏观”的特点,则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做到坐怀不乱,不论何种微观方面的原因,只要宏观结果相同,就可以采取相同的宏观方式应对。比如中医的“泻火”一招,就足以说明这其间的原理。从微观方面去分析,“火”的产生可能会有 a 、 b 、 c 、 d 、 e ……多种病菌或病毒的原因,西医需要运用 A 、 B 、 C 、 D 、 E ……与原因一样多种的方法来应对,并且每一种方法的确立都需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微观方面“解谜”程序,但对中医来说,既然宏观上的“火势”相同,故而只需采用同一种“泻火”之法就可以了——我才不来管你是什么种类的病菌病毒呢,只要给我“惹火”了,我就“泻”! 这就是说,中医治病的招数均属宏观层面上的手段,均可居宏观而针对微观方面的各种变化处世不惊,以不变应万变。 可见,模糊科学“放开微观”的法则,使中医赢得了迅疾、灵活应对疑病新病的制胜时机和可能。 话说回来,中医看病,虽然免去了对系统的探索改造,免去了对系统微观方面的“解谜”程序,免去了探寻因果间必然联系的辛劳和无望,只需把握宏观方面,只需运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理信息来构思治病的方案,但这同时也给中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悟性。没有悟性当不了中医,至少成不了良医,这是中医界的共识。如果具有良好的悟性,那么就如古人所云“秀才学医,笼里抓鸡”,一切都得心应手。 所谓的悟性,在这里主要是指医师仅仅根据宏观方面的病理信息全面感悟病理、法理、方理、药理,以及综合运用理法方药应对疾病的能力。中医之所以需要悟性,是因为放弃了微观,是因为绕过了微观方面的“解谜”程序,是因为仅仅根据宏观方面的生理信息来还原人的生理状态、来诊断疾病、来调节病人的生态。这就如根据一张黑白照片,来凭借悟性还原一个真实、彩色、立体的人一样。 上述分析表明,“废除中医”的主张如果成为现实,那将使人类丧失治疗疾病的一般法则,只留下一些特别法则,并且,除了已被精确把握的常规疾病之外,更广泛的疑病新病都将失去及时的医疗救治,患这些疑病新病的人们只能苦苦等待医学科研的进步。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在明确了中医的科学性之后,针对当今“科学打假”的潮流,我们无需为之惊慌。甚至,等到经历过一个时期的“打假”冶炼之后,中医的科学光芒还可以洒向更多的人。这如何又不是一桩好事呢?
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在模糊与精确之间——老丁说中医(15)
老丁 2012-12-22 16:33
十五、在模糊与精确之间 为什么要把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称为模糊科学思想方法呢?这其间的“模糊”究竟模糊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对系统微观方面的放弃,是对微观方面所持的不闻不问的姿态。 既然放弃了对微观方面的描述把握,那么对微观方面的模糊便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说来,凡被纳入“模糊科学”范畴的学科,通常都是放弃了对系统微观和宏观全面控制的努力,并且大都是放弃了对微观方面精确描述的努力。 而“模糊科学”之所以仍然具备“科学”的特质,之所以仍然是“科学”,是因为这种放弃仅仅是一种手段、仅仅是一种策略,是因为它们在放弃微观的同时,却始终不曾放弃对事物本质的追寻,是因为针对特定的系统只有放弃微观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全局、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像对一个人形象的记忆,我们放弃了关于他形象的数以万计、几十万计精确数字的描述和记忆,只从对其性别、高矮、胖瘦、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之类宏观印象的把握,来实现对其形象的记忆。这样做,何尝不是为了更好地记住他的形象呢?何尝不比全面精确描述更科学呢? 可见,在模糊与精确之间,存在着科学辩证法的原理。只有充分认识这其间的辩证原理,才能对一门学问的科学性作出客观准确的评判。 中医的模糊之处在于微观方面,但宏观上却是清晰无误的。比如对前述 20 岁的小伙子是否虎虎有生气、是否缺乏阳气、是哪个脏腑阳虚、该如何解决这一阳虚问题……这些整体的、宏观上的认识,是非常清楚无误的,并不模糊。可见,中医的模糊方法,准确地说,就是“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与之不同,西医的精确方法,是“大事清楚,小事也清楚”。 思想方法上的取舍,也导致了具体临床实践上的天差地别。综合宏观的特点、模糊的特点,导致中医孕育出的通常是全科的医师,它的从业队伍大致上仅仅分为医师和药剂师。而精确分析的特点,使西医的从业队伍形成了日益浩繁的分科,并导致了半数以上学西医出身的人不会临床看病,他们只能作为临床医师的配角,从事各种检测化验工作。于是,就像一名空军飞行员需要配备大量地勤人员一样,一个临床西医师需要有日益庞大的“后勤部队和设备”与之相配。