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医学界痛失两大英才!
关注者
0
被浏览
3001

[size=5][color=#ff0000]沉痛悼念! [size=5][color=#ff0000]

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逝世 享年94岁

中新网武汉6月14日电(艾启平 邓国欢 雷志勇)6月14日上午8时46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著名医学家、武汉同济医院裘法祖教授在武汉逝世。

  华中科技大学裘法祖院士治丧委员会6月14日下午发布《讣告》,内容如下:

  中国gcd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医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教授裘法祖院士因病抢救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8时46分不幸逝世,享年94岁。

  遗体告别仪式定于6月18日上午9时于同济医学院体育馆举行。

  特此讣告。

  华中科技大学裘法祖院士治丧委员会

  2008年6月14日

  裘法祖教授生平:

  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主持编写医学教材40余本。

  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西子湖畔一个“书香世家”,18岁那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预科班学习德语。1936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慕尼黑市立医院、都尔市立医院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门医师证书。1945年受聘为都尔市医院外科主任。1946年10月回国,即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现同济医院)任外科学教授,矫形外科主任长达40年。

  1978年后,担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1981年任武汉市医学院院长,1984年迄今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裘法祖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尤其擅长腹部及基本外科,对外科其他分支:脑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等同样造诣精深,对我院外科系各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诸多的心力;是推动我国腹部及基本外科的专家。他主持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1960年在首创胃底环扎术和胃底横断的基础上,于1972年又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为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一种崭新的断流型手术,在国内广为应用。新术式改进不下 20余种。

  他主张对青年医师要“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强调外科医生要“会做、会写、会讲”是谓“三会”的学风。他亲手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外科人才,不少已成为国内知名学者。裘法祖一惯重视科学研究,由他提出并亲自主持或指导的大型外科科研专题: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门解剖与肝切除术、肝移植等在国内部开展较早。其中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肝移植研究获1979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他撰写论文200余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基础分册)、并主编《黄家驷版税学》第四~六版(国边重点出版物)以及全国高等医药院学教材《外科学》。他是《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实验版税杂志》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并积极组织了全国服务部外科学术仁义、第九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全国第一次器官移植学术会议。

  自1957年起他就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历任全国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总编,他还是全国知名的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创刊者之一。多年来,裘法祖教授为发展中德友好的学术交流尽心尽力。1979年率我国器官移植考察组赴西德六大城市访问,重开了两国医学界联系渠道,并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等5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984年他发起组织了中德医学协会,任中方理事长。1985年攻得联邦德国ZF授予的大十字勋章的殊荣。同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授予名誉顾问。1978年裘法祖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全国首届科技大会。他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民全国人大代表。

  他被认为外科全才,他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新的手术方法,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不亚20多种。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等。近 10年来,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与胆结石成因的研究。在他的具体领导下,自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并开始生产。

  2004年,裘法祖院士从医65周年暨90寿辰之际,湖北省ZF授予裘老“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

5月24日,裘法祖教授接诊四川灾区转至武汉同济医院的伤病员

裘法祖,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外科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针对当时我国外科医疗水平较为落后的情况,开展了七八种当时属于风险较大、较复杂的手术,如结肠后比尔罗特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直肠癌根治术、乳癌根治术、局部麻醉下的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等;同时他在我国率先将大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并给各专科的发展予以精心的扶植。

  20世纪50年代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变和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创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有效地控制了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20世纪70年代开始,裘法祖在我国最早开展肝移植研究,从动物实验到临床肝移植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1年获得“医德风范终身奖”。   多年来,裘法祖为规范整理我国的医学教材呕心沥血。主编有《外科学》、《黄家驷外科学》、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和《普通外科学》分卷,发表论文220余篇;

☆ 这样我就成了老师最得宠的学生   在中国做医生的,没有人不知道裘法祖,因为五年的医科大学读的就是他的书。他被称为外科全才,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的新的手术方法。   作为外科医生,裘法祖的刀法精准闻名于外科学界,人称“裘派风范”,据说他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对此,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吴在德教授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我看过很多专家开刀,当然也有开得好的,但是裘教授的裘式刀法真是一点不假。开刀肯定会出血,但是裘教授开刀解剖得很细致,层次分得很清楚,出血也很少。”

  裘派风范不仅以精确见长,手术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而且在选择器械时也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损伤。外科医生之间只要彼此看一眼手法,就知道是不是裘法祖的学生。裘法祖做手术还有一个特殊的规矩:手术前他一定要亲自清点每一件手术器械、每一块纱布。一直以来他的手术台都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而这种严谨的医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早年扎实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

