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惊厥的诊治
关注者
0
被浏览
1370

小儿惊厥的诊治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 询问病史: 惊厥发生的详细情况、了解是否有发热及热度、惊厥持续时抽搐部位(全身或部分)、惊厥发作次数、就诊前经过和所用药物、过去病史有否惊厥、是否高热时惊厥、严重程度和有否意识障碍等。 鉴别诊断: 惊厥伴高热:多见于6个月~5岁小儿,6岁以后罕见。多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出现惊厥,体温达39-40度。以上呼吸道感染时多见。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秋季腹泻也是热性惊厥的重要原因.。消化道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是导致热性惊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的患儿出现突然发热、惊厥时,要高度警惕中毒性痢疾,需灌肠大便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惊厥一般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一般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但自此以后,30%~50%的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出现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在同一疾病过程中,很少发作两次以上。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不止,应注意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 无热惊厥:。对初次发作的无热惊厥怀疑癫痫者,应该继续随访脑电图。颅外因素:①水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镁、低钠、高钠、水中毒、碱中毒、低血糖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低钙惊厥。在患儿有腹泻、呕吐、脱水、大量补液、长期发热等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②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溺症、维生素B,缺乏(脑型)、维生素B 缺乏、维生素K缺乏;其中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溺症即佝偻病所致的惊厥较为常见,该病主要注意小儿年龄特点、喂养、维生素D补充、阳光照射是否充分等情况,患儿通常都有佝偻病体征。 惊厥伴暂时性意识障碍但不伴发热:惊厥停止后神志很快清醒,一般情况好。常见于低钙血症。 惊厥伴持续意识障碍、较深,呼吸循环功能差:伴发热,惊厥严重,呼吸不整,有明显缺氧征(青紫)常见:儿科急性感染如流脑、中毒性菌痢、大叶性肺炎、败血症。 实验室检查: ① 三大常规(血、尿、粪):白细胞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提示脑寄生虫病。对突起高热惊厥伴有中毒症状的患儿,用冷盐水灌肠取粪便镜检,是诊断中毒性痢疾必不可少的步骤。婴幼儿期发生高热惊厥,如找不到任何特殊表现时,应做尿常规排除泌尿道感染。 ②血液生化检验:怀疑水电解质紊乱者,查血钙、血钠、血镁。原因不明者,还需要进行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血氨以及代谢方面的检查。

治 疗 4.1 治疗原则:维持生命体征、迅速止惊、治疗病因、预防复发。 4.2 治疗措施:在发现小儿惊厥患儿时,进行简单必要的检查和询问后,应该迅速进行处理,关键是控制惊厥,防止颅内高压、脑水肿,随后再进行病因治疗。 一般处理流程: ① 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地刺激患儿。 ② 保持气道通畅:取平卧位,解开颈部衣扣和腰带,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中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吸入窒息。 ③ 面罩或鼻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④ 有发热者采取降温措施,可用退热药物或温水擦浴。 ⑤惊厥时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患儿上下门齿间,以防止舌咬伤,并要有专人守护,防止坠床及碰伤。 ⑥安慰家属。

