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伏贴灼伤后如何处理?
关注者
1
被浏览
2161

[/align]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但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特别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不能擅自涂抹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到药店购买对症的药膏,进行合理处置,如果灼伤特别严重,立即到医院处置。

[/align][align=left][b] 獾油、地榆、大黄、冰片、虫白蜡、无水羊毛脂、蜂蜡、茉莉香精、白凡士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轻度水、火烫伤。适量涂敷患处。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孕妇慎用。如有恶寒发热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重度、大面积烫伤时应去医院就诊。烧伤局部用药一定要注意创面清洁干净,在清洁环境下最好采用暴露疗法。[/align][align=left][b] 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用于各种烧、烫、灼伤。外用。涂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1mm),每4-6小时更换新药。换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创面用药。过敏者慎用。对由烧伤创面引起的全身性发病者须在烧伤医疗技术医生指导下使用。夏季高温或者反复挤压、碰撞会使该膏体变稀,但这种改变并不影响药效。如出现此种情况,可拧紧软管盖于开水中热浸数分钟,取出后倒置,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恢复原状。[/align][align=left][b] 地榆、当归、桃仁、紫草、金银花、五倍子、白芷、血竭、木鳖子、冰片、罂粟壳、地黄、黄连、血余炭、棕榈等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涂敷本品或将本品涂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孕妇慎用。本药使用时应注意全身情况,如有高烧、全身发抖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重度烧烫伤时不宜自我治疗,应去医院就诊。烫伤局部用药一定要注意创面的清洁干净,在清洁的环境下最好采用暴露疗法。轻度烧烫伤者,用药一天内症状无改善或创面有脓苔应去医院就诊。[/align][align=left] 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炉甘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适用于疮疖、红、肿、热、痛及轻度烫伤。外用。取适量膏药涂抹患处或摊于纱布上贴患处,一日1次,溃前涂药宜厚,溃后涂药宜薄。忌食辛辣食物。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孕妇慎用。敷药后局部红肿热痛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时宜到医院就诊。用药后局部出现皮疹等过敏表现者应停用。[/align][align=left] 硫黄、雄黄、藤黄、珍珠、麝香。解毒消肿,去腐生肌,止痛。用于中、小面积Ⅱ度烧伤、烫伤、残留疮面等。外用。将患处清疮,涂药适量;亦可将药膏涂在无菌纱布上贴敷在创面。一般患面45平方厘米涂药膏1g,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每日最高用量为18g。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过敏体质或对本品过敏者慎用。本品为外用药,不得内服。连续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部分病例在初涂该药时,有轻度刺激感,待形成药膜后刺激感减小至消失,且止痛作用明显。[/align][align=left] 五倍子、诃子、北刘寄奴、苦参、桉叶。解毒止痛,利湿消肿。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用时振摇,倒置,距伤处15~30厘米,揿压喷头,喷涂患处,一日3-4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孕妇慎用。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喷雾时禁止喷入眼内。本药使用时应注意全身情况,如有恶寒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重度、大面积烫伤应去医院就诊。烧伤局部用药一定要注意创面的清洁干净,在清洁环境下最好采用暴露疗法。轻度烧伤患者,用药一至二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创面有脓苔应去医院就诊。[/align][align=left] 本品每克含葡萄糖酸氯己定2毫克,辅料为: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甘油。用于轻度小面积烧伤、烫伤、外伤感染,也可用于湿疹、痤疮、足癣等。局部外用。取适量涂于患处,一日2-3次。偶见皮肤刺激如烧灼感,或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本品与肥皂、碱、高锰酸钾及碘制剂不应同用。

发布于 2018-07-27 09:05:23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