这事实上导致了西医诊断疾病程序的日趋繁难,以及诊断成本的日益走高。相形之下,彰显出了模糊科学中医的优势。 根据此前我们对非线性系统的讨论,放弃微观的原因,概括起来大致上有两类,一类是假装糊涂,有意放弃。就是说,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本来是有能力、有手段做精确描述和把握的,但这种描述把握或者没有意义、或者代价太大、或者副作用太大、或者干脆就是违反科学,所以只好作策略性的放弃。例如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微观方面的经济主体数量达千千万万个,它们每天都在根据各自的利益原则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从国家管理的角度看,并非管不住它们,但如果采取行政手段对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实施严格的管控,也就是把社会经济系统人为地改造为线性系统,则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管理成本,而且还会使它们这些微观经济主体因处处受管束而丧失自主权和动力,导致市场的优胜劣汰之竞争机制跟着丧失,最终导致社会经济萧条萎缩。可见,这种管控不仅没有意义,反而违反科学。事实上,对于社会经济系统而言,一般只需根据其宏观上的结果来为我所用就可以了! 另一类原因是无法精确描述把握。也就是控制不能,只得放弃。这对于一些穷尽了现代科技手段仍无法抓住事物本质联系的系统,一些变量以对称的方式出现的不可控系统,一些新出现的尚未来得及通过精确分析实现可控的系统……来说,就因精确分析之不能,而只能将微观方面放弃了。 基于上述分析,如果说市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经典的模糊科学的话,那么中医学则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同样经典的模糊科学。通过它们,人们可以领悟所谓的“模糊科学”是怎么回事。 顺便指出,系统控制论中经常提到的黑箱方法,正是非决定论思想方法的具体运用。黑箱方法的定义是:在尚未了解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细节的情况下,只通过对系统的外部观测、实验、探索而找出输入和输出关系,来描述和把握系统内在的联系。
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西医之短,短在何处?——老丁说中医(6)
老丁 2012-11-10 23:16
六、西医之短,短在何处? 前述被绝对化了的决定论,理论上称为机械决定论。 决定论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但如果让之不适当地膨胀扩张,以至于把它绝对化之后,该方法论便会走向反面,成为机械决定论,滑向形而上学。这早已是理论界的共识。 循此共识,我们说,西医是通过精确思维的科学理论支撑起来的学科,它的思想方法属于决定论范畴。如果把这种体现决定论思想方法的医学不适当地膨胀扩张的话,就会走向问题的反面,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到那时,它不仅不能造福人类的健康事业,反而会害人。 事实上,在前述灌水美容、对婴儿计划进食、补钙补锌、调配食谱诸案例当中,除了已经可以通过精确科学的分析手段把握的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之外,还是否存在精确科学的分析手段至今仍未能把握的内在联系?忽略了这些尚未把握的内在联系之后的操作方法,还是否科学?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可见,西医之短,是其思想方法之短。 就是说,西医之短,是支撑它的精确科学的思想方法之不足;西医之伪,就伪在从决定论走向机械决定论。 从哲学层面来看,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总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客观世界总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是可知的;但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之下,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又总是存在局限的,大量的客观事物又是不可知的。而在同样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用一种方法来认识时可能是不可知的,但采用另一种方法来认识时,却又有可能达到可知的地步。于是就发生了认识世界的历史条件问题,以及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在任何历史条件之下,总有大量的客观事物难以通过精确科学的分析手段进行把握。就是说,以精确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认识世界,总有其山穷水尽之处,总有其所不能。这种穷尽和不能,终将在西医当中反映出来。 