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冠肺炎下的村医缩影-----我的父母
关注者
0
被浏览
1648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以往的春节都是在鞭炮声、聚餐中度过,而2020年的春节只能用恐慌忐忑闭门思过这样的词概括。

201912月底不明原因肺炎在各大公众号流传,那时还跟父亲在电话中探讨过何为不明原因肺炎,我的解释是:病原菌不明。因并未接触到这样的病人,加上发病地遥远,就没有过多关注这些信息。后来发病人数越来越多,随着春运,全国各地都有发病者。

因为工作较忙,再次跟父亲聊起这个疾病,已经是大年30。大年30下午放假回到家已经下午4点了。父亲说:乡卫生院刚发了通知,让统计从武汉回来的返乡人员及发热人员。说完就看他往文件袋里放了一支笔,一个登记本还有几个体温表,然后就出门了,快出大门的时候又说了一句;要是我回来晚,你们就先吃饭,不用等我。我们村有600多口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算没有返乡人员,就算不需要测体温,挨家挨户、从南头到北头去问,至少也得2个多小时。对于晚吃饭这件事,我跟哥哥早已习惯。记得小时候,家里每天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每次我跟哥哥放学回家,母亲已经做好了饭菜,告诉我们先吃,吃完睡会再上学,哥哥比我大两岁,比较懂事,也有可能是他注重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幸福感,父母不上饭桌他从来不动筷子,我虽然小,但也不好意思吃独食,那会也没有手机、平板,又帮不上父母的忙,每次都是坐在饭桌前直勾勾的瞅着可口的饭菜,听着叽里咕噜的肠鸣音,一直等到父母忙完才一块吃。有时候才吃到一半甚至屁股刚挨着板凳,又有来拿药的,父亲从不抱怨,再次返回诊室。曾经对父母特别不满,一顿饭,都不能一家人安安生生地吃完,让他们等一会怎么了,一顿便饭又不会吃1个小时,但我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也不理解父母的举动。慢慢长大了,也开始理解父母的行为,也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但还是想为父母的行为点赞,几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烦,这份坚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想这可能是每个村医的日常。

小时候,村与村之间还没有修马路,都是土路,记得那会父母经常去出诊,那时候条件不好,就是骑自行车,晚上请去家里看病的也不少,但父母从来没有拒诊过,无论多冷,无论多远,凡请必应,尤其是雨雪天,泥泞的土路根本没法骑车,只能步行。后来条件慢慢好了,家里买了摩托车,出诊也变得相对方便些,父母也没那么辛苦。上初中的时候也懂事了,跟父母闲聊的时候说:咱们晚上别看病了,忙了一天还不能好好休息。父母总是说:都是邻里八乡的,人家来这说明是对咱们的信任,都到门口了还不给人看,大半夜让人家咋办?又不是白天,大家都开着门,去哪看都行。有可能是小时候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好,交通也不方便,不像现在,开上车十几分钟就到县医院,那会大病小病都是在村里看,除非村诊所说咱们看不了,得去县城,大家才想办法去县医院看病,所以半夜敲门来看病的很多。我小时候有个外号:老哭子。半夜醒了一看母亲没在身边就哭,那会母亲还负责接生,所以晚上不在家也是常有的事,毕竟生孩子不像打针输液,得一直在产妇家守着。晚上父亲好赖哄我都哄不下来,我就一直哭,母亲啥时候回来啥时候不哭,所以长辈就调侃似的给起了个外号。

17年前非典,那会我还在上小学,记忆里那时我的世界被84消毒液的味道还有每天两套试卷填满。记得那会,母亲穿着长袖白大褂,戴着厚厚的纱布口罩,还戴着帽子。17年后病毒再次肆虐,我已踏上工作岗位,母亲也已离世,父亲也成了66岁的老头。工作原因,大年30到家,初一下午就返回了工作地,也没来得及跟父亲聊新冠的防护。回来之后每天给他打电话,叮嘱他看完一个病人一定要记得手消毒再看下一个,那会还没有发防护服,也没发外科口罩,口罩都是哥哥在药店买的医用护理口罩,告诉他一定要戴两层口罩,每天诊室还有院子里用84消毒,他应着说:每天都消毒,还得去村里随访发烧的患者。想着他每天接触病人,又不能很好防护,加上他年龄比较大,有点不放心,初二跟哥哥打电话商量让父亲关门不接诊的事,哥哥说:我已经跟他商量过了,他不同意,说这会形势这么严峻,上面也有通知,不让我们看发热的病人,得普通病的人又不敢去医院,我们村医啥病都不看,普通病的病人咋办。我跟哥哥说我通过朋友从国外代购点n95口罩还有外科口罩吧。订购还不到1周,哥哥就着急的问:口罩快到了么吗?我问咋了,哥哥说咱爸把我买的口罩都送给村里人了,就剩了十几个,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也不能打电话质问他,他也是为了别人着想。1周前又往家里打电话,父亲高兴地说乡卫生院给发了10n95级别的口罩。想起哥哥说他也要轮流入户调查,他发的口罩也不够用,听到父亲说发了10个还挺开心,正想说可以给哥哥几个,结果听父亲说:回来的时候有45个党员在村口站岗,我给他们了9个。我顿时火冒三丈,批评他说咱们自己都不够用,还给别人,父亲着急地说:人家在那站岗,也挺危险的我虽然很生气,可还能说什么呢。

有时候想想觉得像我父母一样的乡村医生很伟大,他们没有超声,没有64层甚至128层的CT,没有核磁,仅凭着一双眼睛、一个听诊器,就能甄查出很多疾病,而且能药到病除;他们没有心电图机、没有血气分析机,却能及时甄别重症患者,让他们及时去上级医院得到及时诊治。他们就像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却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他们才是时代的骄傲与榜样,为他们的付出点赞!


作者:医学小白

来源:红杏e生

发布于 2020-02-28 13:56:51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