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医生交流之六------输液的护理
关注者
8
被浏览
61627

讨论目的

输液护理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我们不做高深的讨论,通过本次讨论,仅做适合我们基层应用的经验交流。让大家把自己平时的心得和体会写下来,更好的为我们的诊疗服务。

讨论问题

1 自己平时扎液过程中您有何心得和体会 ?

2 一些平时常用中西药的配伍问题?

3 出现输液反应的处理?[/size]

]

发布于 2008-09-16 21:28:16 IP 属地·中国|河北省|廊坊市

9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90条评论
扎针:我一般用5号半的头皮针,优点是扎针不痛,好控制滴速,以免患者随便调滴速,特别是在家输液的患者。当然个别的例外,如甘露醇等等。针刺踝部时,将针柄翻转,以免患者屈曲关节造成不滴,扎针时要宁浅务深,绷紧皮肤快速进针以减少疼痛。 中西药配伍:我一般分开使用,因为中药提取纯度,在我国还不是太乐观,最好不要冒险,如有不测,配伍表是不会给咱承担经济负担的。有可能还有,没有检测到的反应,应加注意。有的用青霉素加清开灵,双黄连加头孢曲松这个我都不敢用,奉劝同人小心,医路风险大。有了医疗事故再改配物表就晚了。 输液反应:我一般用654-2解决,再就是解热镇痛药也可以,如安痛定。输液反应大致相同,就不再说了。
  • 2008-09-16 22:37:10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莱芜市
    回复 0点赞
现在在基础我是医生护士药剂收费都是我们自己 其实我们很难的 想想一人我们要全程处理 从接诊到患者出门可以说所以的事情都要 我们自己一个人做 想想真是不容易 我们都是全科医生 要不我们真的很难混下去的 现在的常用药品价格大部分都知道 我们要赚钱要养活自己和家人 我们要回头客价格不能高 服务质量要看 疗效要显著 这样我们才有生存 之道一般的处理抢救措施大家都基本知道 在这里我说2点:1出了问题千万不要 激动 要冷静的对证处理 该做皮试的一定要做皮试 没绝对把握的药不要轻易混合使用。只要按规定操作一般没什么大问题 2 每个病人一定要写好处方 (名字 药名都不能错要牵全名)因为这是保证我们自己的唯一凭据 我们这里就有个医生出了事情当时名字写错了 患者家属硬说不是死者的处方 因为错了一个字 后来陪了8万多 。现在的医生一个字“ 难 ”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 一生不能出一次事出了就完了 小心驶得万年船 !谨慎啊 同仁门
  • 2008-09-17 07:56:45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岳阳市
    回复 0点赞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病人基楚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一,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二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三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四是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   五是液体论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   二,防范   针对上述原因,对其防范应当不难。但在某市,以往每年都有因输液反应致死事件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医生护士都很被动,为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也不少。   所以,还必须强调:   一,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二把好液体配制关:每一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   三,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管”;   四,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   五,输液速度要慢;   六,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或想当然。   三,准确判断   简单说,输液反应就是热源反应所致的寒战高热,与“速发型过敏反应”不同。虽然二者在刚发生时都有面色苍白、胸闷、恶心等前驱表现,但前者发冷寒战更突出,约10--15分钟后面色潮红,寒战过后或同时出现高热、超高热,临床发展以分钟计,与后者相比相对较平稳;而后者的本质是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前驱症状发生数秒、数十秒后即出现面色苍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瘫倒下去、呼吸浅促、脉博细速、频死感、昏厥、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骤然哀竭,其临床过程以秒计,与前者相比要急骤得多,无寒战高热过程。   四,果断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   一,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二,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三,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   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低分会员 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虽是转帖 加分鼓励------------游戏人间 本帖最后由 游戏人间 于 2008-10-14 11:55 编辑 ]