止惊、控制抽搐:为处理惊厥患儿的首要措施,开始得越早越容易控制,脑损害也越小。 1 物理方法:① 按压人中穴,可在家中或去医院的途中施行。② 针刺疗法:取人中、合谷、百会、内关、涌泉等穴位针刺。2~3 min未能止惊时应尽快药物治疗。 2 药物:首选安定(地西泮),每次0.3~0.5 mg/kg 静脉推注,速度1 mg/min~,太快可致呼吸抑制。婴儿最大剂量每次2 mg,幼儿每次不超过5 mg,较大儿童最大剂量每次lO mg。该药起效快,不易积蓄,1~3 min起效,必要时20 min可重复一次。安定溶液可不经稀释,用任何溶液稀释均产生浑浊,但不降低效价,1ml安定注射液配9mlG.S或N.S就不容易出现混浊了。24 h可用2~4次。如果无法静脉用药,可使用安定溶液直肠给药每次0.3~0.7 mg/kg (每次不超过5 mg)。具体方法为:5 mL塑料注射器插入直肠腔内2~4 cm,缓慢推注,5 min左右起效。 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原则是尽快止惊,防止脑水肿加重,维持生命体征,寻找病因。止惊的药物处理同上所述。防止脑水肿可以使用:①2O% 甘露醇每次0.5~1 g•kg一 (2.5~5 mL•kg一 ),q 4~6 h,静滴。② 地塞米松每次0.1~0.5 mg•kg~,q 6~8 h,静滴,或氢化可的松50~100 mg•kg~ •d~,静滴。甘露醇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以增强效果。③ 速尿每次1~2 mg•kg~,使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补液量为6O~80 mL•kg•d~。④ 有高热应该积极降温,避免脑组织损伤加重。 病因治疗:惊厥控制后,针对原发病,进行继续的相关治疗。尤其应该注意可以有效治疗和控制的疾病,如各种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脑炎、脑膜炎、各种传染病)、癫痫、脑病、颅内占位、颅内出血等。对于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及时纠正。 处理时要注意: 1.患儿起病多急骤,家长心情急迫,我们应端正态度,以急症对待,尽快控制惊厥。 2. 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引起窒息。惊厥时可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3. 不能以体温是否增高而定热性惊厥。因为大多数热性惊厥发生于体温上升过程中,而不是体温达最高点时发作。 4. 神经系统检查在惊厥时不易进行详细检查。因为那样不易客观发现又增加了病人负担。正在抽时仅能看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及对刺激的反应。 5. 安定用量一定要掌握好量,不能盲目加量,以免造成中毒。 6、先止惊后查因。止惊别忘了最快的是先按压人中。在没有静脉通道时,药物止惊可用安定 7、及时吸氧,防止缺氧性脑损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 询问病史: 惊厥发生的详细情况、了解是否有发热及热度、惊厥持续时抽搐部位(全身或部分)、惊厥发作次数、就诊前经过和所用药物、过去病史有否惊厥、是否高热时惊厥、严重程度和有否意识障碍等。 鉴别诊断: 惊厥伴高热:多见于6个月~5岁小儿,6岁以后罕见。多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出现惊厥,体温达39-40度。以上呼吸道感染时多见。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秋季腹泻也是热性惊厥的重要原因.。消化道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是导致热性惊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夏秋季有不洁饮食史的患儿出现突然发热、惊厥时,要高度警惕中毒性痢疾,需灌肠大便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惊厥一般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一般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但自此以后,30%~50%的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出现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在同一疾病过程中,很少发作两次以上。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不止,应注意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 无热惊厥:。对初次发作的无热惊厥怀疑癫痫者,应该继续随访脑电图。颅外因素:①水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镁、低钠、高钠、水中毒、碱中毒、低血糖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低钙惊厥。在患儿有腹泻、呕吐、脱水、大量补液、长期发热等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②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溺症、维生素B,缺乏(脑型)、维生素B 缺乏、维生素K缺乏;其中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溺症即佝偻病所致的惊厥较为常见,该病主要注意小儿年龄特点、喂养、维生素D补充、阳光照射是否充分等情况,患儿通常都有佝偻病体征。 惊厥伴暂时性意识障碍但不伴发热:惊厥停止后神志很快清醒,一般情况好。常见于低钙血症。 惊厥伴持续意识障碍、较深,呼吸循环功能差:伴发热,惊厥严重,呼吸不整,有明显缺氧征(青紫)常见:儿科急性感染如流脑、中毒性菌痢、大叶性肺炎、败血症。 实验室检查: ① 三大常规(血、尿、粪):白细胞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提示脑寄生虫病。对突起高热惊厥伴有中毒症状的患儿,用冷盐水灌肠取粪便镜检,是诊断中毒性痢疾必不可少的步骤。婴幼儿期发生高热惊厥,如找不到任何特殊表现时,应做尿常规排除泌尿道感染。 ②血液生化检验:怀疑水电解质紊乱者,查血钙、血钠、血镁。原因不明者,还需要进行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血氨以及代谢方面的检查。

