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是如何治疗红斑狼疮的?
关注者
0
被浏览
859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它与硬皮病、皮肤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因其疏松结缔组织,均具有黏液样水肿和类纤维蛋白性变两种基本病变,故常总称为结缔组织疾病。

本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尤其是在20~40岁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儿童和老年人也非少见。少数病例有家族性发病,可能和遗传有关。

微信图片_20181125190631.jpg

本病可分为局限性盘状和系统性两个类型。前者损害主要局限于皮肤,而后者除皮肤外,尚可同时累及肾、心等脏器,常伴有发热、关节酸痛、神经精神病变、消化系统病变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颜面区域,内脏损伤比较少见,是一种预后较为良好的结缔组织病。

 

不过,不能因为预后的良好而麻痹大意,曾有报告显示,大约有1.3%~5%的本病患者由于种种诱因的激发而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微信图片_20181125190700.jpg

本病通常在颜面的颧部和鼻梁,其次在耳轮、头部、手背等处发生红色的斑疹,大小不一,表面覆盖难以剥去的干燥鳞屑,严重时能毁坏面容,中医称之“鬼脸疮”。

 

据统计,上述皮肤损害在各种不良的刺激下,约有4%可能癌变,其中以鲍状上皮细胞癌多见。

 

口唇的表面常有一层银白色的鳞屑,故称之为“镀银唇”,颇具特色,有诊断价值。

 

周身症状比较少见,只是在过度疲劳或盛夏酷暑日光的照射下,才会促使病情的加重,从而出现低热、关节酸痛、困倦乏力等。

 

依据皮疹的性质和周身症状的轻重,概分为毒热灼肤与阴虚血热两型论治。

1.毒热灼肤型


病程较短。皮疹色泽鲜红,扪之略有灼手,夏天更为加重;伴有口干,小便短赤,脉细数,舌质红,苔黄或薄黄微干,证属毒热炽盛,逼迫于肤。


治宜清气凉营,解毒护阴法。

 

方用生石膏12~15克,炒丹皮6~10克,山药12~15克,南沙参12克,玄参10克,黑山栀6~10克,麦冬10克,生地12~15克,绿豆衣15~30克,生甘草6克,竹叶心3~6克,红花克,紫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10天为一疗程。

 

或用乌蛇6克,泰艽15克,漏芦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玫瑰花6克,连翘10克,鬼箭羽15克,鸡冠花6克,丹参15克。炼蜜为丸或水煎服均可。

 

还可取昆明山海棠根块200克,白酒1000毫升,浸泡一周后取药酒备用。每日3次,每次5~20毫升。此方对皮疹或关节疼痛的效果甚佳。

2.阴虚血热型


病程较长。皮疹色泽淡红,上覆银白色鳞屑,或红斑边缘略有高起,中央凹陷呈萎缩性改变。自述头目眩晕,五心烦热,夜寐欠安,脉沉细,舌质淡红,少苔或无苔。症属热灼阴血,虚热外扰。

 

治宜养阴清热,活血退斑。

 

方用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干地黄10~15克,炒丹皮6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地骨皮10克,赤白芍各10克,丹参12克,炒黄连3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或用生熟地各500克,泽泻500克,山药500克,生白芍250克,女贞子500克,五味子250克,桑椹子500克,麦冬50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斑的定义:一个原因不明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多系统病变,阵发性演变,累及一个或几个器官,间或有多次缓解。

 

微信图片_20181125190743.jpg

在临床上,根据病变进展的缓解、症候的轻重、病程的长短,以及内脏损伤的多少不同,可分为暴发型、急性、亚急性、慢性、缓解型五种,但由于多次缓解的出现,故常以亚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其代表论述之。

 

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热型 


不规则发热。高热多为活动性,表示病情处于危笃阶段。

 

关节、肌肉表现  


90%以上患者有关节疼痛;急性期有1/3有肌肉痛。

 

微信图片_20181125190807.jpg

皮疹


约有84%的患者面颊呈现特异性蝶形红斑;72%出现脱发;19%指(趾)端青紫冰冷;10%指端溃疡。

 

微信图片_20181125190831.jpg

肾脏  


肾脏病变,若作肾脏活检或尸检其肾脏病变则高达100%。按证型分,75%为局灶性肾炎;20%呈肾病综合征,并以儿童患者为主。

 

