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中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中医中药治疗荨麻疹(隐疹) 皮肤及性病 民间中医 2011-7-2 5 5832 Ag-银勇 2013-4-14 22:48
从不失手抽筋妙方 全科医学讨论版 peijiayi 2011-7-6 65 17866 085VU 2013-4-7 16:22
大家一起来学中医 切诊 中医讨论版 噈得狠 2011-10-31 11 4178 平常 2013-3-25 10:09
中成药被滥用堪比抗生素 七成中药西医开出(图) attach_img 中医讨论版 红牛 2011-11-5 9 4023 yzh1009 2012-4-28 20:31
纯中医能顶半边天 中医讨论版 qwerty56 2011-11-11 17 4845 江湖郎中安道全 2017-6-17 10:22
中医治疗扁平疣 中医讨论版 基层yisheng 2011-11-14 6 3935 邓艳华 2012-12-2 15:36
中医望诊图谱 attachment 中医讨论版 1071024586 2011-11-20 3 3322 医学无止境 2013-4-4 18:52
中医是生活的一部分 心情随笔 浪子回头 2011-11-24 2 2069 平凡人生 2011-12-4 17:16
大家来讨论一下《半夏》和《南星》有中医爱好的同仁请进来探讨 中医讨论版 wjzwzb521 2011-11-26 11 3033 中医世家0532 2012-4-3 16:04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胜三宝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66125 2011-11-28 4 3769 china960 2012-6-23 10:19
通过中医执业医师我的经验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66125 2011-11-28 1 2559 LLTZGLLT 2012-4-14 17:48
个人愚论-论中西医结合 中医讨论版 jcys5211 2011-12-1 11 3045 scdys 2011-12-17 11:44
思考中医读后感 中医讨论版 cuikehui 2011-12-1 4 2709 笑颜 2011-12-2 13:14
河北省将在5年内培养1000名基层中医临床骨干 医改相关 基层执业医师 2011-12-5 3 1547 abc123456 2011-12-6 15:11
活学活用,西医处方中医化 全科医学讨论版 一笑醉红尘 2011-12-6 25 3845 ★风之源★ 2011-12-26 22:30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一) 中医讨论版 1617313727 2011-12-6 1 1598 沂蒙山 2011-12-7 08:48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二) 中医讨论版 1617313727 2011-12-6 1 2378 爱好中医 2014-6-16 18:55
中医把脉真的能把出怀孕吗?(晨曦) 闲聊茶社 zzy16888 2011-12-14 57 19870 QQ_F6C7FD 2014-8-14 09:43
我的外感经验方 中医讨论版 青松弟子 2011-12-18 8 3974 cg1977 2011-12-25 17:32
秋冬季节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请慎用草珊瑚含片 attach_img 中医讨论版 zzy16888 2011-12-21 21 11279 浩气长存 2012-9-25 11:47

相关日志

分享 学中医------6; 再谈元气问题
未悟道 2013-5-10 00:46
元气藏于肾,这里的肾,当然是中医的肾,不是西医的肾。中医的肾,其主要功能,相对应的西医解剖层面上的哪个、那些实体器官、组织、目前没有人敢于定论。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有其现代解剖学意义上的具体组织来对应的。只是肯定不是一个器官和组织所能涵盖的。这些当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问题在于: 一个方面。元气藏于肾,至少是目前主流教育的表述。讨论还是有意义的。至少一个“根”字,就比单纯的藏字更为贴切。当然,藏于和根于各自用来表述不同的阶段,角度,不能完全代替。 另一方面。藏于/根于肾,是中医临床的基础认识,具有元气藏于五脏,或藏于每个细胞所不能代替的临床价值。至少目前,我们不可能脱离这一思路来处理临床问题。 来源于亲代的“肾”,也藏于子代的“肾”。但是在随着单个的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每个细胞都获得了元气。也就是意味着每个独立的细胞都有肾的部分。只是在生长发育,结构和功能分化后,部分的多少主次不同而已。这就不仅仅是“元气”和“肾”的关系问题啦。而是整个脏腑-----的中医基础问题啦。 继之而来的问题是:以鸡卵为例。应该是每一个细胞内,都有发育为“肾”的部分。同理,也都有后来分化为肺、心、羽毛的部分。所以庞大的人体,众多的细胞,无非是单个细胞的缩影。或者叫“全息”吧。 如果我本人,使用中医理论,阴阳、五行,气血精津----。不能理解一个肉眼可见的鸡卵,一个可以切开的细胞。一个可以轻而易举地观察其,具有生老病死的生命航程的小动物。就很难理解已经充分进化了的,具有了高级思维的,统治了地球的,庞大人体的阴阳、五行、气血精津----。 无疑这是受现代生物学认识所影响的。这种探索性的思考是无害的。目的还是想以自己的理解来搞清楚中医的一些基本概念。不是用还原论的方法,而是用系统论的方法。目前,只能首先是使用中医的方法,从肉眼可见的宏观尺度,来通俗地理解,至少达到自己可信。 是想使用一个可见的鸡卵来理解:水火立极,金木致用,土枢四象。来理解气机升降出入。来理解,为什么是五行,不是六行;为什么是----? 元气(最原始的物质)是宇宙的基本物质。 元气中含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化成万物。万物以五分类。只是五分法似乎是纵向的分类?横向的分类应该是具有多个层级概念的分类?不清楚? 以时间轴来理解:生长化收藏。表示了万物的从生到死的五个基本阶段。生死是两极。用五表示比二当然合理的多。五点,分为四段过程,对应性好的多。 以空间轴来理解:鸡卵的任何切面都可以使用以中心为基点的四个放射到边界的上下左右四个基本点。而任何切面都要通过中心点。所以五不仅仅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一个立体的三维实体在时间轴五行曲线上的不可逆进程,就是四维啦。 这里的升降,不是由一端到另一端的升降,是由中心点出发,到达边界、蛋壳为升,反之为降。在与外界的物质、信息交流中才是出入问题。即,出入是内外问题。升降是内部问题。 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我们的栏目叫“中医讨论”,好得很! 自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这里暂不研究虚无的道,暂时把道,理解为规律。就是不考虑元气以前的道,只探索元气以后的道。从“有”---元气开始。 探索元气、阴阳、五行变化规律。 2,这里直接越过三,当然五是三的扩张、细化。是为了表示阴阳化五行。
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读书问答------2; 西医五个病 中医一病机 试析
未悟道 2013-4-25 01:36
此前,介绍一例银屑病初诊散剂处方。今晚读《中医气病学》气机升降部分。 突然想到:我们天天讲,中医的整体观是特色。那么,西医五病从中医角度来理解,如何统一在脏腑辩证上。试用气机分析把该病例的西医五病统一在中医病机内。 西医诊断五个病: 银屑病6年;脱发20年;缺血性心肌病3年;高血压3年;根骨骨刺。 1,病象部位: 外见银屑病皮疹红痒。六年不愈。 内见心脏病三年前曾经住院治疗,正在服药维持(通常没有症状)。 上见全脱20年不愈、头晕(正在服用降压药,偶有头晕)。 下见足跟痛,(根骨骨刺,疼痛较轻,一般不影响行走)。 2,脏腑归属: 银屑病见于皮肤。肺主皮毛、卫表。鲜红皮疹,是肺经瘀热。 病机十九条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可以定位心经有热。 脱发严重,20年不愈。肾其华在发,至少肾气有亏。 足跟痛,一般责之肾虚。 高血压虽然不能简单地套用肝阳上亢,但是时有头晕,需要降压药维持。可以定位在肝。 3,病机分析: 脏腑关系: 肺、心居上。皆见热象。肝肾居下,皆见虚象。 上见瘀热,是因为下有阴虚病机。肝升肺降。肝气主升,肾阴不足,肝阴有亏,肝阳易于上亢则影响肺之肃降。肾阴不足,肾水不足以接济心火,心火亢奋。 反过来看。肺之肃降不足,肝之升发失制,则易亢。心火偏亢,则肾水不足以制。 脱发20年在先,银屑病6年在中,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三年在后。从发病先后顺序来分析。是虚在先,实在后。虚在下,实在上。外有热,内无热(舌紫苔白也可视为偏寒)。 升降出入: 阳伤者不升,阴损者不降。 病见于外,阳热之象,是因内收下藏不足之故? 肺卫宣发过度,是收不足。肺、心瘀热于上,是降不足。 降不足,责之于肺,肺之肃降不力。收不足,责之于肾,肾潜藏不力。肺失肃降,肾失封藏,是内在病机!肝阳上亢、心火外显,皆因肺阴肾阴不足以平衡所致。 欲其收降,当须益阴。益肾阴、肺阴、肝阴、心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初诊所处散剂处方,以清热驱风、活血化瘀为法。即使收效,也只可暂用。 清其瘀热,只可暂用;欲复其降,须益阴损。清热,抑制炎症;益阴,增强免疫。活血,改善病理。复诊当考虑转以补益为主,辅以清解活血。 初次尝试,必有不足。纸上谈兵,终须效验!无论成败,定当报告。
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谁知道? 1,“脾气好坏”与中医临床的关系?
