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真假”休克你怎样判断?
关注者
3
被浏览
3410

众所周知休克分五大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大量出血,大量血浆丧失,脱水,严重创伤(出血,组织损伤后大量体液渗出) 感染性休克——严重的细菌感染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 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等引起,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或舒张期充盈不足,致心输出量锐减。 过敏性休克——某些物质和药物、异体蛋白等,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致全身血管骤然扩张,引起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外伤等),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效循环量相对不足所致。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强烈的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 属于神经源性休克。

从临床表现二者较难区分,都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欲吐、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过敏性休克胸闷比较常见。

关键还是从诱因着手。 1、有无使用药物——未使用药物,先排除过敏性休克 2、药物是否具有过敏性——药物有致敏性,首先考虑过敏性休克 3、注射前患者有无紧张、恐惧、饥饿、疲劳。——易致晕针 4、以前有无打过针,或用过同类药物——经常打针的人很少晕针可暂不考虑 5、有无晕针史或过敏史 6、是否过敏体质 7、半分到一二分钟内的病情变化——晕针恢复较快(也有严重者),过敏则病情逐渐加重。

遇到此类病人先让病人平卧,保暖吸氧。怀疑药物所致的过敏性休克按抢救流程操

以上是个人愚见,希望同仁指点!

发布于 2011-06-15 18:12:05 IP 属地·中国|湖南省|郴州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晕针(血管抑制性晕厥)由于强烈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尤其是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而休克为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前者持续时间短,有自愈性而后者时间长,多需紧急抢救治疗。 两者区别:过敏性休克多数有口唇发绀,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等过敏先兆,心率可增快,(严重发作时可消失)伴呼吸困难,典型症状:突发心悸胸闷、头昏眼花、呼吸困难、喉头梗塞感、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消失、血压下降、严重时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抽搐或昏迷等,。而晕针引起的血管抑制性晕厥多数无皮肤瘙痒等过敏先兆,发作时心率多减慢,腱反射减弱,无口唇发绀,无呼吸困难,而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先兆,继而脉搏缓慢细弱、血压下降、突然晕倒,肌张力下降,瞳孔扩大,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 2011-06-15 21:01:49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新乡市
    回复 0点赞
楼上解释的非常清楚,【休克】与【晕厥】后者经过一般性处理患者会很快恢复的。在临床中我们大家都经常的遇上。而【休克】就不同了!血压下降,生命体征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如不积极的进行有效的救治就会导致患者的“死亡”。 掌握好处理各种【休克】的抢救措施非常的关键,今天在这里又学习了一遍。谢谢楼主分享!
  • 2011-06-26 07:54:57 · IP属地·中国|辽宁省|沈阳市
    回复 0点赞
白云儿 发表于 2011-6-15 2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晕针(血管抑制性晕厥)由于强烈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 ... 版主就是不一样!{:9_671:}
  • 2011-07-13 11:49:04 · IP属地·中国|湖北省|随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