受精确科学思维的决定作用,西医诊病,犹如考察一辆自行车,当发现自行车的零部件齐全无损且结构秩序无误时,便宣告无病。但事实上,眼前的这辆自行车虽然零部件无损且组装合理,却已只有四成新了,许多零部件已锈迹斑斑,钢丝松了链条磨损了,滑轮早已缺失润滑油,车身也无光泽度可言了,所以骑起来十分吃力甚至干脆就骑不动了,它与新出厂的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以你西医的目光来说固然无毛病,但车不好骑却是明摆着的事实,以我中医的目光来说就是有病! 缘此,我们常常看到:某个 20 岁的小伙子,虽然长期肢寒怕冷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不华、乏力体软少言懒气,上医院请西医体检却又被告知健康无疾,而他本人则又明显感觉自己缺乏同龄人身上那种虎虎生气!如果以中医的目光来看,则明确属于阳虚,当属有病。 这就是说,西医所采取的对人的身体结构进行精确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出蕴涵在人体之中的生物灵性,分析不出一个人的“生气”是否充足,于是便对此种“缺乏阳气”的病人无能为力。 类似“生气”这样的问题,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也非常普遍,它确实令决定论的思想方法力不从心。比如: ——专业技术职称的系列评审条件虽然有一定科学性,把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问题逐项分解量化,进行逐项考评,虽然考评出了一些表面现象,得出了一些表面数据,但却考评不出一个人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韧性,考评不出作为专家教授身上所不可或缺的聪明和智慧程度。 ——中医执业资格制度的运行,固然对执业中医队伍选优汰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选不了蕴含在一个人身上的悟性,而这种悟性正是优秀的中医所必备的。 ——为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ZF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曾一度流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全社会各生产主体的产供销行为,以及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均实行计划控制。这种基于克服无序生产的理念所采取的经济体制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岂料却扼杀了各个生产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和市场竞争机制,使社会生产的“灵气”丧失,最终使社会经济陷于萎缩。 …… 可见,客观世界中,固然有许多现象可以通过精确科学的分析手段,来确立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但也有许多诸如“生气”、“生机”、“聪明”、“智慧”、“悟性”、“灵气”……之类的东西,无法以精确分析的方式,来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联系。用前面文章的术语来说,就是:甲方法确实具有威力,但这种威力也只能在 A 范围之内呈现,一旦进入 B 范围,便无能为力了。 这使人们不得不寻求与精确科学不同的思想方法。 而事实上,面对自己思想方法上的不足,西医也在有意无意地跳出精确科学的思维,采取中医所遵循的模糊科学思维。“综合症”的概念就是一个典型。 不是吗?在当今的西医学中,诸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之类的病名早已应运而生。它说明了西医方法论上的缺陷,说明西医面对精确“分析”的无奈,只得拾起“综合”的手段。 只是这需要人们正视精确科学思想方法的不足,并正视中医所遵循的模糊科学思想方法之价值。应该承认,看不到西医的短处,容易导致对中医和西医价值评判上的偏执。
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西医的思想方法——老丁说中医(4)
老丁 2012-11-8 19:11
四、西医的思想方法 为什么说西医的思想方法属于精确科学思维、属于决定论的思想方法呢? 我们看到:当某个症候群出现的时候,西医会说这是缺乏某维生素所致,给病人服用该维生素之后,症候就可以消失了。而“缺乏某维生素”、“加服某维生素必然可以导致该症候群的消失” 这一结论(公式),是通过对微观世界的精确分析得出的。就是说,西医学通过对微观世界的精确分析,得出了“某症候群”与“某维生素缺乏”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得出了依照公式进行操作(治疗)的原理。这种原理就是前述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计算钢球的高度、速度的原理。 同样: ——当某个症候群出现的时候,西医会说这是由于某种病菌在体内“超标泛滥”所致,而这种病菌可以用某种生化药物进行大规模杀灭,使病人体内该病菌被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进而使该症候群消失。