未悟道 2013-4-12 04:30
正在初读刘世峰的《传承中医》。摘录一段: 脾气。 ------ 与之有关的现实生活中对人是否有修养、教养、涵养用脾气好坏来形容。如果这人修养好、有教养,遇事沉稳,温文尔雅,不易发火动怒,就认为是好脾气,反之则脾气坏。当然脾气好坏除了先天禀赋和教养外,应该与脾虚肝旺和境遇心情有关。 问题:俗语所说脾气好坏与中医临床上的“脾气”有关吗? 如果我们说某人肝火盛;心气高;有魄力;从中医角度来讲,肝主怒;心藏神,肺藏魄比较好理解。在中医里,脾藏意,主思。是怎么和“脾气”,性格联系起来的呢? 1, 虽然脾气一词,不知道现代心理学上有没有这一说。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够理解其基本含义,通常都是指性格好坏。 (本人没有查阅过相关书籍,只是随便议论。) 2, 脾气好的人,似乎消化功能比较好;脾气好,消化功能差也不少见。脾气坏消化功能比较好的不少见;消化功能差的也不少见。 3, 我常常对消化功能差,脾气比较坏的病人说,你的脾气影响了你的消化功能,因为肝气盛则伤脾。自己没有怀疑过这种说法。今天仔细想想又不尽然。可以举出周围很多脾气坏消化功能好的人的例子。这种说法固然有健康教育意义,但是在中医临床上站得住脚吗? 4, 我们有必要讨论俗语脾气好坏与中医临床的关系吗?因为七情是中医三因之一啊。似乎我们现在受现代医学病因学影响,很少论及七情致病,或者说七情致病主要涉及精神疾病范畴。作为三因之一的七情致病说是否价值降低啦呢? 现代医学健康教育有“心理平衡”一说,心理平衡的病因病理学价值如何。中医临床上除了心理疏导外,在治则方药上如何体现? 5 ,脾气好坏主要反映了,那些脏腑,那些功能或物质的强弱盛衰,容易发生那些疾病。或者倒过来主要影响那些脏腑,那些功能,那些疾病。
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脚底养生11招 让你百病全消
至仁^¤^至爱 2013-4-5 20:31
中医脚底养生,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因为脚部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脚底部存在着各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反射区上反映出来。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中医脚底养生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行,按压搓和敲击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费时不多。   其二是以中医的理论和诊治经验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   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二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施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三赤脚行走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四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五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   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六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七按压脚根   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八单脚站立   单脚站立可以起到锻炼脚底的作用。方法非常简单,就是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初时也许很不习惯,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以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最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最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九踮脚登楼   生日常生活中,踮脚登楼是一个能使人全身得到锻炼的好时机。踮着脚尖登楼,有利于调节血压,使人精神饱满。与在平地上行走相比,登楼的运动量更大,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得到锻炼,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各项功能都有所改善。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踮着脚尖登楼,可使脚的前半部得到锻炼,与之相关联的内脏和大脑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踮脚登楼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当心因迈步不稳而摔倒。    十脚踩网球   在椅子上,用脚转动网球,当脚部感到疲劳的时候,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使之得到缓解。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相当疼痛,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感就会逐渐变为舒适感,脚部的疲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消除便秘。    十一刷洗脚底   如何使皮肤白皙又细嫩,是女性最关心的事其实,只要刺激脚底,就可以使皮肤健美。具体方法是在洗澡时用刷子摩擦脚底,通过刷子的刺激,可促进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天长日久,就能够使皮肤白嫩起来。实行这种养生方法,选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即可,因为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比较柔软,不会损伤脚底。
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阴阳学说及其科学性——老丁说中医(20)
老丁 2013-1-29 21:01
阴 阳 同 法 阴阳学说是中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但一提起阴阳学说,便会叫人联想到易经,联想到太极、八卦这些既古老又神秘的玄学,甚至与风水、算命、占星术之类的迷信沾边,殊不知运用阴阳学说可以对生命现象作出自成体系的解释。 对于处在当代文明世界的人们来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能否揭开阴阳学说神秘的面纱,对之作出符合当代科学文明的阐释,让这门古老的学问融入当代科学的体系之中呢? 二十、阴阳学说及其科学性 中医学是建立在阴阳学说基础上的,它以阴阳学说为认识人的生理机能和构设理法方药的基础。阴阳学说构成了中医学的总纲,它与五行学说一样,几乎渗透在中医学的每一个部分。认识中医,必须先认识阴阳。 从语法上看,阴、阳二字,均是代词,它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是以阴阳二象来解释整个客观世界的理论,以现代哲学的目光来看,它实际上是一部古老的“矛盾论”,其间充满了辩证法的原理。 阴阳的区分是: ——凡是沉静的、内向的、下降的、凹进的、承受的、寒冷的、隐晦的、物质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退行性的、柔性的、圆的、山之北、水之南……都属于“阴”; ——凡是活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凸出的、施授的、温热的、明显的、功能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进行性的、刚性的、方的、山之南、水之北……都属于“阳”。 根据上述对阴阳现象的罗列,我们可以感受到“阴阳”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阴阳二象具有对称性。 阴和阳相互对称,这从上面列举的沉静与活动、内向与外向、下降与上升……这一系列说明事物阴阳的例子当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出来。 以现代哲学范畴的矛盾逻辑来看,阴阳现象揭示了事物之间既对立又联系的两个方面,也就是事物之间矛盾的两个方面。阴和阳是作为矛盾体而分立的。 第二,阴阳具有普遍性。 这应该说是矛盾普遍性的反映。 俗话说:天无阴阳,日月不分;地无阴阳,昼夜不分;兽无阴阳,雌雄不分;人无阴阳,男女不分。阴阳现象,既存在于天地之间,也存在于人体之内,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这一普遍性也正是阴阳学所据以解释整个客观世界的基础。 第三,相互对立相互联系。 阴阳是对立的。阴和阳互反,它们构成了事物间矛盾的两个方面,就像处在翘翘板的两端,相互对峙。阴是阴,阳是阳,它们因彼此互反而构成了对立的关系。 阴阳又是联系的。阴阳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无所谓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尽阳生,阳尽阴生,阴阳可以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长期被算命术、占卦术、风水术等所引用,因而长期以来被蒙上一种神秘、玄乎及至迷信的印象,许多人于朦胧之中会对之带上缺乏科学性之类的印象。由于它并不与近代实证科学相衔接,也就是它并不和(以分子、原子、电子、细胞之类微观现象为基础的)精确科学思想同出一辙,所以许多搞精确科学的大学者、名人精英常常对之持不屑一顾的心态,而一些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观点,穷根究底,都会发现他们认为以阴阳学说作为理论根基,正是中医之“伪”的根本原因。殊不知阴阳学说与精确科学所依据的微观粒子理论一样,既具有强烈的科学性,也具有构筑许多科学理论的“微观物理学”般的基础功能。 如果说,以解释微观粒子为目的的量子力学是精确科学赖以成立的基础学说的话,那么这种阴阳学说,则是支撑中医这样的模糊科学赖以成立的基础学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阴阳学说与量子力学的科学地位,是并驾齐驱的,它们分别为中医学和精确科学打造了基础。 这其间的问题是,量子力学的科学性是为当代科学所充分证明无误的,甚至它就是在实证科学的发展过程当中被科学家们所揭示出来的,那么你这个已经舞弄了几千年的阴阳学说,又是由哪些或者哪位科学家从哪门子科研过程当中揭示出来的呢?又有哪位科学大家曾经来证明过你是科学的呢? 我们说,论证阴阳学说科学性的理论并非是实证科学,而是作为科学最高原则的哲学,是哲学理论中的矛盾律(对立统一规律)。因为阴阳学说并不为实证科学服务,所以依照实证科学的思路来寻求阴阳学说科学性的答案,这个思路本身就不对! 事实上,如前所述,阴和阳是一对矛盾,一对辩证的矛盾,因而阴阳学说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阐释。换言之,阴阳学说的理论根基是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意味深长的问题是:量子力学自身的理论,也因遭遇了困难而同样借助了相关的哲学原理。既如此,如何可以说因为阴阳学说植根于哲学而缺乏科学性呢? 我们说,正是由于中医植根于阴阳学说,而阴阳学说又植根于哲学,所以在中国古代,中医与哲学有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
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天人合一思想——老丁说中医(19-1)
老丁 2013-1-23 21:09
第二篇 天人合一思想 上一篇我们从非决定论思想方法的角度阐述了中医的科学性,指出了它是模糊科学家族当中的一个成员。本篇我们来讨论具体渗透在中医专业理论当中的科学精神。 放弃微观、把握宏观、求得整体,仅仅是思想方法的总体体现形式,并且是针对各种类的非线性系统普遍采用的策略性的手段,是各门类的模糊科学所普遍遵循的共性。中医作为一个具体的专业学科,在遵循这一共性的前提下,其思想方法还应该有其专业上的个性。这个专业上的个性是什么呢?即中医是如何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来体现模糊科学思想方法的呢? 答案就是主张万物相通的“天人合一”思想。 以现代的思想理念来看,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人所赖以存在的客观世界,也就是自然界。天人合一思想事实上是指人与自然之间是相通的,两者具有同一性。根据这一同一性来针对治病保健构筑理论体系、确立方法手段,就形成了中医特有的思想方法论。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医思想方法之魂。由于是专业思想方法,所以业内人士对此都应该是明白的,但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阐释,差不多都还停留在老庄时代,未能与当代科学气息相互融通。要跻身于当代世界科技之林,便应当汲取现代科学的养分,以现代的思想来阐释其间的方法论问题,并积极赢得外界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贴近民众,吸取时代气息——老丁说中医(18-3)
老丁 2013-1-20 19:58
第三,贴近民众,吸取时代气息。 与中医日趋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一门学科是市场经济学,它虽然与中医一样同为模糊科学,却不消几年便为我国民众所广泛认同,其科学性很快便扎下社会根基。这虽说与国家的大力提倡、学者们的大力宣传解说有关,但不能否认其身上所透射出来的时代气息之作用。 虽然医疗事务与经济事务一样,都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但与市场经济学理论相比,中医理论总是给人以古老、玄奥、封闭、不可亲近之类的感觉,在当代诸门类的科学体系之中,总给人一种“穿长衫的老人”般的印象。 ——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类的概念,原本就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一副叫人不易消化的古味; ——中医的医经医典大量都是先秦的古文,艰涩难懂,一捧上手便叫人云里雾里天旋地转; ——当今的中医人士写出来的文章,依然是动辄“之乎者也”的充满酸腐味的文言文,叫人亲近不起来; ——针对疾病阐述病理医理之时,中医师每每缺乏通俗气息,叫人找不着北,阐释“天人合一”之类的思想时,则更是要把人拉回到老庄时代去! …… 满身古味,一副艰涩的文言文,说不尽的玄奥神秘,连中国人自身都感觉难懂,要让之走出国门挑战世界,岂非天方夜谭? 而事物的本原是:中医源自于民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它的理论本来应该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应该是非常贴近民众的。比如,“大动肝火”、“肝胆相照”、“健忘”、“没有魂”、“神不守舍”、“心神不宁”、“苦其心志”、“耗费心血”、“大伤元气”、“阴阳怪气”、“神疲体软”、“盛气凌人”……之类的民间口语当中,不都蕴涵着中医的思想吗?中医的理论不正是从这些流传民间的素材中抽象和升华出来的吗?只是由于中国古代文字著作方面的困难,而导致了其凝练化、文言化了。 但我们要说,这种文言化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绝非中医大师们卖弄学问之举!我们说,真正有学问的大师们,是无需要通过玩文言来炫耀自己的。夸夸其谈、故弄玄虚从来不是中医发展的正道。 应该说,中医遭遇衰落,与其缺乏现代科学气息,古味十足、因古而怪,以及自高自洁、自我封闭这一系列现象不无瓜葛。中医虽然源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但不少中医师却似武林高手一般,叫人想亲近而又神秘兮兮地叫人无法亲近。甚至,与别的网上专业论坛相比,在中医论坛内的博友之间,相互串门访问都显得特别稀少。 说到中医的封闭保守问题,我们应当心平气和地承认前述《中医的旗号还能打多久?》一文所说的现象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在不妨再重述一下其中的一段文字—— 古代的中医采用师徒制,十分闭塞,同行相轻,秘不示人,郎中与郎中之间处方保密,即使住在两壁、同一条街上,也没有交流,老死不相往来。只有少数中医大家,愿意将毕生的行医经验,编篡成册,公之于众,传于后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中医衰落的现实表明,处在当今这个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自高自洁、自我封闭终将是没有出路的,中医应当尽快走出不可亲近的玄乎神秘状态,无论理法还是文法上,都应当注意自身形象的建设了,都应当注意吸取时代气息,让自己的理论努力走向通俗,以期贴近民众赢取民众了。民众是中医生存的土壤,只要民众深信中医、需要中医、热爱中医,中医便可以始终不败。 让以古老神秘而著称的中医走出象牙之塔,当是弘扬中医事业的重头之戏!
