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中医药危机四伏
现阶段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主要是依靠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然而农村卫生三级网的网底并不牢固,这与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滞后不无关系,农村中医药面临着以下危机: 1.1 人才及其匮乏。首先表现为农村中医药人员多数学历偏低,其学历结构与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的规定相去甚远,据统计,我国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学历低、水平低,其中无学历者占36%,无职称者占17.95%,无执业资格者占15.16%,很多地区还远远不止这个比例。在广大的农村基层,由于大专院校的中医药毕业生一般都不会光临农村基层,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的浪潮,农村基层有门路的中医药人员也随之踏浪而去,农村基层原有的中医药人员既没有学历,又不属于师带徒对象,根本没有资格参加执业考试,学习无路、深造无门的现象相当严重,大大制约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2 管理水平低下。从中央到地方,中医药管理职能部门都应该行使其独立的管理职权,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各级建制中,有的省、市、自治区有中医药管理厅、局,有的就没有,比如直辖的重庆市,以前有的中医药管理局也被撤消,县以下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么没有管理机构,要么没有管理人员,这种普遍存在的建制低、独立性差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中医药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1.3 基础设施薄弱。由于现有的县级中医院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靠省上的中医专项补助经费和自筹资金建立的,很多甚至是由当时的联合诊所转制而来,县级中医院普遍规模小、底子薄、条件差,与同级的综合医院缺乏竞争能力,经常处于找米下锅的局面,自身的经营能力都十分有限,根本没有精力培养和扶持乡村中医药人员,致使农村基层的中医药工作缺乏后劲。 1.4 投入严重不足。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合作医疗让广大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虽然当时的物价比现在低,国家和ZF也没有拨款,仅仅是按照农民每人每年3-5元人民币来集资办合作医疗,但当时的赤脚医生报酬并没有加在医疗费用上,而且村社要划拨土地栽种中草药,要组织生产队卫生员采集中草药,大病可申请ZF减缓免;而现在的农村中医药,除了实施“新农合”的外,农民没有集资,ZF很少投入,无论是乡镇卫生院还是村卫生室,所有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和一些变相摊派,只能从医疗费用中支出。加上农村中医药事业无国债和世行贷款等资助,乡、村两级中医药开展受到很大局限。 1.5 莫须有的攻击。中医药和世界上的其它实用学科一样,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由于中医药是一种实用艺术,是来自于几千年的经验总结,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与现代医学比较起来,虽然有一些无可替代的优势,但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自身缺陷,完全有待进一步继承、整理、发扬和提高的必要。但面临着一些别有用心的攻击、唯恐天下不乱的打压、其它学科经济效益的诱惑,面对有关部门对中医药政策的不作为和近年来卫生系统的不正之风,中医药何去何从,实在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1.6 中医政策乏力。在实际工作中“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中西医差距越来越大;随意撤销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西医结合科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县、乡、村卫生网络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医药人员的地位,中医药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与其它专业差距特大;县级中医院发展明显滞后于综合医院,纷纷改行、下海的现象并不鲜见;中医药诊疗收费过低,不少县、乡、村卫生机构重西轻中,迫使中医药人员看西医、开西药,甚至充当起手术医生和特检技师以获取自己的生活所需,中医药的阵地不断缩小。
2 农民离不了中医药
2.1 祖国医学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基层老百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中医药理论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广大农民群众祖祖辈辈都有使用中医药的习惯,中医药在广博的中华大地上,以“简、便、廉、验”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中医药价廉物美和毒副作用少的诸多特点,以及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医药的信赖,广大农民希望长期接受中医药服务已成不争的事实。 2.2 在广大的偏远农村,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工具匮乏,农民生活艰苦,缺乏预防疾病的常识,农民的患病率相对偏高,就近就医和随处可得的中草药治疗疾病,就成为农民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近些年来,相对于医疗费用的迅速高涨,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加上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心向大中城市的偏移和乱用滥用抗生素的歪风抬头,广大农民越来越难以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下,“简、便、廉、验”的中医药就显示出她的优越性,多利用成本相对低廉的中医药服务,对于解决高速增长的医药卫生费用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快实现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是利国利民的。 2.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古代医家流传下来的8000多种中医药书籍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不但众多中医药理论可供学习中医药的人员使用,就连广大老百姓中也流传着很多中医药和中草药的应用知识,尤其是一些老爷爷和老太太们也有小伤小病自找草药治病的习惯,很多农村家庭都有使用拔火罐、针灸、刮痧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经历,男女老少都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农村基层培养中医药人员带来了及其有利的条件。虽然有些人认为中医药理论看不见、摸不着,高不可攀,但中医药理论或多或少在老百姓中都有一些流传,中医药所涉及到的阴阳五行、四诊八纲、五脏六腑、六淫七情、十二经脉等理论很容易被学医人所理解,在诊疗过程中广大农民也容易接受,能够明明白白地消费。 2.4 中医药历来非常重视师带徒,很多中医药大师都是通过师带徒成名的,古代医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歌诀、口诀和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为培养中医药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在师带徒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编印的《中医师承歌赋选要》口袋书,就非常适合师带徒。更由于中医药师承的投入少,不一定需要现代医学那种繁杂的教学设备,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只有对乡村医生进行师承培养,让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的在职医务人员,以跟师学习临床经验为主的方法,才能培养出农村“用得着、留得住”的人才。 2.5 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具备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双重功能。在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慢性病乃至急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中医药除了在治疗效果上的优势外,中医药费用低廉的特点也使其更适合农民的卫生需求。中医药“三高”(基层使用率高、门诊使用率高、老百姓使用率高)、“三小”(使用量小、副作用小、后遗症小)和“三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存储方便)的优势,是其它任何医学都不具备的。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些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尚未发现满意的治疗药物,一个“回归大自然”和“重新重视天然药物”的热潮正在兴起,人们用有效的天然药物替代一些化学药品,已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普遍动向和趋势。
3 对农村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随着广大农民对中医药的更高需求,随着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不断深入,历史赋予了我们从事农村中医药工作者的重任,也给决定中医药政策的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全国的普遍现象并结合我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大农村中医药经费投入,建立农村中医药专项基金。(这是根除以上尴尬局面和实施以下建议的基础,这一点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话); 3.2 加快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传统的中医药向现代的中医药转变,尽量与世界医学接轨,尽快使中医药理论的精华和优势得到世界医学的肯定和认可; 3.3 加快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对中医药临床效果进行重复验证和推广,使之真正运用到中西医结合当中去; 3.4 加快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运用西医、西药的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将各种先进的现代科技广泛使用于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不干扰中医药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弄清常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为改善中药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和开发更多的中成药寻求更多途径; 3.5 加快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中医药申报世界遗产的同时,让古老的中医药理论和地道的中药材打入世界,以便接受世界医学的重复验证,使之土洋结合、共同研究,同时也可改变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中,日、韩占了80%-90%、我国仅占很小市场份额的耻辱局面; 3.6 加快中医药学术标准和规范化建设。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医药各科标准,规范中药材种植技术,打击不法中药材经销商,对中药品种和中医方剂进行安全性评价,使中医药和现代医学逐渐走向统一; 3.7 加快开展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力度。对考试考核合格者给予身份确定,准予参加执业考试,尽快实施农村中医药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村基层的中医药人员真正担当起农村中医药发展的重任。 以上仅是我们对农村中医药发展的管窥之见,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
发布于 2008-05-26 09:07:50 IP 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0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