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讲坛:中医治疗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关注者
0
被浏览
1657
我国对于由消渴病并发的痹证和痿证认识很早,如金元时《丹溪心法》一书中就有“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痛”之记载。而明朝的《普济方》中也有“肾消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的论述,并已认识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肾虚导致的。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病因比较复杂,根据中医对该病病因的认识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脾虚肺燥型、气虚营弱型、寒凝血脉型、肝肾阴虚型及痰湿瘀阻型五种类型。在治疗该病时一定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而中医治疗痹症的药物又多为辛温燥烈之品,故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尽量选择药性缓和的药物,使祛邪与扶正治疗并重,以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导致患者气阴更加亏虚。

脾虚肺燥型 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痿弱,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皮肤干燥无华,咽喉不利或口渴,舌红或淡、苔黄或白而少津,脉细无力。治疗此症宜采取健脾清肺、润燥利湿的原则,可选用清燥汤加减。 气虚营弱型 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或有蚁行感,下肢痿弱无力,气短乏力,倦怠嗜卧,面色无华,心悸头晕或自汗畏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疗此症宜采取益气养血的原则,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 寒凝血瘀型 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尤其是下肢)冷痛,入夜尤甚,得温痛缓,重者昼夜皆痛,趺阳脉微弱或无,舌淡嫩或胖、苔白或润,脉沉细或弦紧。治疗此症宜采取益气散寒、活血通脉的原则,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肝肾阴虚型 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酸痛、灼痛或刺痛,骨肉瘦削,腰酸膝软,且伴有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暗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疗此症宜采取养肝益肾、通经活络的原则,可选用健步虎潜丸加减。 痰湿瘀阻型 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困重、灼热疼痛,下肢痿弱无力,或局部红肿热痛,且伴有大便不爽、小便黄赤、口苦而黏、舌紫或暗、苔黄腻或白浊而润,脉弦滑或濡数等症。治疗此症宜采取祛痰利湿、活血通络的原则,可选用身痛逐瘀汤合四妙散加减。   总之,中医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应采取补肝肾、养阴、祛湿通络的基本原则,在该病的早期宜祛湿通络,在该病的中晚期需兼顾补气养血,反复难愈者需加用活血化瘀及搜风通络之药,而补肝益肾、养阴的治疗原则须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

发布于 2016-11-02 16:41:39 IP 属地·中国|北京|北京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