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汲取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理论——老丁说中医(18-2)
热度 1 老丁 2013-1-16 19:59
第二,汲取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理论。 中医对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理论的远离,给人以落伍之感。即便在当今高等院校授业的中医理论体系里,也无关于思想方法论方面的课程。这使年轻的中医学子无法系统地认识中医的科学性,他们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触和信念,来坚信中医是科学的,但却始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历史的目光看,中医形成于中国的古代,那时,人类的精确科学十分落后,类似于西医这样的“精确医学”当然不具备产生的科学条件。这既决定了中国的古人们只能创立中医这样的模糊科学,也导致和促进了古人们为治病而努力探索中医这一模糊科学。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是一个重文科轻理科的社会,这种重文轻理的突出表现,就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均属文科。而导控中国古代学习氛围的,正是科举取仕这种引导人们重文轻理的“应试教育”。这样,精确科学在中国古代的土壤上一直成为短腿,至少形不成氛围。而高度的东方智慧,则使无需精确科学支撑的中医不断发展,以至于足以为民族的健康事业提供保障。就是说,高度发达的中医,也抑制了人们创设西医的思维,是西医之所以成为“西”医的原因。 西医是随着近代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在西方赢得繁荣发展的,并因植根于西方近代科学而披上“天然科学”的外衣的。而可以为模糊科学的科学性作出科学解释的非决定论思想方法,是在上个世纪下半叶才真正在科学天府扎下根基的,在此之前,要让人们接受模糊科学的思想方法,也实非易事。所以,随着“天然科学”的西医闯进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崇尚科学但却又对科学方法论缺乏全面认识的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要把与精确科学思维截然不同的中医推向“伪科学”的序列了!我们不妨看一看方舟子《中医向何处去?》一文中的一段话—— 虽然中医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落,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深入地分析、揭示中医理论的非科学性和滥用中药的危险性。中医历来就有夸夸其谈、大言不惭的传统,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江湖诀”(《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历史上的许多“名医”其实是“名嘴”。时至今日,这一遗毒仍未消除。这一特征,使得中医理论和方法在今天仍然是医疗欺诈的温床。无数号称能治疗晚期癌症、艾滋病、乙型肝炎的虚假广告都是打着中医的旗号,并利用患者对中医的轻信而得逞的。做这类虚假广告的,不仅仅是江湖郎中,而且也包括正规医院、高校的中医师,甚至是在中医界被视为“泰斗”的人物。 大言欺世毕竟只能得逞于一时,在信息发达的今日更难以持久。靠政策保护、诉诸民族感情,最终也不可能振兴中医。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几十年来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来保护本国的传统医学,但是这并没有让中医获得新生。要求让中医完全回归传统的复古思潮乃是一种倒退,更不可能让中医向前发展。中医的唯一出路是“废医验药”,废弃其非科学的理论体系,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管用通行的哪条科学标准来衡量,例如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等,都很容易判断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一直有人希望取消这些标准,声称这是用西方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东方科学”,这种借口是站不住脚的。科学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早已传遍全世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无东西之分。与中医相似的西方传统医术和另类医术同样不被认为是科学,我们并没有采用双重标准。我们要判断某个理论体系是否属于科学,应该采用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而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医是科学,而倒过来要求改变乃至取消科学的检验标准。如果为了让中医成为科学而去改变、取消科学的检验标准,那么就会模糊、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界限,让风水、占星术、算命等等也跟着变成科学。 (网址: http://tieba.baidu.com/p/1215498862?pn=1 ) 应该说,方舟子先生捍卫科学和科研纯洁性的主张值得提倡,其勇于开展科学打假的精神也确实令人为之敬佩,上述认为中医非科学性的评判虽然有些言辞偏激,但也显示了他科学打假的勇气和决心,应该获得理解。至于他对中医非科学性的结论,显然是其思想单单在“精确科学”范畴打转所致,是其自身对科学的思想方法理论之功力不济。但对中医自身来说,事情是明摆着的:要让中医这门古老的科学跻身于现代科学之林而不被轻视和误杀,我们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之所以然。这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极汲取西学中的思想方法论之成果,向世人阐明西医科学在哪里,中医又科学在哪里,并阐明两者科学精神的不同特点,而无需让人们凭借方先生所说的“民族感情”之类的信念来认定中医的科学性。
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走出象牙之塔——老丁说中医(18-1)
老丁 2013-1-13 21:58
十八、走出象牙之塔 认识了中医的科学性之后,针对令人堪忧的现实,中医也需要好好地审视自身的弱势和不足,以利克服。纵观当今科技形势,中医应该如何来审视自身的弱势和不足、如何与时俱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 第一,融入科技全球化的大潮。 以积极的姿态正视并融入科技全球化的大潮,这是最为当务之急的大前提。 中医是与中华民族一样古老的模糊科学,它以古老、玄乎、神奇而著称。西学到来之前,这东方神州本是中医的天地,无人相争,好叫人养尊处优。只是一个世纪前随着西学东渐,中医才逐渐感到了危机。 应当指出,西学的到来,对于中国这一东方国度的医学界来说,并不仅仅意味着一门与自己分庭抗礼的新医学闯入自己的领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科技全球化大潮的汹涌而至。处在科技全球化的大潮之下,几乎任何封闭或者不封闭的天地之内的科技文化成果,早晚都将被推上当代全球科技的拳击擂台,进行一番优胜劣汰的较量、整合,凡不符合科学精神的、或者落后于时代科技大潮的东西,终将被踢下擂台淘汰出局。中医也自然而然地被推上了这一优胜劣汰的较量场,接受着生死存亡的拷问。 事实上,当今的世界,以经济全球化为先导,以互联网为最主要载体,以信息时代为特征,全球社会正在逐渐走向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既是近现代西方实证科学发展推动的结果,也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科技全球化的发展。凡未能与西方实证科学接轨的社会空间,都会给人以未能享受到现代科学阳光照耀般的落伍感。而作为通过实证科学支撑起来的西医,其科学性是天然的、不容置疑的,它在科技全球化的浪潮中所向披靡走向全球也是必然的。于是,各个社会空间之内凡是与西医不同的各类医学,其生死存亡都将在西医的冲击之下,面临着科学性的拷问。 就是说,这场堪为炽烈的质疑中医之潮,是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不是吗?对中医的科学性提出质疑、要求废除中医、要把中医列为科学打假对象的,并非是外国人,反而恰恰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世家的心事
爱心诊所华佗 2012-12-29 13:58
因儿子在我的厂里抓生产,想找一个24-26岁懂医的儿媳,在诊所帮忙。(诊所在集镇)家里房子车子什么都不缺。有意请联系,
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颈、肩、背痛的效方
wkpwss 2012-11-22 10:30
主治:西医谓颈、肩、背肌筋膜炎。中医属痹症范筹,风、寒、湿气合而为痹。 方子来源:程氏蠲痹汤加减而成。 姜黄 15g 羌活 15g 秦艽 15g 川穹 15g 桑枝 15g 海风藤 20g 当归 20g 乳香 9g 没药 9g 独活 12g 木香 12g 桂枝 12g 甘草 12g 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风胜者重用羌活并加防风、寒胜重用桂枝加制川乌、草乌、细辛,湿胜加防已、薏苡仁、苍术,手臂麻木较重者加用黄芪 60g ,重用桂枝、全虫等。以增加补气和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方义:颈、肩、背部肌筋膜炎,中医属痹症。本方以祛除风、寒、湿气,温经散寒、活血蠲痹。羌活、独活均辛温能祛风除湿止痛,而羌活治游风,独活治伏风二药同用相得益彰。桂枝、桑枝、海风藤均能通络、桂枝温阳通络、桑枝、海风藤祛风除湿通络,秦艽微寒、辛儿不燥。风药之润剂,祛风除湿不损阴液,止痹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姜黄行气行血、当归温、补血 活 血,乳、没二药功用相近均能活血止痛,木香、温行气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方中羌活、独活、桂枝为君药,祛风胜湿、调和营卫、温经散寒、通痹止痛。臣以桑枝、秦艽、海风藤 , 乳、没搜筋骨风湿,通络行气止痛。佐以当归、川穹、姜黄养血活血,既所谓 “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谓使。诸药配伍,以祛风、寒、湿气之痹症,辅以养血活血之品,营卫调和、蠲痹风、寒、湿气之(颈、肩、背痛)。 我在临床中运用的得心应手,一般 5-----10 剂达到临床治愈。此病临床甚多,爱友们可以在临床上应用以下在跟帖 风、寒、湿引起的痹疼,这个方子一定有效,但是对于湿痰阻络之症,恐怕就效果不明显了。 处方:天龙 60 克地龙 60 克地鳖虫 60 克草乌 45 克广木香 120 克天麻 90 克乳香 75 克仙灵脾 60 克大活 60 克梅片 6 克研为细末,水泛为丸也可装胶囊每服 5 克,每日三次,饭后服用。不过,有心脏病比较严重的就要注意。草乌含乌头碱对心律有影响。 痔疮: 1. 中药 : 方药:槐花 20g 穿山甲(土炒) 10g 僵蚕(炒) 10g 石决明(煅) 10g 胡黄连 10g 熟大黄 10g 金银花 10g 蒲公英 10g. 效果:一副药后部分病人可有大便时肛门坠胀疼痛,可隔一日在服,第二付药一般肿消痛止。 2. 挑治疗法 : 在腰背骶部寻找痔疮反应点 . 局麻后刺皮挑出部分纤维丝即可 . 3. 足三里注射 654-2. 每日一次 .5 次一疗程 .
