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用药处方分析
处方1:
制霉素片25万u×12口服,1次1片,1日3次
缘由: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给予制霉菌素口服治疗。
结果:疗效不显。
分析:制霉素口服吸收极少,故治疗无效,且有胃肠道不良反应。
建议:选用制霉素阴道栓或泡腾阴道片等.
处方2:
甲硝唑片0.2g×30片口服,1次1片,1日3次
甲硝唑栓30枚阴道塞入,每晚睡前1枚
藿香正气水6支口服,1次1支,1日2次。
缘由:诊断为滴虫病,给予甲硝唑治疗。由于脘腹胀痛,又给予藿香正气水。
结果: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出汗、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症状。
分析:甲硝唑能抑制醛脱氢酶,如与含有乙醇的藿香正气水合用,会使乙醇代谢为乙酸受阻,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积蓄,引起乙醛中毒症状如头痛、眩晕、出汗、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神志不清、蛋白尿、肝和心肌损害及呼吸衰竭。
建议:服用甲硝唑时,不宜同用含有乙醇的藿香正气水,可选用藿香正气丸(片、软胶囊、胶囊、颗粒)等,售药时应交代病人不宜饮酒及服用含有乙醇的饮料
卡托普利-吲哚美辛联合用药实例分析
患者,女,50岁。因双膝关节痛2周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180/100mmHg。初步诊断:①风湿性关节炎;②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卡托普利降血压,应用吲哚美辛抗风湿。
处方:卡托普利 25mg tid po
吲哚美辛 25mg tid po
分析:吲哚美辛是一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药,可影响扩血管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从而削弱或完全消除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其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依那普利等)、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与吲哚美辛有类似相互影响。钙拮抗剂与吲哚美辛无类似相互影响。
处置: 避免两药合用,可用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代替卡托普利降血压,或用风湿骨痛胶囊代替吲哚美辛抗风湿。必须同用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增加卡托普利的剂量。 诺氟沙星+碳酸氢钠联合使用实例分析
常见处方:
诺氟沙星片 0.1克×80片 口服,1次4片,1日2次
碳酸氢钠片 0.25克×84片口服,1次3片,1日4次
用药缘由:诊断为尿道炎,故采取抗菌、碱化尿液治疗7天。
用药结果:两药合用出现结晶尿。
分析:诺氟沙星是有机酸,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减少诺氟沙星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此外,碳酸氢钠等抗酸剂可降低口服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
建议:两药不宜合用,建议不用碳酸氢钠片。
西咪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缘由:病人患有急性肠炎,正在服用庆大霉素缓释片,后出现胃痛,到医院开处方。
荐药:西咪替丁片0.2克×14片 口服,1次1片,1日2次。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咪替丁可缓解胃酸过多所致的胃痛、胃灼热(烧心)、返酸。但庆大霉素和西咪替丁都有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可发生相加或协同。口服庆大霉素虽然吸收少,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痢疾急性期,肠道广泛炎性病变或溃疡性病变时,其吸收量可增加。因此,两药合用可能出现极度软弱无力,严重时可抑制呼吸,危及生命。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西咪替丁也可发生类似的相互影响。
建议:西咪替丁不应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可用无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的雷尼替丁代替西咪替丁。
环丙沙星+氨茶碱
常用处方:环丙沙星片 0.25克×56片 口服,1次4片,1日2次
氨茶碱片 0.1克×20片 口服,1次2片,1日3次
用药缘由:确诊为急性肾盂肾炎伴喘息型支气管炎,进行平喘、抗菌治疗。
用药结果:两药合用后,氨茶碱作用增强。
分析:环丙沙星与茶碱类药物合用,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肝清除明显减少,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若茶碱按原剂量和服法,合用环丙沙星后则易发生茶碱中毒。
建议:两药不宜合用,改用其他平喘药物,如特布他林片或沙丁胺醇气雾剂。如须同时应用,氨茶碱的剂量要减少或减少每日服药次数。
女性特殊时期的特殊用药
月经期、妊娠期、临产期、哺乳期对于女性来说是四个最特殊的生理时期,期间女性的身体里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故在用药上应特别加以注意。
月经期
避免用影响凝血机制类药、激素类药、过寒过热的中草药
案例:几天前19岁的罗小姐患上了感冒,她便到药店自行购买了一些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服用,可感冒还没有好,月经偏偏又来了,出现了腹痛、出汗、头晕等症状。罗小姐以前听朋友说月经期间最好不要服用药物,否则会引起月经不调。可种种感冒症状又折磨得她很难受,无奈之下她只好再次来到药店咨询。药师告诉她,除可继续服用病毒灵、小柴胡冲剂外,其他如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类药、以及过寒过热的中草药均应避免使用。
药师提示:影响凝血机制类药物、激素类药物、过寒和过热的中草药均可通过增强或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或减少月经量,甚至打乱月经周期,导致月经过多、月经减少等月经不调症状。因此,月经期(或月经即将来潮时)女性应慎用上述药物;如有必要,也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一旦出现月经不调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提醒:常用影响凝血机制药有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激素类药有强的松、地塞米松、已烯雌酚等;过寒和过热的中草药如生石膏、生地、金银花、附子、当归等,应避免使用。
