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盆腔疼痛的诊断与处理
关注者
0
被浏览
1793

盆腔疼痛的诊断与处理 盆腔疾患涉及多个学科,盆腔疼痛与临床多个科室有关。本文主要讨论女性生殖器肿瘤引起的盆腔疼痛。盆腔疼痛是女性生殖器良性及恶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消除盆腔疼痛是妇瘤治疗的内容之一,尤其对癌症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肿瘤性盆腔疼痛的原因

支配生殖器的神经包括脊神经(腰丛及腰骶丛神经)和植物神经(交感及副交感神经)。

(一)肿瘤直接引起的盆腔疼痛:①肿瘤体积增大,压迫邻近器官、神经组织;②肿瘤浸润或破坏邻近器官组织,导致受侵脏器功能障碍;③肿瘤蒂扭转、破裂或变性。

(二)肿瘤治疗引起的盆腔疼痛:①手术切割组织、结扎缝合后,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盆腔局部刺痛、坠胀或牵拉感;②腹腔化疗(盆腔位置较低),药物对盆腔腹膜、脏器的刺激;③放疗导致盆腔腹膜组织纤维化,增厚变硬(严重者呈皮革样),压迫盆部神经。可导致继发性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④盆腔动脉介入治疗、盆腔穿刺注药治疗等。

(三)其他原因引起的盆腔疼痛:①诊断性检查(如诊刮术、宫腔镜、腹腔镜检查)对盆腔的骚扰或脏器的损伤;②与肿瘤间接有关,如肿瘤蒂扭转、穿孔或破裂后,继发盆腔炎症、血肿、粘连等;③与肿瘤无关的伴发症,如输尿管膀胱结石、附件炎、盆腔静脉瘀血症、盆骨慢性损伤等;④心理因素,如患者对切除子宫、附件,过度疑虑影响生理功能;癌症病人过分恐惧,时刻高度集中注意力于盆腔。

二、肿瘤性盆腔疼痛的临床表现

盆腔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与肿瘤大小、部位、良恶性、早晚期等有关。

(一)慢性疼痛:起病较慢,多呈钝痛、隐痛、坠胀痛等,常为间歇性。多见于肿瘤增大初期,浸润邻近器官或盆壁的早期,治疗后继发炎症、粘连的初期,某些与肿瘤无关的伴发症,心理因素的随意联想等。

(二)急性疼痛:起病较急,或在慢性疼痛基础上急性发作,多呈锐痛、刀割样痛、绞痛等,间歇性或持续性。多见于肿瘤急性蒂扭转、肿瘤突然破裂、完全性肠梗阻、晚期癌严重侵犯盆壁等。

三、肿瘤性盆腔疼痛的诊断

主要是引起盆腔疼痛的原因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消除疼痛。注意症状的特点,肿瘤的大小变化,肿瘤的部位,手术经过情况,化疗放疗情况,诊断性检查操作情况,患者心理状态等等。

四、肿瘤性盆腔疼痛的治疗

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中度––––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干扰。重度––––持续的剧痛,睡眠受严重干扰。

治疗后疼痛缓解的评价可分为0 ~Ⅳ度。0度为未缓解,Ⅰ度为轻度缓解,Ⅱ度为中度缓解,Ⅲ度为明显缓解,Ⅳ度为完全缓解。

针对盆腔疼痛的原因,予以病因治疗或对症治疗或二者联合治疗。对良性肿瘤引起的疼痛,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如有疼痛,可用非阿片类止痛药、镇静药等处理。对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生物疗法等。镇痛治疗按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进行治疗。

1982年在意大利米兰市成立“WHO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制订了“三阶梯止痛方案”,提出到20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癌症病人无疼痛”的目标。近10年来,我国各地先后举办有关“研讨会”和“培训班”,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癌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是①口服给药;②按时给药;③按阶梯给药;④用药个体化。

对癌症患者的轻度疼痛––––主要选用解热镇痛剂(非阿片类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去痛片、消炎痛、布洛芬等;中度疼痛––––主要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氨酚待因、曲马多等;重度疼痛––––主要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丁丙诺啡、美散痛等。不同情况可加用辅助药物,如安定、奋乃静、苯妥英钠、阿米替林、地塞米松等。给药途径主要是口服,还有直肠给药、鼻腔给药、经皮贴剂、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此外,还有神经阻滞疗法、神经外科手术(部分神经切除术)等疗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物:对轻度疼痛可用布洛芬片0.1 ~ 0.2, Tid或消炎痛片25mg,Tid。对中、重度疼痛用芬尼康片0.3,隔12小时给药一次;或用盐酸吗啡片,每次5~10mg(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用量);或用盐酸吗啡释控片(国产“美菲康”片,30mg,隔8~12小时给药一次);或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0.1~0.2,隔12小时给药一次。(以上用药注意个体化,注意药物副作用的预防、观察和处理)。

神经阻滞法临床上亦较常用,如硬膜外阻滞。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效果良好,更方便病人。常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或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常用药物为吗啡、氟哌定醇、布比卡因、丁丙诺啡、芬太尼等。

“心理疗法”是通过医务人员(特别是主管医师和护士)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患者与癌症作斗争的坚定信心和积极态度。心理治疗成功,可降低患者“应激失调”(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可影响对疼痛的认知过程,增强镇痛效果;可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发布于 2008-06-09 19:29:34 IP 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学习了,感谢分享
  • 2008-06-09 20:44:47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莱芜市
    回复 0点赞
这麽多资料,佩服:ye
  • 2008-06-09 21:17:52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学习了,楼主你总结的真好。
  • 2008-06-09 23:24:05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