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治疗胃脘痛
wkpwss 2012-11-22 10:10
2002 年 4 月~ 2005 年 3 月收治胃脘痛 232 例,其中男 130 例,女 102 例;年龄 16 ~ 81 岁,以 35 ~ 50 岁为多;病史 0 ~ 5 年 112 例, 6 ~ 10 年 69 例, 11 ~ 15 年 25 例, 16 年以上 26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74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52 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2 例,胆汁反流性胃炎 30 例,胃下垂 6 例,胃神经官能症 8 例。 中药治疗取自拟健胃止痛汤:党参 12g ,茯苓 9g ,陈皮 9g ,法半夏 9g ,砂仁 6g ,干姜 6g ,蒲公英 9g ,苏梗 9g ,元胡 9g ,川楝子 9g ,甘草 9g ,黄连 3g ,白及 9g 。寒邪偏盛者加高良姜 9g, 吴茱萸 6g; 饮食停滞者加山楂 15g, 鸡内金 15g; 肝气犯胃者加柴胡 9g, 川芎 9g; 肝胃郁热者加黄连 6g, 栀子 9g; 瘀血停滞者加桃仁 9g, 红花 6g; 脾气虚弱者加党参 18g, 茯苓 12g, 白术 12g; 胃阴虚弱者加沙参 12g, 麦冬 15g; 脾胃虚寒者加干姜 9g; 脾虚下陷者加黄芪 30g, 白术 12g, 柴胡 6g, 升麻 9g; 大便潜血实验阳性者加大黄炭 9g, 侧柏炭 9g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操作:以上诸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分钟,每日1次,针 10 次。   做好生活指导,配合适当的情志调护,坚持体能锻炼。 疗效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 ① 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 X 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 ② 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 X 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 ③ 未愈:症状无改善, X 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 结果 胃脘痛各病种治疗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痊愈 43 例,好转 27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 94.5% ;慢性萎缩性胃炎痊愈 18 例,好转 28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 88.5%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痊愈 38 例,好转 22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6.8% ;胆汁反流性胃炎痊愈 19 例,好转 9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3.3% ;胃下垂痊愈 3 例,好转 2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 83.3% ;胃神经官能症痊愈 6 例,好转 1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 87.5% 。 讨论 胃脘痛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常伴有嗳气、泛酸、胸闷胀痛,纳呆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 ]。 止痛之法,中医以 “ 痛则不通 ” , “ 通则不痛 ” 为基本的理论观点。清人高士宗《医学真传》说: “ 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 [ 3 ]可见,胃脘痛的治法称为健胃未尝不可,因而拟方名为 “ 健胃止痛汤 ” 。 情志饮食致病,最典型莫过胃脘痛。治疗胃脘痛,指导病人饮食,开导病人情志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治疗方法。医生要重视,更要病人重视。医患配合,胃痛可治,不易复发。
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缘何遭质疑?——老丁说中医(7)
热度 1 老丁 2012-11-11 22:04
七、中医缘何遭质疑? 偶尔进入方舟子吧,看到一篇题为《中医的旗号还能打多久?》的质疑中医科学性的文章(网址: http://tieba.baidu.com/p/1234206603 ),文章认为:西医“ 想完全取代中医,还需要些时日。中医退出历史舞台那一天,不会太远。 ”该文并说—— 中医上下几千年,一直沿续到现在,硬伤和软肋太明显,而西医只有数百年,中西医的差别为什么那么大?我随便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中医理论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一个玄乎的“气”字,让很多老教授、老中医都说不清楚,弟子们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西医理论,不玩玄学,通俗易懂,有点知识的老百姓都看得懂。 2 、西医可以精细到分子细胞这一层,有大量的现代仪器可以检测,如 B 超、胃镜、心电图、 CT 、核磁共振等等,而中医只能“望闻问切”,连个听诊器都没有,检查很粗,很容易误诊。 3 、以癌症为例,西医可以精细到肝癌、胃癌、肠癌、血癌、乳腺癌、子宫癌等一系列,而中医笼统归纳为一个抽象的“积”字,辩证上称之为“阴实”,太玄乎,不知所云,无法对症下药。 4 、古代的中医采用师徒制,十分闭塞,同行相轻,秘不示人,郎中与郎中之间处方保密,即使住在两壁、同一条街上,也没有交流,老死不相往来。只有少数中医大家,愿意将毕生的行医经验,编篡成册,公之于众,传于后人。而西医采用开放制,处方公开,无论国内国际,可以相互取经,相互交流。 5 、中医做不到标准化、量化,没有标准化的处方。对同一个病人,十个郎中会开出十个完全不同的药方,当然西医也存在这种现象。郎中开药,全凭经验,对每一味药进行加减,连估带摸,跟算命先生似的。而西医实行标准化,每一种药用量多少,说明书上清清楚楚。 不难看出,上述文章关于中西医差距大的说法是对的。事实上,两者各自遵循着“模糊”与“精确”两种互不相同的科学思想方法,差异能不大吗? 而这位网友为了抑中扬西所例举的 5 个方面问题,归纳起来,他认为中医的非科学性是因为:理论玄奥,诊病的手段粗劣,业内人士技术保守,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无法量化,因而无法用精确的数字进行把握。 至于说西医的科学性,则是因为:理论通俗易懂,可以借助于现代科学仪器深入到分子细胞层面分析病因病理,并且可以针对诸如癌症之类的疾病做精确的定位分析和分门别类,西医的理论基础是国际流行的现代科技理论,可以做到国际标准化、量化,并因为可以标准化和量化而易于人们把握。 毋庸置疑,如果读过前面关于“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部分的内容,那就可以明白,这位网友事实上是在用精确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评价中医,也就是用甲方法来解释和评价 B 对象,属于思想方法错位。如前所陈,中医所遵循的“模糊方法”,强调的是放弃无法实现的对事物的精确描述,以综合的手段来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这种“模糊方法”的把握,当然要比“ 1 加 1 等于 2 ”的精确思想方法困难,甚至要难得多!但“难把握”和“不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医学是实践性和服务性很强的科学,其存废之道,取决于能否为人类治疗疾病,能否造福于人类,而绝不是把握斯道的难易。以哲学的目光看,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西医固然因为其植根于现代精确科学,因而易于把握易于推行,但它却需要庞大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做支撑;而中医却无需庞大的设备,甚至只需医患对面即可,这又如何不反映了中医简便易行和诊断成本低的优势呢?说到癌症,西医在诊断上固然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但就其治疗方法来看,迄今为止,仍不过是手术、化疗、放疗这“程咬金三斧头”,一旦这三斧头失灵,基本上就没戏可做了;与此相对的是:在当今中国,通过中医及其初级形态的草药医将癌症治疗康复的案例,早已经大量地散落民间,只不过如今浮躁的社会现实,未曾孕育出李时珍般真正献身医学脚踏实地遍访人间的学者,去耗时耗力搜寻整理这些案例,并做系统的理论归纳整理工作,要不然,癌症多半已经是中医的常规病症了。 细究许多知名学者之所以抑中扬西,甚至干脆认为中医是应当废除的伪科学,根本的原因就是思想方法的错位,这种错位发生在两个层面。第一,只是单纯地肯定精确科学的思维,即只承认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分析手段为唯一具有科学性的手段,否认与精确科学不同的思想方法的存在性和科学性,这是用决定论否定非决定论;第二,以为精确科学的手段可以穷尽整个人类医学领域,主张用精确科学的思想方法去打遍整个医学天下,这是认为决定论万能。 而从《中医的旗号还能打多久?》一文的跟帖看,许多捍卫中医的网友,其肯定中医的观点,差不多都仅仅停留在中医的实践结果上,即认为“中医能把病治好”,甚至说一些偏激的气话,没能从科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来向人们阐述中医的科学性——我们说,通过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现代实证科学支撑起来的医学固然科学,但这也仅仅只是科学的一种类型而已,除此之外,客观世界还存在另外类型的科学。如果能够看到这另类的科学,那么就不会产生“用西医完全取代中医”之类的不当想法了。就是说,中医之所以遭到质疑,是由于大量的人们对科学思想方法、特别是对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还缺乏了解,他们只知道精确科学,而不知道模糊科学。 可见,处在精确科学思维广泛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环境氛围之下,要使中医的科学性赢得社会广泛的认同,要使中医走出日益式微的困境,要使中医避免被冤杀,首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对科学思想方法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尤其是中医界的业内人士,对自己事业当中所渗透的科学之魂——模糊科学的思想方法,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否则,如果连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之科学性究竟在哪里都说不清楚,那就不好办了!这事实上就是加强对中医理论界长期的空白学科——《中医思想方法论》的重视问题。 那么所谓的模糊科学思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需要从模糊科学思想方法的源头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说起。
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医西化”悲在哪里?——老丁说中医(3)
老丁 2012-11-7 20:49
