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肌缺血的治疗。
关注者
1
被浏览
2820

我有一个病号,中年妇女诊断心肌缺血,感觉胸闷 气短、心跳快等不舒服的症状,请懂中医的老先生开一个中医处方。在下先谢谢啦!

发布于 2011-05-03 16:00:26 IP 属地·中国|河南省|商丘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输液丹参,
  • 2011-05-03 17:02:34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
    回复 0点赞
用人参 寸冬 五味子 甘草或 生脉注射液
  • 2011-05-04 07:32:52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鹤壁市
    回复 0点赞
心肌缺血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抗动脉粥样硬化再次形成。冠心病心肌缺血为慢性疾病,非短期治疗可见效益。因此,凡经明确诊断者,均应至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连续服药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心绞痛复发和赢得改善心肌血氧供应的机会。实践证明,80%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是可以通过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避免发作进展的。目前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防止其进展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一)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的优点是见效快,具有治疗针对性,适合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之用;缺点是多数会产生副作用及抗药性,且达不到多靶点防治的治疗效果。   1、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   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它通过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及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侧支循环血流,还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肌局部及整体做功。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与用药的剂量有关,小剂量时外周静脉扩张,随着剂量的增加心外膜动脉及心肌内阻力血管扩张,心肌血流灌注量增加。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间断给药,最好间隔8~12小时,以减少硝酸盐的耐药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头痛,可高达40%,从小剂量开始可以减少其发生。   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拜阿司匹林)   拜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药物,它通过不可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致使TXA2的合成减少,而后者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它可以降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拜阿司匹林每日75mg口服,即可降低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AMI病人除急性期常规使用外,还应长期使用,作为AMI的二期预防,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目前对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尚有不同意见。临床研究报道,小剂量可有效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稳定型心绞痛可以使用小剂量,例如每日75mg,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AMI的病人可先给较大剂量,每日160~300mg,1~2周后再给小剂量长期维持。但是近几年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有引起出血性疾病的危险,最常见的是眼底出血和胃肠道出血或者消化道损伤。   3、降脂药物(如辛伐他汀或圣喜降脂宁颗粒)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降胆固醇药,具有多向性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和稳定斑块作用等。以抗高血压和抗栓治疗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使用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他汀类药物亦被证实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心肌缺血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具有二级预防作用。   (二)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根据病人的各种症状辨证施治,进行相应的针对性多靶点治疗、耐受性好以及用药安全的优点,更适合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在恢复期进行全面防治。   1、活血化瘀类(如北京健安医院的吕中“护心胶囊”)   护心胶囊主要由丹参、当归、红花、血竭、麝香、三七、何首乌、黄精等14味道中药组成,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能够加速血中甘油三脂,β-脂蛋白的清除,胆固醇的排泄,消除红细胞聚集瘀滞,改善红细胞流速,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粘着,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系数的活性,抑制凝血因子合成,达到降低全血粘度,使血液流畅,改善微循环,防止和清除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的作用,并能舒张血管,增强侧支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效的改善组织细胞的供血供氧量,营养心肌,从而增强了心功能。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对心脏功能有改善作用。能治疗并预防动脉硬化组织缺氧引起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等血栓病。临床应用总有效率达92.7%,心电图有效率为53%,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2、芳香开窍类(如速效救心丸)   具有镇静止痛,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具有服用剂量小,起效快,疗效高的优点。   3、活血化瘀、疏通血管、芳香开窍双效类(如“基因靶向护心组合”)   对已发生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基因靶向护心组合利用“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治疗机理,能够从改善血液、血管病变两方面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通过川芎嗪、丹参酮、水蛭素等成分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栓素与凝血酶,并使血栓不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同时改善血管的内皮细胞,保护红细胞膜,消除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并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能疏通冠状动脉、有效保证心肌供血供氧量。既可扩冠止痛治其标,又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供氧量治其本。具有多靶点全面的防治特点和活血化瘀、降脂抗凝、抗动脉硬化、降压强心多重治疗作用,从根本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症并防止其复发。经北京医科大学等临床机构长达8年的临床验证表明,基因靶向护心组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7%以上
  • 2011-05-04 11:22:36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郑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