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性皮肤病,多发生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因其多见于老年人,故称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有些老年人一到秋冬季节就感到皮肤瘙痒,一直痒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待天气转暖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瘙痒的主要部位在脊背处,这种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皮肤萎缩、退化、干燥以及皮肤神经功能失调;其次是某些内衣和外界温度的突然变化对皮肤产生的刺激所致。 本病的瘙痒多呈阵发性,每于睡前加重,因剧痒而瘙抓,皮肤可出现抓痕、血痂、苔化、色沉等继发性损害。 如果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或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老年人,更易发生此类疾病。 《诸病源候论》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中医认为, 本病多为气滞血瘀,聚于肌肤,肌肤失养所为,当以凉血化瘀,祛风止痒为治。 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1. 血虚风燥型 主要表现为瘙痒伴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 当以补养气血,祛风止痒为治。 可选用归脾汤加味,药取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益母草、刺蒺藜、何首乌、防风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可水煎取汁洗浴,每日2次(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归脾口服液,或补中益气口服液,或当归养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首乌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花蛇解痒胶囊,或润燥止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2. 脾胃湿热型 主要表现为瘙痒伴口干口苦,大便秘结或溏薄,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当以清热利湿为治。 可选用萆解渗湿汤加味,药取萆解、苡仁、黄柏、赤茯苓、泽泻、车前草、山栀子、蝉蜕各10克,甘草、莲心、竹叶各5克,苦参、滑石30克。 中成药可选用茵栀黄口服液,或三仁合剂,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葛根芩连片,或黄连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3. 血热炽盛型 主要表现为瘙痒伴皮肤抓痕,手足心热,口干而不欲饮,失眠多梦,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当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治。 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味,药取龙胆草、炙甘草、木通、大黄各5克,柴胡、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黄各10克,苦参、虎杖各15克。 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湿毒清胶囊,每次5粒,每日2次口服;栀子金花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中成药外治方: 1.洁尔阴洗液:取本品适量,加入温水适量洗浴,每日2次。可祛风除湿止痒。藿香正气液也可选用。 2.百草止痒膏:外用,洗浴后取本品适量涂抹于患处,每日2次。可祛风止痒。无极膏、丹皮酚软膏、湿毒瘙痒软膏、乌蛇止痒膏、仙鹤草软膏、冰黄肤乐软膏、肤舒止痒膏等,也可选用。 本病以自觉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为临床特征,且多发生在秋末及冬季,以老年人常见,据此即可确诊。皮肤瘙痒常使人苦恼异常,因此,注意自我调护,可减轻瘙痒。 1.经常活动,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增减衣物,避免过凉过热。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食物和烟酒刺激,保持大便通畅,情绪稳定,睡眠充足,避免烦燥忧伤等不良精神刺激。 3.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润滑,经常洗澡。洗澡时水不宜太热及使用碱性过大的肥皂。内衣要用柔软和宽大的棉质布衣,不可用化纤物,并勤洗勤换。 4.实行药疗,在瘙痒处擦30%甘油或10%的鱼石脂软膏;或口服息斯敏药物;或每日洗浴时在浴水中加点醋等,均有利于止痒。中药水煎服,药渣水煎外洗,也有效好的止痒效果。 5.注重食疗:红枣10枚、泥鳅100克,调味品适量,同炖服食;土茯苓30克,猪瘦肉150克,调味品适量,同炖服食;败酱草、绿豆各30克,肥猪大肠150克,调味品适量,同炖服食;荆芥、防风、苏叶、川芎各10克,水煎取汁,加大米50克煮为稀粥,调味服食,每日1剂。这些食疗方,都有较好的祛风止痒效果,可根据自己的饮食喜好选择。(村医之家 胡献国)
发布于 2018-10-21 17:03:15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0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