三、“中医西化”悲在哪里? “中医必须与时俱进!” ——面对中医西化、中医日渐式微的现实,许多中医界的有识之士都会发出这样的呐喊。但呐喊归呐喊,中医西化、中医式微的势头却始终得不到遏止,甚至“西医打头阵、中医做陪衬”的局面根本就无扭转的势态。 客观公正地说,这种局面的出现,不能去责怪ZF,不能去责怪ZF的医疗管理部门,而应当从中医自身去寻找原因。不是吗?“与时俱进”的话好说,但中医到底该如何“与时俱进”呢?似乎就云里雾里谁也说不清楚了;都说“中医西化”是悲剧,但究竟悲在哪里呢?有几个人说得清楚?更有甚者,不是说要“中西医结合”吗,如何又说“中医西化”是悲剧了呢? 我们说,“中医西化”的悲剧,最根本的问题就出在思想方法上,即让中医放弃自己本该秉持的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改行西医所适用的决定论的思想方法。 处在当代科学文明的医学平台上,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中医,除了熟悉传统的医经医典医理之外,还必须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必须吸收西方近代科学中的方法论之成果,保持清醒的头脑,杜绝“用甲方法去解释 B 对象,或者用乙方法去解释 A 对象”之类的思想方法错位。而“中医西化”的悲剧,也正是思想方法的错位,即用西医的思想方法替代中医的思想方法。比如说,某病人通过西医的手段确诊为肝癌,于是你就来它个“软坚破结、活血化瘀”。乍听起来非常科学合理。但问题是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建立在望、闻、问、切四诊所构建起来的“公理系统”之上的,凡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可以搜集到的病理信息,都应当纳入分析诊断病理病因的信息范畴,凡望闻问切的手段无法搜集到的病理信息,通常只能放在一边,仅作参考之用,不能拿来作为分析病理病因的正式依据。于是, 你望闻问切之后,“切”到肿块了吗?既然未曾切到,那又何来的“软坚破结”呢?据此开方处药,癌症如何治之?这事实上就是放弃了中医辨证论治这一根本的思想方法,走了“西化”之路。充当了西医的“傀儡”、“陪衬人”不说,关键是据此所开的药方解决不了癌症,因而难以赢得病人对中医的尊重。 如前所述,西医所遵循的“审因论治”,蕴涵的是线性系统的决定论的思想方法,而中医的“辨证论治”所蕴涵的,是非线性系统的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两者在方法论的平台上是并列的,并且是不可或缺、不可厚此薄彼的。用前文的话语来说,就是西医(甲方法)适用的对象(范围、领域或系统)为 A ;中医(乙方法)适用对象(范围、领域或系统)为 B 。 这里先简述一下线性系统与决定论。 我们从系统说起。 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部分或因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体性。把系统划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依据,就是系统当中因果现象之间联系的形式和程度。 线性系统通常可以作这样理解:该系统当中的主要原因和结果,通常是为数不多的、有限的,因而是易于分解分析把握的;次要原因和结果对系统功能的影响非常的小,以致于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因而根据原因(条件)可以推出确定性的结果,也可以根据结果反推出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即因果之间的变化有严格可控的规律遵循;这种主要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规律,通常可以利用数学形式——线性方程描述出来,其相应的数学模型通常是连续和可积的。正是由于主要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规律可用线性方程描述,故这类系统被称为线性系统。 就方法论而言,线性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看似复杂的系统问题,分解为因果变量之间简单的、确定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确定的结果。它只需在知道系统的初始状态及运动规律(公式)的情况下,就可以推算出该系统随条件(原因)变化所历经的一系列状态(结果)。这也就是决定论的思想方法。并且,这一决定论思想方法,盛行于动力学的研究领域。其理论也发端于动力学原理。 综上所述,所谓的决定论,就是在线性系统当中,通过建立数学线性方程的手段,寻求因果之间必然性的联系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以上阐述十分抽象,不妨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例如,让一钢球从 1 000 米高空自由落下。我们可以依据钢球的初始状态( 1 000 米高空),以及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 v =g t 和落体的高度公式 h = 1000 - 0.5 g t2 (它们均系线性数学方程),推算出钢球随时间 t (条件)变化所历经的各个确定的状态。如,下落至 2 秒钟的时候,钢球的速度为: v = g t= 9.8 × 2 = 19.6 (米 / 秒),钢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h = 1000 - 0.5 g t2 = 1000 - 0.5 × 9.8 × 22 = 1000 - 19.6 =980.4 (米)。不仅如此,只要给出一个时间 t (条件),我们都可以依据上述公式推算出钢球的速度 v 和所处的高度 h (结果)。反之,如果给出一个钢球的速度 v 、或者所处的高度 h (结果),那我们也完全可以依据上述公式,推算出钢球已经下落的时间(条件)。 这就是决定论的思想方法,而线性系统也就是其适用对象 A 。它也就是西医所遵循的思想方法。
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老丁说中医(2)
热度 1 老丁 2012-11-7 20:46
二、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 要阐述中医存在的合理性,要阐述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要说明西医对于人类的健康事业独木难支无法独撑天下,就不能不论述渗透于科学理论中的思想方法问题了。但需要说明,科学思想方法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问题,为此,不妨从一些具体的例子说起。 1 加 1 等于 2 ; 1 加 2 等于 3 ; 1 加 3 等于 4 ;……这些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数学等式,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不可摇撼的。如果你一定要说 1 加 1 等于 3 或者等于 4 之类的话,那么通常会被人们耻笑。 然而,世事如棋,终有变数。现实生活当中,却天真地实地存在着 1 加 1 不等于 2 的情况。不妨举例如下: ——“ 1 个和尚挑水喝, 2 个和尚抬水喝, 3 个和尚没水喝”。依照“ 1 加 1 等于 2 ”的思维逻辑,既然 1 个和尚取一趟水,可以取到一担( 2 桶),那么叫 3 个和尚取一趟水,自然该是 3 担( 6 桶),但现实的结果却偏偏是零。 ——某人投入 10 万元本钱炒股,很快获利 2 万多元。得此甜头之后,他加大投入,以 20 万元( 1 加 1 )的本钱再去炒股,岂料不仅没能获利,反而亏进去 3 万多元!这是股市常见的情形,其炒股的结果与投入的本钱之间,并不遵循“ 1 加 1 等于 2 ”的规则。 ——氯和钠对人来说均有毒,并均可置人于死地,依照“ 1 加 1 等于 2 ”的思维逻辑,如果把一定量的这两种“毒物”同时施加于人,那么这个人必死无疑。然而,这两种“毒物”的混合物氯化钠(食盐),却偏偏是维持人的生命必不可少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边塞的老翁一匹马丢失了,跑到胡人那边去了,邻人为之叹息;几个月之后该马却反而带着胡人的马回来了。老翁的儿子喜欢骑马不慎摔断了腿,邻人为之叹息;一年之后胡人入侵,健壮的男人都被征战并且大量战死,老翁的儿子却因瘸腿而免征,得以逃过死劫。这表明在塞翁的失与得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它并不遵循“ 1 加 1 等于 2 ”所蕴涵的精确逻辑。 ……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你所举的这些例子与“ 1 加 1 等于 2 ”不是一回事,不能推倒“ 1 加 1 等于 2 ”这个天经地义的公式! 是的,是不一样。“ 1 加 1 等于 2 ”没错,但问题是我所举的这些与“ 1 加 1 等于 2 ”不一样的例子也没错。就是说,两者之间不是一回事,是两种不同的公式(思想方法),两者对客观现实的存在拥有各自成立和适用的范围,或者说两者各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如果把“ 1 加 1 等于 2 ”称为甲方法,其适用的对象(范围)为 A ;把上述与“ 1 加 1 等于 2 ”不同的公式称为乙方法,其适用对象(范围)为 B ,那么问题是,如果用甲方法去解释 B 对象,或者用乙方法去解释 A 对象,那就错了! 上述例子说明了客观世界存在两类不同的系统(范围、领域或对象),一类系统内部存在严格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其发展状况可以用类似于“ 1+1=2 ”这样的公式来作精确的描述;另一类系统则情况非常复杂,其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并非是必然的,无法寻找到确定的公式来精确地描述事物的发展规律。理论上,前一类系统被称为线性系统,其寻找公式(这种公式属于数学上的“线性方程”)、并通过公式来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称为决定论;后一类系统被称为非线性系统,这类系统由于无公式可寻,或者由于其所遵循的公式不属于数学上的“线性方程”,而只能采取与决定论不同的综合的方法,来描述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方式方法被称为非决定论。 于是我们说,由于事物的结构、性质不同,描述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也不同。如果用决定论的思想方法(不妨称甲方法)去解释非线性系统(不妨称 B 对象),或者用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不妨称乙方法)去解释线性系统(不妨称 A 对象),那就是张冠李戴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思想方法错位”或者“方法错位”。 客观地说,那些说中医是“伪科学”的大科学家、大学者,差不多都是长期运用决定论思想方法(甲方法)解决问题的人,其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主张,差不多都是建立在思想方法错位基础上的。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西医“审因论治”的思想方法属于决定论,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方法则属于非决定论。依照前面精确科学思维和模糊科学思维的划分来说,西医的“审因论治”属于精确科学思维,中医的“辨证论治”属于模糊科学思维。 毫无疑问,上述两种科学思想方法的地位应该是并列的,它们在各自的天地之内彰显神通,缺失任何一种,对于人类的医疗健康事业来说,都将是一种悲剧;任何一种思想方法的式微,都意味着人类医学的缺憾与不足! 只是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内涵比较复杂,需要我们接下去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且,目前哲学界对于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相关理论尚存在各种争议。但我们说,客观世界除了可适用精确科学思维的线性系统之外,还存在大量无法适用精确科学思维的非线性系统,这应该是可以明确的。与之相应,除了已被人们普遍认同的精确科学序列以外,还有与精确科学不同的模糊科学序列,这也是可以明确的。