这里的“某症候群”、“某病菌超标”和“某生化药物可以大规模杀灭该病菌”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样是利用生化手段通过对微观世界精确分析得出的结论(公式)。 ——当身体的某个局部位置发生病菌泛滥,以至于无法用药物杀灭的时候,或者尚未找到可以杀灭该病菌的药物之时,西医根据人体的生物运动原理,发现割除该部位无碍身体健康大局,便不惜牺牲该部位,采用物理手段将该部位切除,进而使病人的健康得以维持。这其间同样蕴含着寻求事物之间必然联系的精确科学思维。 …… 依照这种思想方法,为了攻克某新的病种,西医总是要利用物理的、生化的理论,对病因病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最终寻求出一种必然性的联系(公式),而当这种必然联系一旦被发现之时,往往也就是西医宣布攻克该新的病种之时,然后,让广大一线的临床西医照公式而行。 在这种思想方法当中,建立必然联系的根本手段,就是“分析”。它与“综合”相对。 打开汉语词典,“分析”是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依照这种思想方法,西医从宏观到微观,都确立了一整套的“分析”工具和手段。 西医所用的透视、镜视之类,事实上是人(医生)眼睛的延伸。比如胃镜就是让医生的眼睛通过物理原理深入到病人胃中做观察的工具。而西医所常用的化验,事实上就是通过系列物理、生化原理,分析相关成分的存在性和结构性,它克服了医生的肉眼对微观世界难以进行直接观察的障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所谓医疗手段的发展,则事实上就是这种分析和处理工具、方式的进步。毋庸置疑,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西医的“分析”工具和手段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或者说,西医的发展,可以不断借用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做后盾,其前景自然美不胜收! 只是这种“分析”的方法,常常是需要大量的工具和手段的配备作为基础的,缘此,如今的西医医院里,都为一线的医生配备了庞大的诸如 X 光透视、 B 超、 CT 以及各种化验室之类的“后勤部队”。也正是因为“分析”的方法,使病人到医院就医时,需要接受各种检测、化验,然后才由一线的医生给你做具体的治疗。 这种借助于近现代精确科学支撑起来的医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它尤其会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而日益彰显其不可估量的威力。并且,它也对非西医类的医学指出了其间大量的客观谬误。比如,由于缺乏精确科学的思想方法,几千年来中医就一直认为人的思维器脏是“心”,西医就以其特有的方法威力告诉人们:人的思维器脏是“脑”。 而这种因思想方法不足所导致的客观谬误,也正是大量具有精确科学思维的大科学家、大学者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脑思说”早已是被科学所证实的铁板钉钉的客观事实,你还要坚持荒谬的“心思说”,并以它为基础建立什么理法方药,哪来的科学性?而你所谓的“中医的心和西医的心不一样”之类的辩解,与有神论者坚持说“天上有神存在”之类的辩解,又何其相似! 另一方面,由于有近现代科学技术做支撑,西医一直以来就被套上了“科学”的天然外衣——不是吗?处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和高速发展的当今,人们经常听到大科学家、大学者出来斥责中医是伪科学,但又有谁曾听见过他们斥责西医不科学的?谁敢说西医不科学?…… 我们说,西医的理法方药体系之中确实存在大量伪科学的成分,其“伪”就伪在它的思想方法不适当的扩张上。
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西化”悲在哪里?——老丁说中医(3)
老丁 2012-11-7 20:49
三、“中医西化”悲在哪里? “中医必须与时俱进!” ——面对中医西化、中医日渐式微的现实,许多中医界的有识之士都会发出这样的呐喊。但呐喊归呐喊,中医西化、中医式微的势头却始终得不到遏止,甚至“西医打头阵、中医做陪衬”的局面根本就无扭转的势态。 客观公正地说,这种局面的出现,不能去责怪ZF,不能去责怪ZF的医疗管理部门,而应当从中医自身去寻找原因。不是吗?“与时俱进”的话好说,但中医到底该如何“与时俱进”呢?似乎就云里雾里谁也说不清楚了;都说“中医西化”是悲剧,但究竟悲在哪里呢?有几个人说得清楚?更有甚者,不是说要“中西医结合”吗,如何又说“中医西化”是悲剧了呢? 我们说,“中医西化”的悲剧,最根本的问题就出在思想方法上,即让中医放弃自己本该秉持的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改行西医所适用的决定论的思想方法。 