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看病贵不贵确实是个价值观问题
关注者
0
被浏览
2447

“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进社区医院工作是要误事的,应该鼓励优秀的有经验的医生下基层。”“走遍全世界,中国看病最不贵。”2月18日,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为看病难和看病贵“把脉开方”。他认为看病贵的感觉主要源于价值观问题,“看个感冒花100多元钱就觉得贵,是对生命和医疗技术的不尊重。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喝次茶花上百、换个汽车零件要几千却没人觉得贵。”

拿看病类比换汽车零件,将“修”人与修汽车比,将看病的费用与喝茶的花费比,这种比较确实很新奇,但却并不恰当。因为即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在我国的13亿人口中(其中8亿人还是收入不高的农民),花得起几百元喝茶、几千元换零件的还只是少数人,这样一次消费有可能是一个人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收入总额。

看病到底贵不贵?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最不贵”的标准却显而易见,那就是免费。而实际情况却是,卫生部 200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在这种情况下,看病贵不贵的答案显而易见。

鼓励有良好资质、有经验的医生到基层去,公众的期望实际上和曾副局长的看法不谋而合,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医院的前提却有必要厘清——正是由于有良好资质、有经验的医生不愿意下基层,因此ZF才会“退而求其次”。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很简单——没钱。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投入仅占全世界卫生投入的1%(另一说法是2%),而且分配极不均衡。所谓“人往高处走”,有经验的医生向往占有了更多医疗资源的大医院当属情理之中,ZF因此而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的话,基层医院将何以为继?

医院作为公益性质的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应该是国家的卫生投入,而不是无止境地要求民众“慷慨解囊”。在医院、病人与医生这三者的关系中,应该是医院有了钱、才会有好医生、进而吸引患者,而不是先弄来患者、医院才有了钱、进而吸引医生。如此以患养医,就医怎会不难、看病焉能不贵?

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联想起因“何不食肉糜”而名声大噪的晋惠帝——不同的社会地位与生活经历往往使得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民生之多艰像晋惠帝这样的人体会不到也品味不出,而民众和有识之士的疾呼在这些人看来当然也就显得矫情而可笑。

包括“看病最不贵”在内,在生活必需品价格一路走高的过程中,所有认知的偏差其实都是价值观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会不断有人挺身而出挑战普通民众真实的生活体验。在如此心态之下,所有贫困人群都面临着双重的苛责——他们不仅因为收入的低下和生活必需品的高昂价格而享受不到卫生服务,同时还要因囊中羞涩而遭受“对生命、技术不够尊重”的呵斥。特别应该引起警惕的是,一个城市的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以富裕群体日常支出的慷慨来对比贫困群体在必须支出上的窘迫,如此价值观确实应该修正。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于 2008-06-25 11:39:53 IP 属地·中国|湖南省|常德市

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4条评论
必竟有钱的少,普通百姓多呀,治病始终对于百姓来说一种负担!
  • 2008-06-25 12:22:38 · IP属地·中国|辽宁省|营口市
    回复 0点赞
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块钱就能买五个馒头,花一百块去治感冒你说贵不贵:han
  • 2008-06-25 13:40:00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农村不要说城市的话,我们是地方语言,他们是普通话,能一样吗?虽然钱是一样的,可是农民拥有的数量也忒少了,(曾经有人说过,农民不能让他很有钱了,有钱了就不干活了,一点也没有也不行,那样他会饿死的,还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样听话)。
  • 2008-06-25 19:13:54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聊城市
    回复 0点赞
药厂职工,药材批发站,我们乡村医生总得吃饭养家糊口吧,再者说患者要求太高,感冒如果7-----8天才治好,患者会说你无能,为了生存只好加大药量,使用高档一点的药。药价难道不高能行吗,新药谁来研制,研制新药没有资金能行吗,花生油一斤十多元钱,难道不贵吗
  • 2008-06-26 01:39:37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