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医:一门模糊科学——老丁说中医(1-2)
老丁 2012-11-7 20:43
一、中医:一门模糊科学 我们不妨从模糊数学说起。 在自然科学领域,数学向来以精确而见长,但在数学领域,却偏偏有一个“模糊数学”分枝,它是针对一些无法以精确的数量形式描述、甚至越采取精确描述反而越混乱的客观存在,采用特殊的“模糊方法”进行科学处理的数学分枝。例如对一个人的形象,人们可以根据数量上并不精确的模糊记忆而记住,当被记住的这个人下次出现时,人们会根据脑海里泛出先前的模糊印象而认识他。但如果采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他的形象,则不仅数字会达数万、数十万个之多,并且当他再次出现时,会因为其头发理过、胡子刮过、衣服换过、脸上长了个小疮……而改变先前的数字,以致于与先前所储存的数字体系大相径庭,进而无法与先前的形象认同。可见,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些客观存在,采用“模糊方法”,反而比采用精确描述的方法更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更能够把握事物的全局;甚至,采用精确描述的方法,反而会使事物越描述越混乱,以致于无法把握事物。 所谓“模糊方法”,就是放弃精确描述的努力,以综合的方法,来求得对客观事物总体的描述和把握的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所遵循的原理,我们不妨称之为“模糊数学原理”。 自然科学领域存在模糊数学原理的适用对象,社会科学领域同样也存在这种模糊数学原理的适用对象。人们日常所谓的“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放开微观,把握宏观”、“水至清则无鱼”、“憎爱过于分明的人不适合搞管理”之类的处事规则当中,就蕴含着这种模糊数学原理。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不妨把模糊数学原理的运用科学,称之为“模糊科学”。这种模糊科学并非“糊涂科学”,而是自成一类的科学,它与采用精确分析的“精确科学”相对,即与普通的数学思想方法相对,强调的是放弃无法实现的对事物的精确描述,以综合的手段来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难确认,中医学就是一门模糊科学。因为它并不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分析手段,去精确地寻求病理病因,而只是根据望闻问切所获得的综合的生理信息,进行辨证论治、开方处药——当你向中医师问起由于什么病菌导致了怎样的生物反应、进而导致了便秘时,他什么也答不上来,而只会说你“阴虚火旺”、“胃火炽盛”之类的“模糊”概念,但他的药却确确实实地把你的病给治好了! 由于人们习惯于精确科学的思维,所以常常不晓得运用模糊科学思维,更不晓得某些领域只能运用模糊科学思维,于是,一些模糊科学常常会被人误解,并且特别会被具有高层次精确科学思维的学者、精英们误解——不是吗?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医,即便是在当今,还常常被斥责为“伪科学”,并且斥责者大都是些具有高度科学头脑的大科学家、大学者! 看来,要使人们全面理解和把握“精确与模糊”之中所蕴涵的科学思想方法,还真不容易。
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思想方法论》导言——老丁说中医(1-1)
热度 1 老丁 2012-11-7 20:41
导 言 当今中国的医学天地,中医日趋西化、日益式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叫人感到惶惑的是,中医明明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保驾护航而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却遭受了“伪科学”之类的斥责,并因此而被一些科学大家、著名学者列为科学打假的对象。 面对这些困境,许多对祖传医学有良知的学者、中医界的业内人士,以及曾受惠于中医的热心民众,都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挽救中医、弘扬中医的行列,努力使祖传的瑰宝不被淹没于当代科学的风尘之中,努力使祖宗的遗产不因吾辈的无能而被冤杀,努力使祖传的绝技不被误解误判蔑视小看!……然而,广大有识之士的种种解说、释明、争辩、呐喊、呼吁固然精神可嘉,却总给人一种力不从心的乏力之感,这些回应除了“中医能把病治好”这一说法以外,几乎便没什么强有力的内容了。 其实,这种回应不力应该是正常的。因为处在这个科学无国界、科技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迄今为止的中医理论的结构体系当中,尚缺乏一门系统阐述中医科学性和科学精神的必不可少的科目——《中医思想方法论》。 正是因为缺了这门中医思想方法论,导致许多人既不明白中医学的科学性在哪里,也不明白西医学的科学性在哪里,更不明白两者的科学性如何的不同。 另一方面,中医学是一门形成于我国古代的科学,由于它是建立在古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视野基础上的,其理论形成的科学背景,与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视野存在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有一门以当代科学文明为背景的思想方法论,来充分阐释它的科学性与科学精神,使之与当代科学相连接,使之融入当代科学体系。这门学科的建立,既可以帮助广大爱好中医的读者了解中医的科学性和科学精神,又可以使中医业内人士占领理论的制高点,以期高屋建瓴,还可以对中医的科研方向作出宏观上的导向,其重要性毋庸多言。 科学思想方法是渗透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灵魂,是解释科学“之所以然”的钥匙。只有懂得了科学思想方法的原理,才能真正游离于各科之间,才能真正做到一通百通,才能在掌握科学运用科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科学思想方法论是凌驾于各门类学科之上的学问,以高度抽象为特征,而中医学又是一门以玄见长的科学,于是,中医的思想方法论便是一门玄学的玄学,其抽象、深奥、枯燥自然无须多言。要把这门学科的内容阐说世人明白,实非易事。缘此,本书特以说文的形式,试图把其间的理论、原理作通俗化的解说,努力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 第一篇 非决定论思想 “疾病”的本质,是某病菌病毒导致人的生物机能损害。经充分的科学研究证明,某生化药物可以杀灭某病菌或消除某病毒,于是人们获得了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而“治病”的本质,就是运用药物来杀菌除毒——处在当今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人们差不多都是这样来认识现代西医学的,也是这样来确信西医学之科学性的。 但中医学却从来不问什么病菌病毒。中医师也不懂什么病菌病毒、什么生物化学,仅仅对病人从外观上望闻问切一番,甚至将老鼠屎、锅灶里的泥土、小孩的小便……也都当做药物拿来叫病人煎服下去治病,这还叫科学吗?中医的科学性到底该如何来认识?
2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医十大名方
wkpwss 2012-8-18 08:12
1、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 小青龙加石膏汤 (《金匮要略》)。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2、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方解:邪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黄芩泄半里之热。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 临床应用: 1.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的病证。若见心中烦闷而无呕吐者,可去半夏、党参、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法半夏加天花粉。 2.可治疟疾,去甘草加草果等。 3.清泄肝胆湿热,如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本方可去参、姜、草、加茵陈、龙胆草、川楝子、栀子等。 4.本方可用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肾盂肾炎、胸膜炎、症见寒热往来者,均可斟酌使用。 3、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峻下热结。 主治: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 方解: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本方治症是因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本方主证前入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 临床应用: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以“痞”、“满”、“燥”、“实”及脉实等。 2.本方去芒硝叫 小承气汤 。主治与 大承气汤 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 大承气汤 之坚实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 调胃承气汤 。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黄燥、脉滑数者。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宜用。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损耗正气,孕妇禁用。 4、 五苓散 《伤寒论》 组成: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临床运用: (1)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用 四苓散 (本方去桂枝);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可用 胃苓汤 (本方与 平胃散 合方);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治湿郁黄疸,小便不利,偏于湿重者,可用 茵陈五苓散 (本方加茵陈)。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据研究本方利尿作用较其中各单味药均强,服用后能使尿量明显增加,并有排钠及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2)《伤寒论》中本方原治太阳经证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证,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蓄水证。证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等。
0 个评论
分享 中医偏方 秘方大公开 方便患者奉献爱
hv123 2012-4-13 20:22
