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改的失败是劫难性的 陈砚平(第2篇)
关注者
0
被浏览
1517

六 现在炒洋货,鼓捣洋货的医学专家比比皆是,他们张口闭口都是洋人怎么样,洋货怎么样;洋人现在怎么样,洋货现在怎么样,事实上,他们到处宣讲的一些医学科技的最新进展,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普通医生,只要认真在有点像样的图书馆里坐上两天,就能把任一专业的最新进展讲得头头是道。只不过爱鼓捣洋货的专家都是有话语权的专家,相对一般医生而言,他们已是强势,更何况他们还在抱团援手,他们不会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他们惯于靠此轻松地获取名利,如此捷径那些末学后进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且竞相仿效。试问,在如此功利的社会里,有多少人会傻不拉几地做什么学问,为提高我国的医学事业的竞争力和原创性奋斗。 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前面,像梁启超当年那样,为错切了自己一肾的医生说情的事情在当代中国无疑是天方夜谭。现在即使想有些作为的医生,也不敢有所创新,风险之大无与伦比。像治疗非典那样超大剂量使用激素的事儿,也只有顶尖专家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敢打破禁区,即便将来有什么事,ZF会替他们hold住(如现在就是)。一般的专家他敢吗?更不用说一个普通医生了。长此以往,中国的医学事业能发展壮大吗?跟在洋人后面,搞点洋货的现买现卖,风险最小,对自己来说却可能是获利最大。 现在的医生挣钱很少靠什么真才实学,成名成家也不需要卓识远见。富于同情心?病人并不领情,领导也不高兴,犯傻啊!洁身自好做真学问?更SB!!你哪来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费啊!除非你还有三头六臂,能从容应对各种排挤、打压和冷嘲热讽,也不怕被边缘化。说现实的,自己又有什么学问好做的?学问让老外去做好啦!用点心思把老外的学问怎样变成自己手里的桃子、往上爬的梯子吧! 七 现在,优秀的高中生极少有报考医学院校的,不少医学院校的门槛不得不降了又降;医学生在校不好好也不能好好学医;在职的医生不好好也不能好好行医。这不知是医生的悲哀,还是中国医学事业的不幸。 搞关系,走门道,当砖家(敲门的金砖;公关、抱团的麻将砖;手里当然还有用来砸人的砖),成了年轻医生在现今医院环境中生存的不二选择。 不知怎地,而今的学会有时让人联想到帮会,这是因为帮会的特征往往不少学会都具备一些。年轻学子、医生不投靠门阀,那就意味着自断前程。 现在,高学历、名头能唬人的医生是越来越多,会看病而且能好好给人看病的医生是越来越少,医德高尚且技术精湛的医生——他们才是国民真正需要的大医国医——更是凤毛麟角或者说是稀世珍品。 医改十年是恶化大医国医行医环境的十年,也是压缩大医国医生存空间的十年。一代大医国医可能也需要几个十年才能再培养出来,因而也可以说医改事实上是在扼杀大医国医,而且是现在完成进行时。 看到医院的现状,以致一些有良知的高年资医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将来我们病了,谁给我们看病?!参看博文《为什么总是我身边的人有事》、《同学夜话》、《带教之痛》和《我所了解一点的县级市医院》等,详见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03478033。 这说明,以后退休医生找在岗医生看病,别说有大医国医接诊号脉,就是想找到一个能真正为病人着想且能好好给人看病的医生都恐怕已经是奢望。 医改十年严重阻滞了中国医学人才的健康成长,这亦是医改的最大败笔之一 八 虽然医学每天都在进步,但远没有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增长得快,另一方面医学永远都是有缺憾的科学,是一个你花钱也不一定能换来你想要的结果的行业。说白了,就是你花钱不一定买得了健康,也不一定能买得到病人的生命,哪怕是残缺的生命。有人把医疗服务比作普通商业性服务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说法,而且确实误导了许多人,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医疗服务不具普通商品服务属性,更谈不上商品的三包,医生可以精心帮病人治病,但不能包一定治好,更不能说一定能救病人的命。什么病都包治,什么病人的命都能救,那不是医生,那是神仙,医生这个群体的平均寿命并不比普通人长就是这个观点的最好注脚。 