  裘法祖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18岁时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20岁时被学校选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师从著名外科学家布龙纳教授;26岁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慕尼黑大学的附属医院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医学非常发达,德国更是以严谨著称。裘法祖在这家医院做的第一个手术是阑尾炎,但是病人不久后就去世了,尽管病人的去世跟手术没有关系,但事后导师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多年后,裘法祖在《旅德追忆》中写到,导师的这句话让他记忆深刻,甚至影响了他日后60年外科生涯的作风和态度。在这之后,裘法祖对工作更加认真,这位黄皮肤青年医生的勤奋让他的导师布龙纳教授格外赏识。

  二战爆发后,很多德国医生去了前线,裘法祖有了更多做各种大手术的机会,他的医术也因此提高得很快。在到德国7年之后,他被提升为外科主任,而由中国人担任外科主任,这在当时的德国史无前例。

☆ 他们没有罪,都是因为***   1945年,就在第二次大战停战前***大势已去的时候,裘法祖以医生的身份,在***枪口下解救了几十位犹太人。

☆ 中国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   1945年当中国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德国时,裘法祖决定回国。就在回国的轮船上他还抢救了一名病人,等船刚一抵达上海,身着白西装、白皮鞋的留洋医生立刻成为了新闻人物。

  回国后,裘法祖回到了他的母校上海同济大学,担任医学院的教授。在解放初期,我国的外科还处在只能做阑尾炎等小手术的初级水平,因此能做高难手术的裘法祖很快就名扬上海滩。那时我国外科还没有分科,一个医生从头到脚都要开到,于是裘法祖率先提出把大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等,奠定了今天医学里的专科概念。除了进行技术改革之外,他还非常注重最基础的操作,甚至包括怎样穿手术服、怎样使用手术器械、怎样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等等。

  20世纪50年代末,在裘法祖跟随同济医学院搬迁到武汉之后,对人工器官移植的研究则是他最具开创性而且影响深远的工作。1972年正值“***”时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裘法祖与他的学生夏穗生、吴在德等仍坚持肝移植动物实验研究。到1977年他们已经做了130条狗的器官移植实验,积累了大量经验。

  同年秋天,上海第二医学院组织参观团来武汉同济医学院学习动物肝移植经验,裘法祖主动将所有实验情况毫无保留地进行介绍,还把他收集到的国外最新资料提供给他们。参观团回上海不久便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消息传来,裘法祖非常高兴。在他的主持下,武汉同济医学院也于当年11月份成功地做了中国第二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到目前为止,他主持的肝移植手术仍然保持着数量最多、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现在中国器官移植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 你要想人家尊敬你,你必须要尊敬人家   虽然裘法祖在当时被人称为外科学界的全才,但是这并没有让他在“***”中幸免挨斗,反倒成为学术权威倍受折磨。当时批斗他的理由,也自然少不了他在德国留学的经历。

☆ 他把生命交给你了,你应该尽心尽职地抢救他   在《误诊误治》杂志创刊10周年时,他们特别写了一篇题为“感谢裘院士”的文章,因为裘法祖是这个杂志创刊以来第一个接受采访的专家,他希望自己失败的经验能帮助年轻医生少走弯路。

  裘法祖一生不仅为我国的医学以及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作为一名医生,他对病人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尽职尽责。2001年,87岁的裘法祖荣获了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医德风范终身奖,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医德医风堪称全国楷模的老专家,目前全国只有四人获此殊荣。

☆ 我觉得对不起她,她吃了很多苦   被裘法祖称为“老太婆”或“老太太”的是他的夫人,在家里,裘法祖对夫人还有一个昵称叫“妈妈”。

  裘夫人原籍德国,是裘法祖在慕尼黑大学教书时的学生,两人在德国相识相恋,并于1945年结婚。因为医生在德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那时裘法祖夫妇有着自己的别墅和汽车。抗战胜利后,他们一起回到了中国。回国后天壤之别的生活让裘法祖也始料不及,但是这位德国姑娘却表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宽容与善良。

  来到中国后,裘夫人在同济医学院担任医用德语教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学校里很多德国人都回去了,她不但没有回国反倒加入中国国籍,并谢绝了德国ZF授予她的双重国籍。这样裘夫人就不再享受外国专家待遇,很多年她的工资每月只有141元钱。在裘夫人的影响下,他们一直住在不到60平米的房子里,放弃了本该享受的大房子。现在孩子们回家看望他们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裘夫人的中文不是很好,在家里看电视时裘法祖就是她的随身翻译。自从64年前裘法祖与裘夫人在德国相识,裘夫人就始终左右相随,两人演绎了一段被称作是绝世爱情的师生恋。

  现在裘法祖尽量不在外面吃饭,有时间就会多陪夫人。他的学生如果有事情找他,大家也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都不在晚上七八点钟给他打电话,要等裘夫人睡觉以后,稍晚一些的时候再打;因为裘夫人身体不好,这个时候裘法祖要照顾夫人洗、睡。