治 疗 4.1 治疗原则:维持生命体征、迅速止惊、治疗病因、预防复发。 4.2 治疗措施:在发现小儿惊厥患儿时,进行简单必要的检查和询问后,应该迅速进行处理,关键是控制惊厥,防止颅内高压、脑水肿,随后再进行病因治疗。 一般处理流程: ① 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地刺激患儿。 ② 保持气道通畅:取平卧位,解开颈部衣扣和腰带,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中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吸入窒息。 ③ 面罩或鼻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④ 有发热者采取降温措施,可用退热药物或温水擦浴。 ⑤惊厥时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患儿上下门齿间,以防止舌咬伤,并要有专人守护,防止坠床及碰伤。 ⑥安慰家属。

止惊、控制抽搐:为处理惊厥患儿的首要措施,开始得越早越容易控制,脑损害也越小。 1 物理方法:① 按压人中穴,可在家中或去医院的途中施行。② 针刺疗法:取人中、合谷、百会、内关、涌泉等穴位针刺。2~3 min未能止惊时应尽快药物治疗。 2 药物:首选安定(地西泮),每次0.3~0.5 mg/kg 静脉推注,速度1 mg/min~,太快可致呼吸抑制。婴儿最大剂量每次2 mg,幼儿每次不超过5 mg,较大儿童最大剂量每次lO mg。该药起效快,不易积蓄,1~3 min起效,必要时20 min可重复一次。安定溶液可不经稀释,用任何溶液稀释均产生浑浊,但不降低效价,1ml安定注射液配9mlG.S或N.S就不容易出现混浊了。24 h可用2~4次。如果无法静脉用药,可使用安定溶液直肠给药每次0.3~0.7 mg/kg (每次不超过5 mg)。具体方法为:5 mL塑料注射器插入直肠腔内2~4 cm,缓慢推注,5 min左右起效。 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原则是尽快止惊,防止脑水肿加重,维持生命体征,寻找病因。止惊的药物处理同上所述。防止脑水肿可以使用:①2O% 甘露醇每次0.5~1 g•kg一 (2.5~5 mL•kg一 ),q 4~6 h,静滴。② 地塞米松每次0.1~0.5 mg•kg~,q 6~8 h,静滴,或氢化可的松50~100 mg•kg~ •d~,静滴。甘露醇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以增强效果。③ 速尿每次1~2 mg•kg~,使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补液量为6O~80 mL•kg•d~。④ 有高热应该积极降温,避免脑组织损伤加重。 病因治疗:惊厥控制后,针对原发病,进行继续的相关治疗。尤其应该注意可以有效治疗和控制的疾病,如各种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脑炎、脑膜炎、各种传染病)、癫痫、脑病、颅内占位、颅内出血等。对于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及时纠正。 处理时要注意: 1.患儿起病多急骤,家长心情急迫,我们应端正态度,以急症对待,尽快控制惊厥。 2. 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引起窒息。惊厥时可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3. 不能以体温是否增高而定热性惊厥。因为大多数热性惊厥发生于体温上升过程中,而不是体温达最高点时发作。 4. 神经系统检查在惊厥时不易进行详细检查。因为那样不易客观发现又增加了病人负担。正在抽时仅能看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及对刺激的反应。 5. 安定用量一定要掌握好量,不能盲目加量,以免造成中毒。 6、先止惊后查因。止惊别忘了最快的是先按压人中。在没有静脉通道时,药物止惊可用安定 7、及时吸氧,防止缺氧性脑损

发布于 2008-05-17 07:42:47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枣庄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