妊娠期
避免用抗生素类药、激素类药、镇静类药、降糖类药、抗癌类药、抗甲状腺类药。
案例:28岁的张女士怀孕2个月后,出现失眠、心悸、食欲减退等症状,为此,她欲自服吗丁啉、心得安以“对症治疗”。公公婆婆闻讯后立即制止,并带她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她患上了妊娠糖尿病。医生建议张小姐不使用上述药物,而是采用自我心理调适、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进行户外活动的方法治疗。经上述非药物治疗15天后,张小姐上述症状明显缓解;1个月后症状渐渐消失。
药师提示:抗生素类药、激素类药、镇静类药、降糖类药、抗癌类药、抗甲状腺类药不但会对孕妇身体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流产、早产、畸形、死胎等。因此孕妇生病时,最好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如需使用,也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或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用药;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提醒:常用抗生素类药有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激素类药有强的松、雌孕激素等;镇静类药有安定、鲁米那等;降糖类药有达美康、消渴丸等;抗癌类药有环磷酰胺、柔红霉素等;抗甲状腺类药有他巴唑等。以上药物孕妇都应禁用。
临产期
避免用镇痛药、呼吸抑制药、中枢兴奋药、补益类中草药。
案例:27岁的陈女士临产前3个月出现腰骶部酸痛不适、行走不便等症状。为此,她想自服中成药补肾益脑胶囊,毕竟中成药副作用小嘛。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时,她发现上面印着诸多禁忌症、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还写着“孕妇慎用”的字样。于是她赶忙来到药店咨询药师。
药师首先肯定她这种“慎重吃药”的行为,同时告诉她,腰骶部酸痛不适等是怀孕造成的症状,一般不须特殊处理,或可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胶丸。陈女士接受了药师建议,口服上诉药1个月后症状渐渐消失。
药师提示:镇痛药、呼吸抑制药、中枢兴奋药、补益类中草药可抑制或兴奋新生儿的生理机能,导致新生儿呼吸中枢抑制,或导致新生儿中枢过度兴奋,甚至出现惊厥、抽搐等急症,危及生命;妊娠性高血压的妈妈们临产前慎用钙离子拮抗剂,以免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也不宜用胍乙啶、利血平、心得安等药物,以免造成胎儿流产和死胎等,忌用可导致胎儿死亡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此外,上述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还可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如有必要使用,也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提醒:常用镇痛药有扑热息痛、吲哚美辛等;可抑制呼吸药有吗啡、度冷丁等;中枢兴奋药有洛贝林、尼可刹米等;补益类中草药有花旗参、西洋参、红参、党参、北芪、当归等。
哺乳期
避免用抗菌药物、抗癌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
案例:26岁的谢女士不久前喜得贵子,但她因过度辛劳、不注意卫生,不慎患上急性尿路感染。为此,她到某药店购买氟哌酸胶囊口服。
药师得知她正值哺乳期后立即制止店员将该药卖给她,因为氟哌酸可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导致新生儿出现听力下降、耳聋、肾功能损害等症状。药师推荐她口服剂呋喃妥因、中成药尿路消炎片。谢女士接受药师建议,经上述治疗1天后症状缓解;3天后症状渐渐消失。
药师提示:对哺乳期妇女的用药问题,不能只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还必须考虑药物对宝宝的影响。许多药物可随母乳排出而进入婴儿体内。 一、 抗菌药物 1.青霉素族抗生素是常用的抗生素,这类药物进入乳汁少,但偶尔会造成宝宝过敏。 2.磺胺类药物不易进入乳汁,但由于宝宝的药物代谢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肝脏解毒能力不强,少量药物进入婴儿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 3.氯霉素可造成致命的灰婴儿综合症,应禁用。 4.四环素和强力霉素为脂溶性药物,易进入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会使乳儿牙齿受损及出现黄疸,应禁用。 5.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在乳汁中浓度较高,会使婴儿听力受损,应禁用。 6.抗结核药雷米封因需长期使用,虽无对宝宝不利的确切资料,但应停止哺乳或改用其它药物。 7.抗病毒药金刚烷胺也应禁用,因为该药会导致宝宝呕吐、尿潴留、皮疹。 二、患了恶性肿瘤的哺乳期妇女应停止哺乳,因抗癌药物会随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引起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下降。 三、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基硫氧嘧啶会抑制宝宝的甲状腺功能,应禁用。 四、皮质激素、黄体激素均应禁用,因其可使宝宝出现黄疸。 五、需用抗凝血药时,不能使用肝素,可用双香豆素代替,以免引起新生儿凝血机制障碍。 六、水杨酸类药物若在哺乳期间服用,宝宝会出现嗜睡、皮疹。 七、哺乳期妇女应禁用利尿剂和作用猛烈的泻药。 八、镇静药如苯巴比妥、阿米妥长期用药时一旦停药,宝宝会出现停药反应,表现为不安定、过多啼哭、抖动等。安定也可通过乳汁使宝宝嗜睡,故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九、口服避孕药对乳儿虽无直接毒性反应,可是药物会使乳汁分泌减少。
发布于 2010-11-09 20:50:58 IP 属地·中国|广东省|肇庆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2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