处在当代科学文明的医学平台上,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中医,除了熟悉传统的医经医典医理之外,还必须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必须吸收西方近代科学中的方法论之成果,保持清醒的头脑,杜绝“用甲方法去解释 B 对象,或者用乙方法去解释 A 对象”之类的思想方法错位。而“中医西化”的悲剧,也正是思想方法的错位,即用西医的思想方法替代中医的思想方法。比如说,某病人通过西医的手段确诊为肝癌,于是你就来它个“软坚破结、活血化瘀”。乍听起来非常科学合理。但问题是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建立在望、闻、问、切四诊所构建起来的“公理系统”之上的,凡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可以搜集到的病理信息,都应当纳入分析诊断病理病因的信息范畴,凡望闻问切的手段无法搜集到的病理信息,通常只能放在一边,仅作参考之用,不能拿来作为分析病理病因的正式依据。于是, 你望闻问切之后,“切”到肿块了吗?既然未曾切到,那又何来的“软坚破结”呢?据此开方处药,癌症如何治之?这事实上就是放弃了中医辨证论治这一根本的思想方法,走了“西化”之路。充当了西医的“傀儡”、“陪衬人”不说,关键是据此所开的药方解决不了癌症,因而难以赢得病人对中医的尊重。 如前所述,西医所遵循的“审因论治”,蕴涵的是线性系统的决定论的思想方法,而中医的“辨证论治”所蕴涵的,是非线性系统的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两者在方法论的平台上是并列的,并且是不可或缺、不可厚此薄彼的。用前文的话语来说,就是西医(甲方法)适用的对象(范围、领域或系统)为 A ;中医(乙方法)适用对象(范围、领域或系统)为 B 。 这里先简述一下线性系统与决定论。 我们从系统说起。 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部分或因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体性。把系统划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依据,就是系统当中因果现象之间联系的形式和程度。 线性系统通常可以作这样理解:该系统当中的主要原因和结果,通常是为数不多的、有限的,因而是易于分解分析把握的;次要原因和结果对系统功能的影响非常的小,以致于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因而根据原因(条件)可以推出确定性的结果,也可以根据结果反推出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即因果之间的变化有严格可控的规律遵循;这种主要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规律,通常可以利用数学形式——线性方程描述出来,其相应的数学模型通常是连续和可积的。正是由于主要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规律可用线性方程描述,故这类系统被称为线性系统。 就方法论而言,线性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看似复杂的系统问题,分解为因果变量之间简单的、确定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确定的结果。它只需在知道系统的初始状态及运动规律(公式)的情况下,就可以推算出该系统随条件(原因)变化所历经的一系列状态(结果)。这也就是决定论的思想方法。并且,这一决定论思想方法,盛行于动力学的研究领域。其理论也发端于动力学原理。 综上所述,所谓的决定论,就是在线性系统当中,通过建立数学线性方程的手段,寻求因果之间必然性的联系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以上阐述十分抽象,不妨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例如,让一钢球从 1 000 米高空自由落下。我们可以依据钢球的初始状态( 1 000 米高空),以及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 v =g t 和落体的高度公式 h = 1000 - 0.5 g t2 (它们均系线性数学方程),推算出钢球随时间 t (条件)变化所历经的各个确定的状态。如,下落至 2 秒钟的时候,钢球的速度为: v = g t= 9.8 × 2 = 19.6 (米 / 秒),钢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h = 1000 - 0.5 g t2 = 1000 - 0.5 × 9.8 × 22 = 1000 - 19.6 =980.4 (米)。不仅如此,只要给出一个时间 t (条件),我们都可以依据上述公式推算出钢球的速度 v 和所处的高度 h (结果)。反之,如果给出一个钢球的速度 v 、或者所处的高度 h (结果),那我们也完全可以依据上述公式,推算出钢球已经下落的时间(条件)。 这就是决定论的思想方法,而线性系统也就是其适用对象 A 。它也就是西医所遵循的思想方法。
203 次阅读|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