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血压患者实施阶段性强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研究
关注者
0
被浏览
1655
  1. 引言 高血压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最常见最流行的 心血管疾病。慢性病患者若能依从饮食建议、运动疗 法及自我护理等能力可促进健康[1-3]。目前高血压人群 存在“三高”和“三低”[4]现象,即高患病率、高致

课题项目: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资助项目。 残率及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及低控制率。 Copyright © 2013 Hanspub 11 高血压患者实施阶段性强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研究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组 织地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 识,了解诊疗目的,掌握有关药物知识和必要保健技 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期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 病复发,提高自我保健能力[5]。为保证疗效,降低病 发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作者探 讨实施阶段性强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存生活 质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阶段性强化健康教育与常规 健康教育两种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0 年 5 月~2011 年 12 月期间来我院 门诊的高血压患者 120 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 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修编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年修订版(第三版)”[6],收缩压≥140 mmHg 和/ 或舒张压≥90 mmHg。其中男性 68 例,女性 52 例, 年龄 41~82 岁,平均年龄 55.5 ± 10.5;文化程度:高 中及以上 46 例,初中及以下 74 例;1 级高血压 40 例, 2 级高血压 50 例,3 级高血压 30 例。将 120 例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60 例。两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高血压分级、 饮食习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 性。 2.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 取阶段性强化健康教育,其内容如下:

  1. 对照组患者在首次门诊时给予高血压防治知 识卡,并在饮食指导、戒烟戒酒、心理疏导、体育锻 炼、用药指导等方面,通过讲解、开导、劝说、鼓励、 疏泄、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求患 者定期到门诊接受继续治疗护理等服务。2) 干预组患 者填写高血压登记表和随访表,按照预先制订的强化 健康教育方案、药物治疗及质控标准进行干预。干预 前对具体实施健康教育的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 格后方可参加干预工作。采用“一对一”模式对干预 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选择适当药物治疗,讲解本病 知识、致病因素、预防措施、急救措施、疾病危害性 等,并利用图片、宣传资料等展示该病的科普知识。 医务人员根据教育达标计划全程监督管理及跟踪随 访,定期复诊、家访、电话询问用药和复查血压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随访由我院 1 名主管医师和 1 名 负责护师分别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后进行,并 给予特定生活方式教育及药物治疗指导,治疗达标后 不随意调整原始治疗药物。 2.3. 评价指标与标准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应当具备易于理 解、便于定性或定量描述、便于监测、便于作为管理 目标和拟定相应对策等特点。根据上述要求,结合高 血压患者自身特点,邀请本院护理专家自制高血压自 评量表,包含 4 个分量指标 50 条目,采用 0~2 分评 分法,见表 1。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 < 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摘自《护理学》

发布于 2017-03-24 15:20:01 IP 属地·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