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谨防中药肾毒性
关注者
1
被浏览
1785

中草药一向以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见长,而近十多年来,某些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一些有利尿、活血化瘀、芳香走窜及有剧毒的药物,如木通、斑蝥、草乌、马兜铃、雄黄、朱砂、蜈蚣等等,还有一些民间“偏方”、“秘方”中的药物。若类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剂量过大,均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其临床表现为:腰痛乏力、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尿频尿急、无菌性脓尿或血尿,肾功能不全和血糖升高等。   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但不否认中草药的毒性,而且对中草药的副作用和毒性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如规定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小儿和老人的用药禁忌等。在《中国药典》中,将有毒的中草药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为“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药物还特别注明了其肾毒性及肝毒性,规定了用药注意事项。   因为药物大多都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若用药种类太多、剂量过大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而有的中草药对肾脏直接有毒性。即使像益母草、芦荟和胖大海等传统上认为“无毒”的中草药,如使用不当、过量使用,也会出现毒副作用,这就是用药的辩证法。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草药的肾毒性与过量使用、重复用药、长时间服药、擅自应用游医偏方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些慢性病、疑难病和顽症,如慢性肾炎、尿毒症、哮喘病、慢性肝炎、老慢支、肝硬化和肿瘤等,中医常常采用“以毒攻毒”的治疗法,由于中草药治疗没有明确的时间期限,故导致长时间、超剂量服用有毒中药,从而增加了肾病的发病率。有可能导致肾损伤、肾功能衰竭的中草药约有20多种:如木通、马兜铃、草乌、雄黄、朱砂、全蝎、鱼胆、蜂毒、砒霜、巴豆、苍耳子、棉酚、山慈菇、苦楝皮、天花粉、土贝母、牵牛子、芦荟、益母草、土荆芥、海马、昆明山海裳、野百合和使君子等。其中典型的为:过量应用木通致急性肾损害,严重者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汉防已和厚朴均含有马兜铃酸,能直接损伤肾小管及肾间质,致肾性糖尿病和低分子蛋白尿及肾小管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斑蝥为辛寒大毒之品,有破血散淤、蚀肌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所含斑蝥毒、斑蝥素有毒,外用或内服斑蝥能直接损害肾小管,可致中毒性肾炎,并伴有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可致急性肾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巴豆、芫花可致溶血性尿毒症等等。   中草药肾毒性引起的药物性肾病重在预防。首先必须根除传统的“中药无毒”的错误观念,不滥用中药,用药严格遵照医嘱,特别是对上述有一定毒性的中草药。不随意轻信民间的所谓“偏方”、“秘方”,抵制形形色色的假药和劣药。

发布于 2010-09-13 16:33:03 IP 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2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2条评论
谢谢指导,学习了。
  • 2010-09-13 23:14:30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周口市
    回复 0点赞
有道理,一些中草药成分比较复杂,迄今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来约束中药辨证施治与现代循证医学的科学标准。可谓医者难也,您发的很有价值能让我们提高警惕!
  • 2010-09-14 15:42:27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