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降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注者
1
被浏览
2340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患者须终生服用降压药,因而在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其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也倍受患者和医生的关注随着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降压药物的毒副作用又明确地摆在我们面前,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许多困惑和不安。 在此,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降压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供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和选用降压药物时参考。 绝大部分降压药物是化学合成药物,这些药物在进入人体以后,需经人体的肝脏进行代谢,最后经肾脏排出体外。因此,人们在长期大量服用降压药物或服用不当的情况下,都会对肝脏、肾脏造成损伤,这种损伤有的是慢性的、进行性的,有的则是急性的、非常严重的,甚至可造成药物性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或是肾功能损伤等等。除此之外,各种降压药物又有各自不同的不良反应,因个体的差异不同,不良反应表现也各异。 1利尿剂类 是临床上首选的也是最常用的降压药,如双氢克尿噻、呋塞咪、等。这类药物是通过利尿的作用,排除血液循环中较多的水分,使血容量降低,同时由于利尿排钠,导致钠离子负平衡,钠、钙离子交换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而达到降压效果,不良反应有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血脂。利尿剂还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导致人体的糖耐量降低,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也可使血中尿酸和肌酸水平升高,故高血压合并痛风时也不宜使用。另外,噻嗪类久用可致血浆肾素、去甲肾上腺素与醛固酮血浓度上升,致噻嗪类疗效降低。对肾功能减退者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2 a-受体阻滞剂类 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此类药物是通过选择性阻断人体a1受体而达到降压效果。其不良反应是,服药过程中容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乏力、口干、恶心、水肿、心悸等。甚至出现体位性休克、晕厥,尤其首剂服药时更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应在入睡前半量服用,避免夜间起床,改变体位时做到缓慢进行。此类药物可加剧肝脏的损伤,导致急性肝坏死的可能。 3β-受体阻滞剂类 如倍他洛克、心得安等。作用机理:可阻断心脏的 β–受体,使心脏的收缩力下降,心跳变慢,心排出量减少,从而达到降压效果。主要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心动过缓,透发支气管痉挛等。因此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外周动脉疾病等不宜用。冠心病长期用药不宜突然停用,可透发心绞痛,由于抑制心肌的收缩力,也不宜与维拉帕米合用。 4钙离子的拮抗剂类 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异博定等。它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周血管扩张,而达到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可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等不适症状。异博定由于对心脏传导及窦房结功能有抑制,因此,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不宜使用,有导致心脏骤停的可能。 5 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类 是一种可以使动脉血管强烈收缩而导致血压增高的物质,其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产生过多的血管紧张素Ⅱ,使动脉血管处在扩张的状态而血压下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瘙痒、眩晕、头痛、刺激性咳嗽,尤以夜间睡前最为明显。也可引起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白细胞下降,低血糖等。对肾功能不全者会增加血尿素氨,所以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药物有厄贝沙坦片,洛沙坦等。此类药是调节体液内环境和血管阻力的关键性因素,不良反应是头痛、眩晕、心悸、哮喘,偶有咳嗽、恶心、贫血、味觉障碍、过敏性紫癜、肝毒性,罕有寻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7复合制剂 如北京降压0号、珍菊降压片等。此类药物由于配方各有不同,而临床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异,其共有的是头晕、神经抑郁、血脂异常等不良反应;珍菊降压片还会产生口干、头晕、便秘等等。 综上所述,各类降压药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同时也都会给服药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人们在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和警惕降压药物的毒副作用,合理用药,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发布于 2011-01-07 18:50:50 IP 属地·中国|河北省|邯郸市

2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2条评论
一般我用利血平,罗布麻,可以吗
  • 2011-10-17 17:09:08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回复 0点赞
博学多思。
  • 2011-10-16 04:22:43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安阳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