中医偏方秘方大公开 方便患者奉献爱 1、百物中毒有解法 甘草1两,绿豆2两,水煎服。可解百物中毒。 2、清除雀斑法 白茄子切片擦患处,数天后自会消失。 3、立止鼻出血法 棕绳子一根,拴食指中节,左鼻出血拴左手,右鼻出血拴右手,拴后立止。 4、治咽炎不用药法 取适量茶叶用纱布包好,放入茶杯用沸水泡出茶汁比饮的茶汁稍浓),再加蜂蜜适量搅匀。每隔半小时用此茶漱喉并咽下,当日有效,二日痊愈。 5、治痢疾不用药 食醋3两,将其烧滚,一次喝下,喝三次即除。 6、妇女痛经简易疗法 于经前1、2天,将中药“七厘散”粉末3克,撒于肚脐下三指处的关元穴,然后将“香挂活血膏”贴于药上,经痛即止。(注:孕妇禁用) 7、清除口臭法 鲜芦根8钱,冰糖适量煮汁服,一日分三次服下,可清除口臭。 8、皮肤变白净细腻法 常用冬瓜瓤煮水洗脸、擦澡,可使皮肤变得白净细腻。 9、防止晕车法 切一片鲜姜片,在临上车时贴在肚脐上,用伤湿膏或医用胶布固定好,到达目的地后丢掉。这种办法屡经试验效果很好 10、牙齿变白法用干净的细布蘸上苏打粉擦牙齿,可使牙齿变得洁白。 11、落枕的简易疗法 用毛巾浸热水柠干后,敷患处,反复几次即愈。 12、通大便干结妙法 番茄汁5克,用开水泡两次当茶喝,约4小时可排出大便。如便秘特严重和顽固,可用生川军12克,火麻仁10克,郁李仁10克,煎汤分两次服,4小时即可排便。 13、鱼刺卡喉自化法 抓一只鸭,提起鸭腿,使鸭头朝下,从鸭嘴里流出涎液(粘水),将鸭液滴入喉里,鱼刺自化干净。 14、百虫入耳自出法 如果耳内爬进小虫,用猫尿滴入耳内,虫立即出来。(大蒜擦猫鼻,猫自 尿。) 15、不出脚汗巧法 桔矾、冰片各一钱,泡白酒一两,一天后到入各种新鞋内,把鞋放在室内阴干再穿,永不出脚汗。 16、黄水疮、湿疹特效疗法 强的松4片,扑而敏4片,灰黄霉素4片共研成细末,再用4支氯霉素针充分溶解,用时调匀涂于患处,一天一至二次,两天痊愈。 17、治疗脱肛奇效法 黄芪 4 两、防风 1 钱,水煎服。小孩减半,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18、清除粉刺(糟疙瘩)特效法 枇杷叶12克,桑白皮、黄芩、生山栀、赤芍、丹皮、连翘各9克,生甘草3克,每天各服一剂,水煎服。连服10-15剂即除。 19、治失眠佳方 浮小麦(淘麦时漂浮在水上面的瘪瘦麦)60克,甘草30克,大枣15个,用水4碗煎成1碗,早晚各服一次,效果极佳。 20、立止打呃法 若用其它方法不能治止打呃,只要用鼻子吸进一点葫椒粉,就会连打几个喷涕,打呃即止。 21、治小儿口疮单方 生地10克,竹叶5克,连翘10克,川连1克半,麦冬10克,茅根15克,生草梢5克,水煎服,一天一剂,3-4天痊愈。 22、根除鸡眼法 蜈蚣一条炒焦研面,先刮去鸡眼硬皮,抹上药面,用胶布固定,三天自除。 23、口歪睛斜简易疗法 将能够叫唤的蝉3只,用线绑住,吊在太阳光下晒死、晒干,然后放在瓦片上焙成黄色,研成细末,用黄酒一次服下,服后用被子盖身睡一觉使之发汗,连续两次即能动痊愈。 24、消除多毛科技新法 为消除多毛青年(脸面胡等,尤其是多毛姑娘),因多毛带来的烦恼,上海第九制药厂最新出产了“第二春亮肤霜”,抹毛自掉。并且能够根除。每瓶另售5角,出厂价3角8分。愿除多毛者可到药店购买,用法及用量见“第二春亮肤霜”说明书。 25、巧治饭癣法 用苦杏仁擦患处,每日三次,数次自除。 26、疯狗咬伤疗法 斑毳7条,蜈蚣1条研成细末,用酒冲服。 27、小儿蛲虫简易疗法 榛子7粒,去外皮,每晚填入肛门内一个,连7日即可。 28、夏天巧避蚊咬法 大茴香10个,煎水擦患处,蚊子不咬自跑。 29、增强儿童记忆法 远志、益智各10克水煎服,能增强记忆。 30、快速拔牙法 半斤以上鲫鱼一条,内装红矾2钱,放在有风无日之处,7天鱼起白霜,取后加入水银少许,(即成离骨丹),一个用一个鱼林霜,抹牙自掉。 31、清除黑痣(雀斑)法 石灰、碱面各半,酒精调和成糊,抹痣自掉。 32、治小孩慢惊风法 燕子窝一个,鸭蛋白适量,共捣碎如泥,敷肚脐上固定或敷心窝。 33、巧解疟疾法 中药山奈、松香各3钱共研为末,在发作前撒肚脐上用胶布固定,一次即止。 34、治疗烧伤法 香油、鸡蛋清各适量,用香油和鸡蛋清调和,敷患处。 35、治疗烫伤法 不起泡者,碱面适量,用开水浸泡乘温涂患处。起泡者,用白酒调和陈石灰为糊涂患处。 36、治疗沙眼法 青色鱼苦胆两个,冰片少许,将冰片装入鱼苦胆内,搅匀点眼,即愈。 37、治小孩百日咳法 鸡苦胆两个,陈皮末5分,连服7日即除。 38、治夜睡梦多特效法 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3钱,桃仁4钱,枳壳2钱,桔梗1钱半,川芎1钱半,水煎服,两付即愈。 39、治疗周身疼痛(肩痛、臂痛、腰痛)法 秦艽1钱、川芎2钱、桃仁3钱、红花3钱、没药2钱、当归3钱、灵脂2钱(炒)、香附1钱、牛膝3钱,地龙2钱(去皮),水煎服。 40、蝎子蛰伤疗法 烟咀子里烟油,用小刀刮少许,抹患处即好。 41、清除脚气法 酒精1两,甲醛半两,装瓶内摇匀,抹四次即除。 42、治疗耳聋法 甘逐2分、甘草2分,各研成细面,用棉花包药塞耳(左耳塞甘逐,右耳塞甘草),每日睡前塞入,早晨取出,连续至愈。 43、治尿床特效法 鸡肠一个,内装中药泽泻粉2钱,煮吃,一天一个,连吃7天即好。 44、治少白头特效疗法 用等量的何首乌、黑枣、黑豆、黑芝麻共捣如泥,和密为丸,每丸10克,日服3次,一次1丸,连服3-6个月,效果显著。 45、治妇女白带药神效疗法 脾虚白带: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黄芪18克、白芍15克、苡米3克、杜仲15克、菟丝子12克、艾叶10克、香附12克、苎实12克、乌贼骨24克,水煎服。湿热白带:龙胆草 6 克、茯苓 15 克、车前子 30 克、菌陈 15 克、赤芍 10 克、丹皮 10 克、二花 15 克、连翘 12 克、桅子 10 克、牛膝 15 克水煎服。 46、治妇女不孕祖传良方 中药小茴香1钱(炒)、干姜5分(炒)、元胡2钱、没药3钱、当归4钱、川芎3钱、官桂3钱、赤芍2钱、蒲黄3钱(生)、灵脂3钱(炒)、水煎服。连服3-5付,可保成胎无事。 47、 实用排石妙方 海金沙+金钱草治小结石买来海金沙和金钱草,每天各20克,煎水当茶喝。半个月后,果然从小便中排出一个像小麦粒大小的结石。 48、小孩缺乳(奶水)特效法 用鲜羊油1两,炒煮熟的大米1碗,不放盐,吃后立来乳。 49、特效防冻伤法 生姜2两、酒精4两,将生姜切片浸酒内1天,用酒擦洗患处。用于冻伤初起。 50、 孕妇产期计算法 怀孕一般为280天左右,从最后一次来月经的时间算起,月份加9或减3,日子加7,得出是就是预产期。如末次月经为1月5日,月份加9为10,日子加7为12,预产期就是10月12日。 1、皮肤瘙痒:鲜韭菜与淘米水,按一比10重量配好,先泡两小时再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3天可愈。 2、牛皮癣、头癣、顽癣: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皮炎: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 4、疥疮、恶疮、无名疮: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5、湿疹: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特效。 6、蛇胆疮: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7、汗斑癣: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天。 8、扁平疣: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二次,连用10天。可除疣。 9、白癜风:取露水(最好用韭菜叶上露水)一斤,加入蛇壳*5克,装入瓶内,埋地下过半月后取出,用水涂患处,一日三次,连用1--2月。同时可用马齿苋*30--60克,煎汤一碗内服,一日二次。 10、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一日三次,2--3天即愈。 11、脚气、手气:陈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明矾1钱,泡3天后用醋浸手、脚,一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一日一次,连用10天,不会再发。 12、手、足多汗:明矾*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站其自然晾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13、手足开裂(皲裂、粗糙):生羊油或猪油一两,加蜂蜜或白糖3钱,捣匀搽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再搽几天以后不复发。 14、冻疮未破:尖头辣椒10个,生姜半两,白酒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痒时搽患处,一日5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不再复发。 15、冻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搽患处,一日三次,搽好为止,不发。 16、鹅掌风、灰指甲:陈醋1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香烟丝(十支),泡二日后用醋浸手,一次10分钟,一日二次,浸后可用清水洗净,连用10日有特效。(此方最好在大伏天使用) 17、疔、疖、痈(无名肿痛、搭背):生土豆捣烂,涂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一般5天内可愈。 18、鸡眼、瘊子:先用快刀将患处外部老皮削去。再涂上清凉油,用香烟火熏烤,至疼时稍坚持后拿掉烟火,一日二次,连用10天,半月后可脱落不发。 19、烫伤:活蚯蚓适量,加白糖少许化成水,涂伤处,一日三次,连用数日有清凉止痛,生肌功能,并不会留下疤痕,特效。 20、流火、丹毒(多患于下肢、皮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鲜冬瓜皮一次一两,烧一碗汤内服并外搽,一日两次,连用5天可消肿止痛、 1、百物中毒有解法 甘草1两,绿豆2两,水煎服。可解百物中毒。 2、清除雀斑法 白茄子切片擦患处,数天后自会消失。 3、立止鼻出血法 棕绳子一根,拴食指中节,左鼻出血拴左手,右鼻出血拴右手,拴后立止。 4、治咽炎不用药法 取适量茶叶用纱布包好,放入茶杯用沸水泡出茶汁比饮的茶汁稍浓),再加蜂蜜适量搅匀。每隔半小时用此茶漱喉并咽下,当日有效,二日痊愈。 5、治痢疾不用药 食醋3两,将其烧滚,一次喝下,喝三次即除。 6、妇女痛经简易疗法 于经前1、2天,将中药“七厘散”粉末3克,撒于肚脐下三指处的关元穴,然后将“香挂活血膏”贴于药上,经痛即止。(注:孕妇禁用) 7、清除口臭法 鲜芦根8钱,冰糖适量煮汁服,一日分三次服下,可清除口臭。 8、皮肤变白净细腻法 常用冬瓜瓤煮水洗脸、擦澡,可使皮肤变得白净细腻。 9、防止晕车法 切一片鲜姜片,在临上车时贴在肚脐上,用伤湿膏或医用胶布固定好,到达目的地后丢掉。这种办法屡经试验效果很好 10、牙齿变白法用干净的细布蘸上苏打粉擦牙齿,可使牙齿变得洁白。 11、落枕的简易疗法 用毛巾浸热水柠干后,敷患处,反复几次即愈。 12、通大便干结妙法 番茄汁5克,用开水泡两次当茶喝,约4小时可排出大便。如便秘特严重和顽固,可用生川军12克,火麻仁10克,郁李仁10克,煎汤分两次服,4小时即可排便。 13、鱼刺卡喉自化法 抓一只鸭,提起鸭腿,使鸭头朝下,从鸭嘴里流出涎液(粘水),将鸭液滴入喉里,鱼刺自化干净。 14、百虫入耳自出法 如果耳内爬进小虫,用猫尿滴入耳内,虫立即出来。(大蒜擦猫鼻,猫自 尿。) 15、不出脚汗巧法 桔矾、冰片各一钱,泡白酒一两,一天后到入各种新鞋内,把鞋放在室内阴干再穿,永不出脚汗。 16、黄水疮、湿疹特效疗法 强的松4片,扑而敏4片,灰黄霉素4片共研成细末,再用4支氯霉素针充分溶解,用时调匀涂于患处,一天一至二次,两天痊愈。 17、治疗脱肛奇效法 黄芪 4 两、防风 1 钱,水煎服。小孩减半,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18、清除粉刺(糟疙瘩)特效法 枇杷叶12克,桑白皮、黄芩、生山栀、赤芍、丹皮、连翘各9克,生甘草3克,每天各服一剂,水煎服。连服10-15剂即除。 19、治失眠佳方 浮小麦(淘麦时漂浮在水上面的瘪瘦麦)60克,甘草30克,大枣15个,用水4碗煎成1碗,早晚各服一次,效果极佳。 20、立止打呃法 若用其它方法不能治止打呃,只要用鼻子吸进一点葫椒粉,就会连打几个喷涕,打呃即止。 21、治小儿口疮单方 生地10克,竹叶5克,连翘10克,川连1克半,麦冬10克,茅根15克,生草梢5克,水煎服,一天一剂,3-4天痊愈。 22、根除鸡眼法 蜈蚣一条炒焦研面,先刮去鸡眼硬皮,抹上药面,用胶布固定,三天自除。 23、口歪睛斜简易疗法 将能够叫唤的蝉3只,用线绑住,吊在太阳光下晒死、晒干,然后放在瓦片上焙成黄色,研成细末,用黄酒一次服下,服后用被子盖身睡一觉使之发汗,连续两次即能动痊愈。 24、消除多毛科技新法 为消除多毛青年(脸面胡等,尤其是多毛姑娘),因多毛带来的烦恼,上海第九制药厂最新出产了“第二春亮肤霜”,抹毛自掉。