现在有些病人特别是那些有些钱文化素质又相对较低的人,对医生颐指气使不说,还认为自己在医院花了钱,就应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有时候甚至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医生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好一点,医生则被认为没料;差一点,医生就被怀疑为心术不正;,糟的,医生就要被投诉;更糟的,医生就会被谩骂、殴打;最惨的,当然是医生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患者和/或家属对医务工作者提出过高要求、百般挑剔和防范,而且在就诊或就医时似乎个个都想跟医务工作者斗智斗勇,都要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摆出强势,忘记了他们这时最应该做的是向医生如实且详细地陈述病情。殊不知如此这般的最终最大受害者还是普通患者,尽管医患对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但就付出而言,医生付出的仅仅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如德行、尊严等),而病人和/或家属付出的是除了更多金钱(为了自保,医生会多做检查;你追求快好,医生只有多用药、用好药;你要安全保险,小病住院好了;病情重了,请转院或请专家、权威会诊好了)之外,还有可能付出的是能好一些的生存质量和/或能更长一些的生存时间(因为低风险往往意味着低获益),甚至付出的是家庭的和睦幸福。这是等式吗?不!这是永远的不等式! 把普通商品或服务概念引入医疗界、不切实际地提高了人们对医学的期望值,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九 医改的初衷之一是低水平、广覆盖。 公立医院的角色是做好基本医疗服务,保证老百姓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可现在ZF把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归结于医疗市场没完全放开,竞争不够,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 然而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经验是,公立医院保证基本医疗市场,私立医院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而我国现实的情况是正好相反。为了扩建和购买高端设备,大型公立医院占用了大部分医疗财政资源(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反过来又以看病的方式从纳税人的口袋大肆掏钱。以省会城市的三级医院为例,一家医院的收入少的也有几亿,多的达到几十亿,且每年都在高速增长(即使是垄断企业也做不到如是)。大型三甲医院在技术上本属强势,背后又依托ZF,如今基本上是独占高端医疗服务,同时还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民营医院争夺基本医疗服务市场,挤压后者的有限生存空间。社区医生或农村基层医生因工作条件差、劳动报酬低、社会地位低而人心动荡,哪有心思提高什么医术,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甲医院的逐利行为必然推动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外的相关厂商运用了一些公关手段,成功地使他们的某些本不该列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或医用耗材进入了各级ZF的医保目录,两者相互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医保成本。现在,每年的医疗费用仍在高速增长,远超过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地方医保是入不敷出的现象正在蔓延扩大。现在高端的医疗服务实际上被大多数有钱的人享受(因为不少项目的自费部分和相关费用足以让真正的穷人却步或放弃,例如河北保定东臧村的锯腿村民郑艳良等),即少数人在三级医院享受着全面的高端的医疗服务,费用绝大部分由社保买单。少数人耗掉了大部分医保资源,使得基层社区的医保费用只能是象征性的一点点,而且一般参保的老百姓在社区的就诊还受到诸多限制。医改的政策导向偏离低水平、广覆盖的初衷越来越远,这样的医改无异于劫贫济富。 十 国家虽然在中医事业方面投了不少钱,但钱都花在建医院、买设备上,但有关中医人员的生计的分配政策导向始终没有变。按现在的物价政策和分配政策,中医若仅凭三个指头、一个枕头和望、闻、问、切等传统方式看病,然后抓点草药治病,那么他们的收入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不用说养家糊口了。 