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注者
0
被浏览
124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冠状动脉闭塞情况下,因血流中断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而引发的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肌灌注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症状[1]。随着该病发病率的日趋上升,加强AMI治疗成为临床医学关注的热点。PCI术,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近年来,该微创手术方案凭借其安全性好、疗效佳等优点在AMI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然而,AMI患者受病情、病程、长期药物治疗及疾病疼痛等因素的影响,PCI术治疗前后,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疾病耐受率差、治疗依从性差等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着PCI术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危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于AMI患者行PCI术治疗前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来促进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得到更为系统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于PCI术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7~71岁,平均(47.3±6.6)岁。智邦生物医学微信:bszhibang 随机将本组12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治疗

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心律、液体出入量及神志改变,有无胸痛、憋气等不适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连接心电监护系统,检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嘱病人绝对卧床。

发布于 2015-11-11 11:35:36 IP 属地·中国|湖北省|十堰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