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面诊的秘密:从脸部看五脏疾病
关注者
3
被浏览
1429

不少人对于中医面诊有一定的好奇心,中医是怎么面诊看出五脏疾病?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中医面诊是如何看出五脏的情况。


说起健康的脸色,人们总会想到“白里透红”这个词,可亚洲人都是黄皮肤,健康的脸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微信图片_20180518152126.jpg


健康肤色


中医把面色分为主色、客色和病色。主色,就是人一生一成不变的肤色。在黄肤色的基础上,还是有人会偏黑、偏白、偏黄,这是正常的;但在不健康的时候,出现的黄色、白色、黑色等,就是不健康的。


中国人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含蓄就是夹有血色,这个就是健康的黄色。而不健康的黄色,往往是淡黄、没有光泽的,就好像是植物缺乏养分和枯萎的样子。


除了主色之外,脸色还有客色,说的是气候、饮食、情绪变化、运动、工作环境等导致的脸色变化。比如运动后脸会泛红,寒冷的冬季脸会显得苍白,长期在户外工作,肤色会变黑等,这些都属于正常范畴。


五脏疾病,全写在脸上


中医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从脸上不同部位的颜色,初步判断自己的五脏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1
肺脏病色看两眉间


这个区域叫印堂,最好是白里透红,最忌讳发黑,代表有不可治愈的重大疾病。如果特别红也不好,说明有肺热;发白是血虚或气虚;发青是血瘀。


2
心脏病色看两眼间


过度的红就是心火太盛,会引起心烦、失眠,甚至神经失常。如果两眼间出现了青紫的颜色,就表示有血淤,可能是由冠心病所导致的。


3
肝脏病色看鼻梁


鼻梁骨最高的点如果发红,可能是肝火偏盛,表现为易怒、眼睛发红、月经增多等;出现青黑色,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等。


4
胆色、胰色看鼻梁两旁


肝色的右边是胆色,这里淡白无华,会气短乏力,容易惊恐;发红通常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颜色晦暗,或呈灰褐色,可能是有蛔虫。


肝色左边是胰色,这里气色苍白,是胰腺虚寒,女性易出现腰腹酸沉;颜色青黄,是胰胃不和,多表现为厌食、反酸。


5
脾脏病色看鼻头


如果发红是脾胃有热证,就是特别能吃,吃完一会就饿,甚至会得糖尿病;发白就是气虚;发青是气滞血瘀,会肚子痛。


6
胃色看鼻翼


此处及两侧如果淡白无华,是消化功能减退的征兆,多半会厌食、饭后腹胀。颜色淡红干燥是胃部津液不足,通常会口干唇裂、大便干燥;颜色过红是胃火亢盛,出现口臭和牙龈肿痛。


7
肾脏病色看两颊


这里不怕灰黑就怕娇艳。明亮、润泽、含蓄的淡灰色出现在肾色部,是健康的表现,反而是出现胭脂般娇艳的红色,说明已经病重。


8
子宫、前列腺色看人中


此处变白,是血虚、气虚;变黄是脾虚;变红是有热证,女性多有宫颈糜烂,男性则是前列腺炎;变青或黑是寒证,会有剧痛和癌症。


微信图片_20180518152200.jpg


如何调养五脏健康


1
调肝


(1)过度疲劳会损害肝,平常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2)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3)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2
养心


(1)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心的劳宫穴和脚心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2)养心主要是养神,在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3)在食物补养方面,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


(4)重视午休。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这时也是阴阳交合之时,休息能保住心气。


3
补肾


(1)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腰阳关。


(2)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肾。


(3)排小便时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有助保养肾气。


4
养肺


(1)晨起后经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此法可养肺。


(2)运用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


(3)多吃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


5
健脾


(1)每天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


(2)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发布于 2018-05-18 15:49:26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感谢分享
  • 2018-05-21 07:59:04 · IP属地·中国|江西省|南昌市
    回复 0点赞
谢谢分享,面诊确实也是一门功夫
  • 2018-05-21 09:27:00 · IP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回复 0点赞
很好的资料,谢谢楼主
  • 2018-05-21 09:27:10 · IP属地·中国|江西省|南昌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