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再加上节假日人与人频繁接触,容易传染上感冒。有些人感冒后不仅会出现鼻塞、流涕,耳朵有时还会有点发闷,此时就应去看医生,当心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耳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与鼻咽部相通。咽鼓管可以调节耳内的压力,以此与大气压保持平衡。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时就可引起咽鼓管的通气和引流不畅,中耳腔内的空气逐渐被粘膜吸收,而外界气体不能及时进入鼓室,鼓室内形成负压,引起中耳粘膜血管扩张、瘀血,再加上咽鼓管功能障碍不能及时排出,积在鼓室内就形成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一旦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腔的感染,往往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此时常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表现为剧烈耳痛、耳鸣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造成鼓膜穿孔。
上呼吸道感染后,要及早治疗以清除邻近病灶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擤鼻方法要正确,勿用力擤鼻涕和回吸鼻腔分泌物防止鼻涕进入中耳。可采取捏鼻闭口鼓气法或双手紧压外耳道口然后快速放松,如此反复,可使外耳道内高低压交替出现,改善咽鼓管的通气。时常按压耳屏,改善耳部血液循环,有助内陷鼓膜复位。也可对患耳部进行热敷促进炎症的吸收。治疗上应及早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消除鼻粘膜炎症和水肿以缓解鼻塞、恢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使新鲜空气进入中耳,清除腔内积液。如果治疗及时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耳内的液体未完全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等继发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就比分泌性中耳炎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
在感冒期间,一定要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现耳朵疼痛、有阻塞感、闷胀感,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一旦延误治疗,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如果有脓液从外耳道流出,说明鼓膜已穿孔,就形成了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不仅要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治疗,还要保持外耳道的干燥清洁。洗头、洗澡时应在外耳道口堵上棉球,以防止污水进入中耳引起感染。待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的鼓膜有时可以自然愈合。即使有的不能自然愈合,也可以通过手术来修补。
发布于 2011-04-17 08:04:37 IP 属地·中国|吉林省|长春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2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