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在中医范畴里是邪气的一种,也表示一种病理状态。外感湿邪而引起的不适为外湿,其常与其他邪气兼夹而至,如风湿、暑湿、湿温等;体内津液运化失司而引起的不适为内湿,与脾相关者最为常见。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具体说说“湿”的分型用药以及日常祛湿的食疗推荐。
六种“湿”的对症用药
1、脾虚夹湿
用药举例:参苓白术散(片)。
2、寒湿泄泻
用药举例:肠炎宁颗粒+藿香正气(片/水/液/胶囊)。
3、脾胃湿热
用药举例:藿香清胃片。
4、痰湿风动
用药举例:半夏天麻丸。
5、湿热胁痛
用药举例:利胆排石片。
6、白带过多
用药举例:除湿白带丸。
两个祛湿的食疗推荐
1、五指毛桃鸡汤
功效:健脾利湿,益气补肺,舒筋活络。
2、祛湿大麦茶
中医专家指出,按摩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法,常刮身体4大祛湿穴位,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发布于 2020-11-23 08:39:56 IP 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0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