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极药食论》之当归
关注者
0
被浏览
176

【拼音】 Dāngguī

【别名】 全当归、归头、归身、归尾。

【形态辨识】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略呈圆柱形,长10-25厘米,有支根;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淡,有黄棕色层环;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根头称为归头,直径2-4厘米,有环纹,上端圆平,有茎叶残基;主根称为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称为归尾,直径0.3-1厘米,上粗下细,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状的须根痕。其中,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生长特性和适用干支及功效】 当归多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多处有栽培,均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积水或者易板结的粘土和贫瘠的砂质土生长,故与地支未的五行方位相类;喜低温高寒凉爽气候,故与天干癸的五行属性相类。未属土,藏丁火而甘温,又多成熟采挖于秋季而应肺应辛,故当归秉脾土之性助肝气升清而统血,理气而活血,适用于癸未干支之癸水应时不足诸症,常表现为气血虚寒、气滞血瘀、月经失调等。

【适用鉴别】 (略)

【性味】 味甘、辛,性温。

【用法用量】 6-12克,水煎服。

【药食禁忌】 因当归土性深厚,故脾肺气盛者慎用;当归应乙木之性升发,故久服多服易致肝阳上亢;习惯性腹泻慎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上述内容若有修订,以《九极药食论》纸质书为准。


原创首发,转载请保留原标题并注明出处!

当归之谜

   在医大读书的时候,中药老师讲解当归只是照本宣科,曰其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临床多用于妇科之痛经,月经不调,血虚,肢体麻木,痹症,疮疡,肠燥便秘等方面。那时候就只能是死记硬背下来。在随后跟从老中医抄方期间,曾见过服用当归调经而出现鼻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提前等情况。后来自己在临床上也出现过不少类似的困扰。

   我曾经因此请教过一位国家级著名的老中医,这位中医前辈解释道:“当归辛温,易散血动血,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应用后,会导致血热妄行,血不归经之弊病。”当时觉得这种解释也比较清楚,但还是没彻底明白为什么阴虚火旺就不能用当归?是不是所有虚火旺的患者都不能用当归?具体到某个人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去把握阴虚火旺的这个度呢?从那时候开始,我心中的当归之谜就一直未被解开。

   后来学习了《九极中医》,特别是近期接触了《九极药食论》,才解开了我的当归之谜:“当归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积水或者易板结的粘土和贫瘠的砂质土生长,…..因当归土性深厚,故脾肺气盛者慎用;而久服多服也易使肝阳上亢……”原来是这样!肺脾气盛的人服用当归就会出现不良反应。

   根据药物的生长特性与反映天地自然节律的干支一一对应就能效如桴鼓,不仅避免了大方堆砌药味的现象,还能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   

   例如,近日接诊的一女患者:53岁,行经40余天未停,多的时候顺着裤腿往下流,曾在别处服用过中成药、汤剂效果均不佳。诉口干多饮,大便不成形,月经有大量黑色血块;头晕,双下肢酸软无力,心悸不安,多梦易醒,咳嗽,气喘,腰酸,腿抽筋,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近三年有月经过多病史,每年都清宫一次。这位患者来诊时间刚好就是癸未应时不足、适用当归的时空,遂用药:大枣30连翘12菟丝子12当归10丹皮10桔梗6,服用3剂,立竿见影,经血已停。

作者:心存善念(执业医师)

友情提示:用药因人而异,切勿生硬套用!

发布于 2016-07-18 16:29:29 IP 属地·中国|江苏省|苏州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