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四逆散

相关日志

分享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wkpwss 2012-11-22 09:11
四逆散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平肝益脾之功。运用该方法治疗中医属于肝脾不调、肝气郁结所致的胃脘痛、少腹痛、胸痹、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等具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四逆散临床运用体会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组成。主要作用是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缓急止痛,平肝益脾。用途甚广,今略举数则,以祈同道斧正。 方解 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 “ 四逆 ” 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 “ 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 故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亦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胃脘痛 例 1 :患者,女, 26 岁, 1998 年 10 月 21 日初诊。胃脘疼痛 1 周。 1 周前和邻居吵嘴后胃脘部胀痛。痛引两肋,嗳气,食欲欠佳,苔薄白,脉弦而数。辨证为肝气郁结、行气止痛。治以疏肝解郁。用四逆散加味:柴胡 12g, 白芍 30g ,枳实 15g ,甘草 6g ,玄胡 15g ,香附 15g ,佛手 15g ,川楝 10g 。每日 1 剂。服上药 2 剂后疼痛、饱胀大减,去川楝、玄胡,加麦芽 15g ,服 3 剂而愈。   少腹痛 例 2 :患者,女, 30 岁, 1997 年 12 月 2 日初诊,左侧少腹部疼痛 3 ~ 4 年,时发时止,每周神志不畅而发作。查:左少腹轻度压痛,无明显包块,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辨证:肝寒气带,治以疏肝理气,散寒止痛。四逆散加减:柴胡 12g ,白芍 30g ,炙甘草 6g ,台乌 15g ,吴茱萸 6g ,玄胡 12g ,川楝 6g ,青皮 10g ,小茴香 15g 。每日 1 剂,连服 5 剂而愈。 胸痹 例 3 :患者,男, 58 岁, 2004 年 4 月 7 日初诊,胸闷胸痛约 1 年余, 10 天前因情志不畅心胸闭闷疼痛。胸痛彻背,时有头痛,两胁胀痛,失眠多梦,口干苦,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而滑。辨证:肝郁气滞,瘀阻心络。治以理气解郁,活血通络。四逆散加减:柴胡 12g ,赤芍 15g ,枳壳 15g ,郁金 15g ,薤白 12g ,甘草 6g ,香附 15g 。每日 1 剂。 3 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加减再服 10 剂症状消失。 慢性胆囊炎 例 4 :患者,男, 46 岁, 1998 年 4 月 5 日初诊,右季肋反复疼痛 5 年余,发作时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查:右季肋压痛,莫菲征阳性,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B 超检查:胆囊壁毛糙,未见结石。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肝郁气带,郁久化热而致胁痛,治以疏肝行气、化热解毒、佐以通降。四逆散加减:枳实 15g ,川楝 10g ,黄苓 15g ,木香 12g ,柴胡 15g ,白芍 30g ,银花 30g ,蒲公英 30g ,黄连 10g ,郁金 15g ,甘草 6g 。每日 1 剂, 3 剂后疼痛明显减轻。上方略作加减 5 剂而愈。 慢性阑尾炎 例 5 :患者,男, 38 岁, 1987 年 10 月 20 日,右下腹部疼痛 3 天,在某医院诊断为阑尾炎,患者拒绝手术,要求中医治疗。现右下腹部胀痛,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肉胀不明显,舌红,苔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为肠痛。 治以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佐以清热解毒。四逆散加减:柴胡 15g ,白芍 90g ,枳实 15g ,丹皮 15g ,黄柏 15g ,红藤 30g ,玄胡 15g ,川楝 10g ,银花 30g ,木香 12g ,大黄 10g ,甘草 10g 。每日 1 剂,连服 8 剂症状消失。 讨论 四逆散为仲景主治传经热邪,阳气内郁,四肢厥逆之方。主治: ① 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② 肝脾气郁证。 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多年来我体会到: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多种病症,根据 “ 异病同治 ” 的原则,治疗因肝脾不调,肝气不舒,肝气郁结而引起的多种疾病。 四逆散的功用,应为 “ 疏肝理气,调和脾胃 ” 。方中 4 味药,可分解为几个部分:一是柴胡、芍药为肝药;枳实、甘草为脾胃药,所以能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一是芍药、甘草相伍,可以除血痹,缓挛痛,有缓急止痛之功;一是枳实、芍药相合,为《金匮》枳实芍药散,是妇人病方,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之症。合而论之,本方具有疏肝理脾、和营消满的功效。后世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实际都是由四逆散化裁而来,是临床常用的有效之方。四逆散临床应用时是针对 “ 咳 ” 、 “ 悸 ” 、 “ 小便不利 ” 、 “ 腹中痛 ” 、 “ 泄利下重 ” 等不同主症,分别加入相应药,从而组合形成 : 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方、四逆散加桂枝方、四逆散加茯苓方、四逆散加附子方以及四逆散加薤白方等。这些四逆散加味方皆系阴阳双补、调畅气机法的体现,深合 “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 的治疗原则。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