并且能够根除。每瓶另售5角,出厂价3角8分。愿除多毛者可到药店购买,用法及用量见“第二春亮肤霜”说明书。 25、巧治饭癣法 用苦杏仁擦患处,每日三次,数次自除。 26、疯狗咬伤疗法 斑毳7条,蜈蚣1条研成细末,用酒冲服。 27、小儿蛲虫简易疗法 榛子7粒,去外皮,每晚填入肛门内一个,连7日即可。 28、夏天巧避蚊咬法 大茴香10个,煎水擦患处,蚊子不咬自跑。 29、增强儿童记忆法 远志、益智各10克水煎服,能增强记忆。 30、快速拔牙法 半斤以上鲫鱼一条,内装红矾2钱,放在有风无日之处,7天鱼起白霜,取后加入水银少许,(即成离骨丹),一个用一个鱼林霜,抹牙自掉。 31、清除黑痣(雀斑)法 石灰、碱面各半,酒精调和成糊,抹痣自掉。 32、治小孩慢惊风法 燕子窝一个,鸭蛋白适量,共捣碎如泥,敷肚脐上固定或敷心窝。 33、巧解疟疾法 中药山奈、松香各3钱共研为末,在发作前撒肚脐上用胶布固定,一次即止。 34、治疗烧伤法 香油、鸡蛋清各适量,用香油和鸡蛋清调和,敷患处。 35、治疗烫伤法 不起泡者,碱面适量,用开水浸泡乘温涂患处。起泡者,用白酒调和陈石灰为糊涂患处。 36、治疗沙眼法 青色鱼苦胆两个,冰片少许,将冰片装入鱼苦胆内,搅匀点眼,即愈。 37、治小孩百日咳法 鸡苦胆两个,陈皮末5分,连服7日即除。 38、治夜睡梦多特效法 当归、生地、红花、牛膝各3钱,桃仁4钱,枳壳2钱,桔梗1钱半,川芎1钱半,水煎服,两付即愈。 39、治疗周身疼痛(肩痛、臂痛、腰痛)法 秦艽1钱、川芎2钱、桃仁3钱、红花3钱、没药2钱、当归3钱、灵脂2钱(炒)、香附1钱、牛膝3钱,地龙2钱(去皮),水煎服。 40、蝎子蛰伤疗法 烟咀子里烟油,用小刀刮少许,抹患处即好。 41、清除脚气法 酒精1两,甲醛半两,装瓶内摇匀,抹四次即除。 42、治疗耳聋法 甘逐2分、甘草2分,各研成细面,用棉花包药塞耳(左耳塞甘逐,右耳塞甘草),每日睡前塞入,早晨取出,连续至愈。 43、治尿床特效法 鸡肠一个,内装中药泽泻粉2钱,煮吃,一天一个,连吃7天即好。 44、治少白头特效疗法 用等量的何首乌、黑枣、黑豆、黑芝麻共捣如泥,和密为丸,每丸10克,日服3次,一次1丸,连服3-6个月,效果显著。 45、治妇女白带药神效疗法 脾虚白带: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黄芪18克、白芍15克、苡米3克、杜仲15克、菟丝子12克、艾叶10克、香附12克、苎实12克、乌贼骨24克,水煎服。湿热白带:龙胆草 6 克、茯苓 15 克、车前子 30 克、菌陈 15 克、赤芍 10 克、丹皮 10 克、二花 15 克、连翘 12 克、桅子 10 克、牛膝 15 克水煎服。 46、治妇女不孕祖传良方 中药小茴香1钱(炒)、干姜5分(炒)、元胡2钱、没药3钱、当归4钱、川芎3钱、官桂3钱、赤芍2钱、蒲黄3钱(生)、灵脂3钱(炒)、水煎服。连服3-5付,可保成胎无事。 47、 实用排石妙方 海金沙+金钱草治小结石买来海金沙和金钱草,每天各20克,煎水当茶喝。半个月后,果然从小便中排出一个像小麦粒大小的结石。 48、小孩缺乳(奶水)特效法 用鲜羊油1两,炒煮熟的大米1碗,不放盐,吃后立来乳。 49、特效防冻伤法 生姜2两、酒精4两,将生姜切片浸酒内1天,用酒擦洗患处。用于冻伤初起。 50、 孕妇产期计算法 怀孕一般为280天左右,从最后一次来月经的时间算起,月份加9或减3,日子加7,得出是就是预产期。如末次月经为1月5日,月份加9为10,日子加7为12,预产期就是10月12日。 1、皮肤瘙痒:鲜韭菜与淘米水,按一比10重量配好,先泡两小时再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3天可愈。 2、牛皮癣、头癣、顽癣: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皮炎: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 4、疥疮、恶疮、无名疮: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5、湿疹: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特效。 6、蛇胆疮: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7、汗斑癣: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天。 8、扁平疣: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二次,连用10天。可除疣。 9、白癜风:取露水(最好用韭菜叶上露水)一斤,加入蛇壳*5克,装入瓶内,埋地下过半月后取出,用水涂患处,一日三次,连用1--2月。同时可用马齿苋*30--60克,煎汤一碗内服,一日二次。 10、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一日三次,2--3天即愈。 11、脚气、手气:陈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明矾1钱,泡3天后用醋浸手、脚,一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一日一次,连用10天,不会再发。 12、手、足多汗:明矾*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站其自然晾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13、手足开裂(皲裂、粗糙):生羊油或猪油一两,加蜂蜜或白糖3钱,捣匀搽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再搽几天以后不复发。 14、冻疮未破:尖头辣椒10个,生姜半两,白酒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痒时搽患处,一日5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不再复发。 15、冻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搽患处,一日三次,搽好为止,不发。 16、鹅掌风、灰指甲:陈醋1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香烟丝(十支),泡二日后用醋浸手,一次10分钟,一日二次,浸后可用清水洗净,连用10日有特效。(此方最好在大伏天使用) 17、疔、疖、痈(无名肿痛、搭背):生土豆捣烂,涂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一般5天内可愈。 18、鸡眼、瘊子:先用快刀将患处外部老皮削去。再涂上清凉油,用香烟火熏烤,至疼时稍坚持后拿掉烟火,一日二次,连用10天,半月后可脱落不发。 19、烫伤:活蚯蚓适量,加白糖少许化成水,涂伤处,一日三次,连用数日有清凉止痛,生肌功能,并不会留下疤痕,特效。 20、流火、丹毒(多患于下肢、皮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鲜冬瓜皮一次一两,烧一碗汤内服并外搽,一日两次,连用5天可消肿止痛、
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顽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山村中医 2012-2-19 20:51
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口腔粘膜和舌体表面糜烂疼痛为主症,影响患者饮食、生活和工作,连年反复发作,极为痛苦,是急慢性溃疡并存且反复不愈的一组症候群,治疗方法较多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难以阻止其频繁发作,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可致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使得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或加剧难愈。 1:临床表现 溃疡面一般小而表浅常分布于唇内侧、颊粘膜、舌尖、舌缘、舌腹、软腭、腭弓、牙龈、前庭沟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疼痛性溃疡,直径约0、2-1cm,数量1-数个不等,表面微凹,溃疡表面灰白被覆一层疏松的淡黄色假膜,周围红晕明显,边缘整齐,基地柔软无硬结,具有比较剧烈的烧灼痛,在咀嚼咸味和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病程约7-15天,呈自限性。周期性反复发作,病程可达数年或数十年。 发病常与精神紧张、胃肠功能紊乱,偏食、遗传、内分泌障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女性月经前后、局部创伤、病毒和细菌感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2:治疗 溃疡散:炙甘草180克 胆汁浸黄连90克 猪蹄根180克 酸枣根白皮60克 当归60克 黄芩120克 干姜60克 西洋参60克 藏红花60克 乌梅(醋浸一昼夜去核)60克 清半夏120克 汉三七60克 蛇退10克 辽细辛10克 谷糠油30克 前14味烘干后共打为细粉加入谷糠油搅拌均匀入瓷罐密封保存。需要时取出药粉装入0号胶囊(每粒重0、5克),每次6粒 日服3次。服药三天疼痛消失、溃疡面明显变浅,10天一个疗程基本治愈,2-3个疗程巩固远期疗效。随访5年未再发作者占95%左右,复发者再次服药比较容易治愈。 本方适用于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半年以上,疼痛明显,经过清热解毒内服外用治疗见效但反复发作者 。 对于溃疡面超过1cm,舌质、口唇苍白,疼痛不明显者需另作处理。 口腔溃疡日久年深出现下列症状者怀疑有癌变的可能: (1)疼痛。如出现溃破则会有明显疼痛,肿瘤进一步侵犯附近神经时,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2)斑块。口腔粘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特别是发生在白斑、色斑及黑痣的基础上,要考虑已有癌变。 (3)溃疡。口腔粘腊局部变硬,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甚至糜烂出血。 (4)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很小,甚至症状还很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变大。 3:讨论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没有比较理想的治疗办法。中医认为是由口腔受邪热(心脾积热、虚火上炎)蒸灼局部失于气血荣养所致。笔者通过多年治疗经验认识到复发性口腔溃疡之所以反复难愈是因为其病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久病必有脉络瘀滞。单纯清热泻火很难根治,当初用医圣张仲景治疗寒热并见、虚实错杂乌梅丸治疗本病有效但不太理想,后来在实践中反复加减运用,并融入民间有效单方才组成了上述方剂,运用多年来近、远期疗效都比较理想。方中黄连 黄芩 干姜 半夏寒热并用清心脾郁热、甘草 猪蹄根 乌梅 谷糠油酸甘化阴、生肌愈疡,酸枣根白皮 细辛交通心肾引虚火归元,当归 西洋参 藏红花 三七 蛇退补气养血活血引经改善局部供血,促进溃疡面愈合。 典型口腔溃疡病例: 徐书杰 男 26岁 石家庄郊区农民,2001年8月5日初诊 自述12岁感冒高烧以后出现口腔粘膜溃疡,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曾屡用中西药物治疗时效时不效,停药复如故。 说话、饮食常感到不便,严重时不能安寝,情绪烦躁易怒。检查发现上下唇、双颊粘膜,舌缘散在溃疡面直径0、3-0、7厘米不等共8个,表面灰白色,周围环绕鲜艳红晕,舌苔中后部微黄厚腻,舌边有齿痕。食欲尚可,大便粘腻、便条细软排出不爽,有时便秘难解,晨尿发黄,脉弦数,每分86次。予溃疡散150克装胶囊300粒 每次10粒 日服3次。 8月16日:药后疼痛明显减轻,口舌僵硬感消失,溃疡已愈大半,排便通畅彻底,便后轻爽感明显。再予溃疡胶囊600粒巩固治疗。 2003年3月陪同其父来治腰突,讯及其溃疡现状:自用完药后至今未再大复发,期间有两次大量饮酒后又长过几个,疼痛不重,均于2-3天后自愈。
个人分类: 原创|369 次阅读|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