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警钟!医生听了患者的话,被罚12000
关注者
0
被浏览
29

苍南,这个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县,近日因一位医生修改病历的行为而引发关注。

这位名叫林某的医生,因为在患者的请求下,擅自更改了病历中的主述、出生地、联系地址和记录日期等信息,最终被罚款12000元。

这一事件,让大掌发现了一个问题:是否还有人在规则面前,对例外的侥幸心理抱有幻想?

规则的存在,是为了遵守,而非挑战。

病历修改,谁给的勇气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事件的主角。

林某,20231211日,他在患者苏某某的要求下,私自更改了病历中的信息。

这一行为,直接违反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最终被处以警告和罚款。

  

乍看之下,这只是林某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做出的一个小小的改动。可能在林某看来,只是帮助患者修改了一些病历上的信息,这并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然而,这看似微小的善举,在规则面前,却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病历是什么?它不仅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工具,更是医疗行为的法律凭证。如果允许随意修改,那么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将会被削弱。

林某的这一举动,就像是对病历严肃性的嘲笑。

改病历闹剧背后的惯性思维

林某的行为并非孤例。在医疗领域,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

例如,2018年,北京的一位医生为了完善病历,私自更改了患者死亡后的记录,结果被家属发现,引发了医疗纠纷。

2022年,某地的一家医院因为在手术后篡改麻醉记录,被罚款并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这些事件,无一不在反映出部分医疗从业者对规则的忽视。他们可能认为,修改一些小的内容不会被发现,或者认为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所弹性。然而,规则并不是橡皮泥,也不应被医生随意利用

规则的严肃性,不仅在于法律的约束,更在于它保护的是患者的生命权和知情权。

以善意之名,行不该之事

有人可能会为林某辩解:他修改病历是为了还原接诊时的实际情况,并非恶意。这种说法看似合情,但并不合理。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被个人的主观意愿所打破。

医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去挽救病人的生命,但不能用善意去挑战规则的底线。

例如,前段时间某医院的妇产科主任的贩卖婴儿事件。

她的辩解是:她认为这个大月份的胎儿引产后大概率也是存活的,既然亲生母亲不要,还不如介绍给不孕不育的夫妇养育,也算是拯救了一条生命。

但如网友所说,尽管看起来合情合理,但却违法了。更深层次的来看,这种善意的背后,反映出一种对规范的敬畏的缺失。

即使苍南县某医院在20233月修订了最新的病历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漏洞。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基层医疗管理的问题。制度再严密,如果执行上存在问题,规则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代价总是比侥幸更昂贵

林某付出了12000元的罚款,但他的损失远不止这些。对他个人来说,这样的惩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对医院来说,林某的行为损害了医院的公信力;对患者来说,这种修改病历的特权,直接威胁到了公平和透明。

试想,如果病历可以随意修改,那么在医疗纠纷中,患者又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顺水人情成为常态,那么医疗行业的公正性又如何得到保障?

每一份规则都是用来守住底线的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制度是用来约束人性的,不是用来讨好人情的。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林某事件的实质。病历是医疗行为的重要证据,是法律和医学的桥梁。只有尊重规则,才能保护每一个患者的权益,为每一名医生提供保护。

今天,让我们以林某的案例为鉴,反思那些被忽视的规则。无论是医疗行业,还是其他领域,每一次对规则的践踏,都会给社会埋下隐患。

制度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个别人的特殊需求,而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别让规则成为稻草人

病历不是小说,不能随意涂改;规则不是摆设,不能随意践踏。

林某的经历提醒我们,规则的价值在于它的坚守。任何的例外,都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

所以,让我们反思:

那些看似无害的破例,是否正在动摇社会的信任基础?与其为了个人便利而牺牲规则的尊严,不如通过坚守规则来获得持久的信任。

这,不仅是林某的课题,也是所有人的必修课。

(掌上医讯综合)

发布于 2025-04-16 09:32:03 IP 属地·未知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