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鹅足滑囊炎简介
关注者
0
被浏览
5065

【摘要】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治疗鹅足滑囊炎的疗效。方法:根据“动静结合”原则,将48例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运用推拿手法为主配合中药湿敷直流电透入治疗12d。结果:治愈31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3个月随访,31例痊愈患者无复发,14例好转患者情况稳定无加重,3例无效患者已行手术治疗。结论:“动静结合”治疗鹅足滑囊炎疗效可靠。 【关键词】 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按摩疗法;中药湿敷直流电透入治疗;动静结合  鹅足滑囊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病之一,多由慢性劳损及创伤后引起。自2007年1月以来,我们根据“动静结合”的原则治疗鹅足滑囊炎48例,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48例病人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均为单侧发病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18-65岁;病程1个月-3年,最长7年。 诊断依据:多有膝关节外伤和劳损病史,膝关节内侧鹅足滑囊部位疼痛,关节活动时加重,局部有肿块,压痛明显,排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侧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第一步:患者仰卧位于病床上,术者于患者整个下肢前侧施放松的手法2-3min,然后在鹅足囊位置采用点按、揉摩、捋顺,弹拨等治疗手法5min。第二步:患者俯卧位于床上,术者于患者整个下肢的后侧施滚法、按揉等手法5min,然后在整个下肢施理顺手法2-3min,整个过程15-20min,连续12d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明显疗效。并且叮嘱患者每天于仰卧位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次保持10s,每天练习次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2.2 中药湿敷直流电透入治疗:中药湿敷基本方:当归、独活、细辛、防风、牛膝、乳香、没药、透骨草等各50g,将上药搅拌后装入药袋内,放入锅内蒸30min,然后用多层毛巾热敷鹅足囊,并且加用直流电以促进药物的透入。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12d为1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局部无肿胀,压痛消失;好转:肿胀疼痛减轻,劳累和天气变化时加重;无效:肿胀疼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时加重。 4 治疗结果 48例中治愈31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3个月随访,31例痊愈患者无复发,14例好转患者情况稳定无加重,3例无效患者已行手术治疗。 5 体会 鹅足滑囊位于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的联合腱止点与胫骨内侧副韧带之间,该处肌腱排列紧密。由于长期挤压、摩擦或损伤,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无菌性炎症。滑囊液分泌增多,滑囊膨大,慢性期囊壁水肿、肥厚或纤维化,滑膜增生成绒毛状,有的滑囊底或肌腱内有钙质沉着,有的影响关节功能。此病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属于痹证范围,多认为是气滞血瘀,阻塞脉络,不通则痛。我们根据“动静结合”原则对鹅足囊施推拿手法治疗鹅足滑囊炎,可以松解粘连、疏通脉络,使气血运行通畅。局部施中药湿敷直流电透入治疗,一则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消散;二则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的脱水消肿作用等。《医宗金鉴》对本病做了这样的描述:“膝眼风在鬼眼生,疼痛如锥胖肿形,下虚风湿寒侵袭,屈伸不遂温散灵。”本组病人采用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中药 ,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功用。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没有创伤,疗效明显,花费少,患者易于接受。

发布于 2008-09-03 11:23:24 IP 属地·中国|安徽省|合肥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