☆ 德比才还要紧   裘法祖是我国最早发起编写全国统一医学教材的专家,由他和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吴阶平一起编写的42万字的《黄家驷外科学》,堪称中国外科学经典著作,成为各医学院校的指定教材,为解放后我国医学教育步入正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编写《黄家驷外科学》时,裘法祖是主要撰稿人,但是他却把吴阶平的名字放在了前面,后来吴阶平又在书稿上把自己的名字勾到了后面,这件事在出版界一度传为美谈。当《黄家驷外科学》第三版出版后,黄家驷先生去世了,裘法祖把出书的稿费专程送给了黄先生的夫人。

  在裘法祖的组织下,我国的医学教材从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发展到了今天的50多本,这项工作倾注了他40多年的心血。2004年4月,90高龄的他还专程从上海来北京,参加全国的医学院校教材会议,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年轻医生,裘法祖还把自己150多万元的科研奖金全部捐出,设立了裘法祖青年外科科学家奖。

  大家:听说您在回国的船上都救过病人,一下船就成为了新闻人物。   裘法祖:当时是两个人打架,一个人拿着刀子把另一个人的肝脏捅破了,流了很多血,等着要抢救。于是他们在船上找外科医生,就找到我了。

  大家:当时船上有抢救的条件吗?   裘法祖:有开刀间。那个手术很简单,就是一个裂口,给他止了血,缝起来就好了,可是当时在船上的那些外国人看了敬佩得不得了。我一下船,很多人都来问我这件事。当时也有很多医院请我去工作,我都没去。后来我到教育部去,那时候是国民党的教育部,是朱家骅部长接见我的,之后,我就回了我的母校。

  大家:他们让您回母校。   裘法祖:他们先让我当副教授,那时候有一个上海医科大学的同志说,不能让他做副教授,要让他做教授,第二天他们就给我升为教授了。有一次,我们的外科主任要做个手术,胃大部分切除,这是大刀啊,他从早上八点钟开到中午十二点钟还没有出来。

  大家:他没有实践经验。   裘法祖:他后来就说:我家里有事情,去叫裘教授来。我去了之后两个小时就弄好了,这样我的名誉一下子就上去了。

  大家:后来您随学校搬迁到武汉之后,想做器官移植的实验,听说当时的实验是从狗头移植开始的。   裘法祖:当时是“***”之前,都讲创新,于是就考虑先做狗头移植试验一下。当时要做这样的实验还是很困难的,只是试试看,看是不是可以存活。但是做完手术没多长时间,那两条狗都死了。

  大家:当时成功了多长时间?   裘法祖:二十四小时左右。我当时就说器官移植是很要紧的事情,人身上有许多零件是可以换掉的,比如说肝脏可以调,心脏可以调,肺也可以调等等。

  大家:当时您提出这个观念是不是很大胆?   裘法祖:很大胆。

  大家:我们看到这里面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想法是您提出来的,但真正第一个做成功的不是您。   裘法祖:是上海,他们到我们这儿来参观,当时我无条件地将我们的经验都告诉他们了。

  大家:您当时就没有一点保守机密的概念。   裘法祖:我说,中国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先做成功了,我们是第二个成功的嘛!

  大家:但是假如是您、你们的医学院第一个做成功了,肯定对你们进一步的研究有好处吧。

  裘法祖:我没有想那么多。我觉得他们成功了,说明他们比我们能干,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我当时把最新的资料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看了之后都拿去了。因为这件事,领导还批评过我,说我怎么怎么样;我说,不是一样的吗?对不对?为什么有这种本位主义呢?都是中国人嘛!

             送别裘法祖教授

同样的地点,裘老曾经出席过多少场大会?但这...是最后一场了......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裘法祖院士敬献花圈 最悲痛的,莫过于裘老的亲人们了... 裘夫人没有出席,因为她或许还不知道先生在自己86岁生日的前一天永远的离开了
领导人慰问裘老先生的家属
愿大师—— 一 路 走 好!

发布于 2008-06-25 20:24:33 IP 属地·中国|广东省|汕尾市

6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6条评论
沉痛悼念:ku
  • 2008-06-25 21:42:04 · IP属地·中国|辽宁省|阜新市
    回复 0点赞
:'( :'( :'(
  • 2008-06-25 21:45:59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泰安市
    回复 0点赞
我们应该向这些泰斗们学习百折不挠,严谨认真的精神,学习他们博爱的精神。
  • 2008-06-25 21:56:23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淄博市
    回复 0点赞
沉重哀悼,流芳千古,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他们的学术思想与济世救人的技术,发扬光大,为我中华医疗界作出应有的贡献!!!使他们的精神i在一代又一代中华杏林中继承、传播、发展。
  • 2008-06-25 22:08:40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天堂从此没有病痛
  • 2008-06-25 22:38:47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江门市
    回复 0点赞
这么好的中医不多了
  • 2008-07-04 16:29:10 · IP属地·中国|安徽省|淮北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