中医为了生存,不得不走西医的套路,照样得靠西医的检查挣钱。中医拿着西医的检查结果来一番中医辨证,着实滑稽,这样,中医师搞西医搞不过正宗的西医,搞中医又不地道,把中医整得不伦不类,每况愈下。 严峻的生存环境使得现有的中医从业人员人心浮动,难以静下心来钻研医术,只能不伦不类地谋生计。更重要的是严峻的生存环境和就业形势严重影响了学中医的学生,要知道他们是中医的未来,没有了未来的中医不衰败才不正常呢!正因为如此,有人把中医的式微与医改挂起钩来,所以中医的式微亦是医改的败笔之 十一 古今中外,医生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仁者之心,是可以过上像样、体面生活的。然而在医改后的中国,医生竟然成了低收入群体。为了跟上物价上涨步伐,也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为了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医生不得不依靠“合理不合法”的工资外收入,不得不干些“出格”的事。这是典型的“逼良为娼”。 医生本来是一个可以正大光明地挣钱养活自己及家人的职业。医改把医生本属于自己的正当收入搞成了非正当收入,有些还甚至上纲上线地说成了商业贿赂。现在严峻的形势逼得普通医生连“娼”都快当不下去了,不少医生(他们中大部分是思想活跃,心智较高的年轻医生,也最具有成为大医国医的潜质)已改行或正在考虑改行。现在优秀的学生不学医,具有潜质的医生要改行,长此以往,以后就别指望以后的医生能有多高水平了,将来能有医生给老百姓对付着看病就不错了。如再不采取断然措施,医疗服务只能向着高费用、低保证水平(意味着病员和/或家属要签更多需要自己担责的字)方向发展。 医生冤到了家,可医生却没有话语权。舆论不公正也就罢了,最叫人寒心的是一旦有了什么医患纠纷或投诉,即使医生护士没有过错,医院乃至主管部门的官员型领导也不会为医生护士说话,而且还会指责医生护士,甚至还会处罚医生护士。 有什么传媒真心为医生的累、苦和冤说过说话么?可要是有什么关于医院或医生的负面新闻(不管是否属实),我们的媒体都开足了马力,铆足了劲进行渲染,完全不考虑自身的正当社会责任和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医改完全颠覆了科学的也是经典的价值观,更是颠倒了传统的是非观,扭曲了医疗行业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且这种趋势也是年年都得到强化。 结言 至于医改衍生出来的不少只可意会的敏感问题(如基建黑幕、招投标暗箱操作、药品药械回扣等,只知这里面是三山五岳的神仙角力过招的地方,也是名副其实是诛仙阵),其中玄机重重,本人知之甚少,不敢妄言,只能就此打住。 总之,医改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老百姓,而是各级ZF,医改使ZF手里多了不少可供他们随意开销的钱。 医改扭曲了价值观、颠覆了传统观念和作贱了医生,伤透了医生的心,使得医改得不到医生的认可。“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或返贫、实在没办法就在家等死等现实,严重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使得医改得不到老百姓的赞同。 医生和老百姓这两个饱受医改之苦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同病相怜,可在医改策划者们的成功权谋下,两方互不信任、相互防范,使得医改策划者们能心安理得地自拉自唱地演独角戏。 我国财政对医疗方面的投入本来就很低,但有限的资金相当部分被高层官员(在岗和不在岗的)耗用,一些人员一年就是几十万,有的人一年的医疗费用甚至上千万,据统计,几十万高官病号的医疗费用每年高达几百亿。财政部长楼继伟没有采取措施来遏制这些费用的年年增长,反而打起要退休职工缴纳医保费的主意。

发布于 2016-03-10 16:48:23 IP 属地·中国|湖北省|荆州市

2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2条评论
什么事到了官佬们手就成为一个赚钱门路。医改也一样。关键是医改之后一线医生趆来趆苦,居然{:12_855:}还没时间去闹
  • 2016-03-10 21:36:16 · IP属地·中国|湖北省|孝感市
    回复 0点赞
niudun120 发表于 2016-3-10 21:36 什么事到了官佬们手就成为一个赚钱门路。医改也一样。关键是医改之后一线医生趆来趆苦,居然还没 ... 情况确实如此,但都不争取一下,何时才能解决
  • 2016-03-10 23:07:20 · IP属地·中国|湖北省|荆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