心血管系统  


包括心包炎、心肌炎、疣状心内膜炎等。心肌受损若不及时控制,可导致心力衰竭。

 

呼吸系统  


咳嗽、多痰,呼吸困难,紫绀、胸痛等,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和胸膜炎等。

 

微信图片_20181125190948.jpg


神经精神系统  


多数发生在患病晚期,约占1/4。主要症状有头痛、癫痫样发作、瘫痪、抑郁、烦躁、痴呆、谵语、昏迷等。多数是一过性随病情的缓解而消失,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仅占20%~75%,预后凶险。

 

消化系统  


初期或恶化,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少、腹痛、腹泻、便血等。

 

淋巴结  


半数以上发现局部或周身淋巴结肿大。

 

眼部病变 


有结膜炎、角膜溃疡,1/3发生眼底病变,如出血、水肿、充血、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本着“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之纲领”的原则,按病情演变经过,分六型论治。


1. 毒热炽盛  

 

病变伊始,少女居多。突然高热,蝶形红斑,关节、肌肉疼痛,口干咽燥,神志恍惚,周身酸软乏力,严重时还会出现神志昏迷,谵语,抽搐等。脉浮数或细数,舌质绛红,苔薄黄或光如镜面。症属温热化毒气血两燔。

 

治宜凉营清热,解毒退斑法。

 

方用生地炭15克,银花炭15克,生石膏15~30克,板蓝根10克,玄参10克,知母6克,石斛12克,炒丹皮6克,麦冬10克,白茅根30克,山豆根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2. 心脾两伤 

 

病程迁延旷久,患者年龄多数在30~40岁之间;面色?白,心慌气短,健忘失眠,少食或厌食,形体消瘦,嗜睡懒言,脉虚细,舌质淡红,苔少或薄白。证属劳倦思虑,损及心脾。

微信图片_20181125191039.jpg

治宜养心健脾,益气补血法。

 

方用:炙黄芪12克,党参10克,茯神12克,广木香6克,远志6克,枣仁10克,炙甘草6克,干地黄12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3. 肝脾不和 

 

青年女性居多。两胁胀痛,胸隔痞满,食少或食后腹胀,呕恶嗳气,黄疸,月经不调,甚则面色黧黑,脉弦数,舌质绛红,苔薄黄微干。症属肝脾不和,影响气机。

微信图片_20181125191107.jpg

治宜舒肝和脾法。

 

方用:醋柴胡6克,干地黄10克,炒白芍12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炒二芽各15克,厚朴花6克,玫瑰花10克,姜半夏10克,茵陈10克,鸡内金10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4. 脾肾阳虚

 

颜面浮肿,腰下水肿更重,尿量少或夜尿增多,面色灰黯或?白少华,腹胀,呕恶,眩晕,脉沉细迟,舌质淡红,苔白,症属肾阳衰微,膀胱气化不利。

 

治宜温阳益肾,扶脾利水法。

 

方用:制附片10~15克,炒白芍12克,白术10克,广木香6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黄芪15克,芡实12克,猪苓12克,陈皮10克,泽泻10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5. 肝风内动 

 

本病后期的危笃之兆。高热持续不退,兴奋多语,或者哭笑无常,时有动风抽搐,或有癫狂发作,或者沉默寡言,面瘫或偏瘫,脉弦数,舌质绛红,苔光如镜。症属久病肾精涸竭,肝失涵养,虚风内旋。

 

治宜凉肝熄风法。

 

方用:羚羊角6克(磨末),钩藤12~15克,炒白芍10克,熟地黄12克,石菖蒲6克,茯神12克,琥珀6克,鲜竹茹10克,玄参10克,远志6克,炙甘草6克,连翘心6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6. 气阴两虚

 

病情缓解,邪退正虚的阶段。低热或五心烦热,神倦形怠,心悸气短,口干咽燥,自汗、脱发,关节酸痛,脉虚细,舌质淡红,苔少或花剥。症属精津耗夺,气阴损伤。

 

治宜益气养阴法。

微信图片_20181125191134.jpg

方用: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炒白芍1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干地黄12克,百合12克,茯神12克,炒丹皮6克,甘枸杞10克,鸡子黄1枚(冲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总之,初期治疗,应审证求因,随证施治;后期则以补法为主,兼调冲任。处方用药总以益气健脾,甘润和平之剂为上。(村医之家  欧阳军

发布于 2018-11-26 08:29:34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