  • 2008-09-17 09:27:53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邢台市
    回复 0点赞
1、进针的时候要快,固定好欲刺静脉迅速进针,以减少患者疼痛感。平时通常用6号针头,以增加穿刺成功率,甘露醇例外,用7号。进针后见回血然后再往里进一点,这样在输液过程中针头不易从血管脱出。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皮肤松弛,扎针的关键在于血管的固定,而对于肥胖的血管不明显的患者,则要靠经验了。 2、不论中药还是西药,尽量做到一药一瓶,中药和西药更不能注入一个容器内输注。 3、出现输液反应,我都是用异丙嗪 25mg im ST+Dxm 10 mg iv ST发热加氨基比林 2ml iv ST
  • 2008-09-17 09:41:44 · IP属地·中国|安徽省|宿州市
    回复 0点赞
这个话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的表达能力不强,简单说几句: 1,(1),输液器地选择,一般在不需要快速输注时(如滴甘露醇,脱水的补液),我选择5.5---6号的输液器,一是减少入针时的疼痛;二是在血管不好找的患者对血管的选择范围要大一些。 (2),血管地选择,一般选择手背或前臂较凸显,直的血管,如肥胖不显者前臂曲侧的小血管也可以。 (3),扎针时,一般先用指力一次性穿透皮肤,不使针在皮内穿行以减轻疼痛。见回血后再向前探进少许,以减少跑针的几率。冬季血管不显者用热敷的办法是血管充盈,老年瘦弱者令其半握拳,并用手指轻推其手心,使其血管凸显,再进针,以提高成功率。 2,配伍:一般中西药不配伍,中药单用;西药是按照配伍禁忌表使用的。 3,输液反应:在临床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很多。处理上一般是先换掉出反映的药物及输液管,再用地米10毫克入壶,肌注扑尔敏,654-2,安痛定等药物对症治疗。边处理边观察患者,重者尽快上转。
  • 2008-09-17 09:44:00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乡村卫生站在护理方面应以安全为主,防止万一. 我这已有几个注意事项,在此分享: 1: 注射室一天最低二次消毒,. 2: 静脉注射部位先碘酒后酒精消毒. 3: 滴注时患者不要看见注射,以防血晕症发生. 4: 怕注射的患者或针水较痛的,尽量使患者淌在睡床中注射,以防晕针. 5: 如患者空服来注射,先口服高渗糖1支+温开水100mL. 以防针后出现低血糖症状. 6: 任何针水肌注后应停留观察15分钟以上才可离开. 7: 老少病人来诊用药时应有家属在场,如不在场应电话告知其家人. 8: 养成用药后电话回访习惯, 一者了解疗效, 二者暗访药后适应程度? 三者沟通医患双方友谊. 9: 各患者之间用药针玻璃应分开保留,以备急时查验,待用完后离开30分钟以上才可丢入垃圾箱, 个人拙见,意在相互交流. 本帖最后由 梁生 于 2008-9-18 18:27 编辑 ]
  • 2008-09-17 22:04:11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看了大家的帖子很精彩,其实护理说起来很大,可真正做起来又很小。其实就是我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上面提的几个问题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把自己平时工作中的好的经验发上来,大家共同学习 共同分享。
  • 2008-09-18 16:53:05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廊坊市
    回复 0点赞
我也谈谈。大人的输液护理大家基本差不多。重要的是小孩的护理难。 我给小孩输液,一般用5号半针头,头皮静脉好护理难固定,穿刺好我就用纸胶带整个的给围一圈,这样不容易脱,再就是脚背和手背的穿刺,小孩静脉见回血就不能再进针了,小孩进针宜慢,不能快 否则等见血时就穿了。对顽皮的小孩还得用小手掌固定。 中药制剂我单独用,西药符合配伍我才配一起。 对过敏反应不严重的,换液体和输液器,不用抗过敏药物,对过敏情况比较严重的,用地米滴注,对症处理。。。。。。
  • 2008-09-18 19:08:28 · IP属地·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回复 0点赞
我 一般用五号半的多,这样会容易一些,穿刺好了 要观察一会,询问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没有 哪不舒服的地方,最好写处方,该皮试还是要皮试,中西药要分开静滴
  • 2008-09-18 19:37:24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化市
    回复 0点赞
我也谈谈自己平时的体会。 1.自己平时扎液过程中您有何心得和体会 ? 输液器我用6号和5号半的都比较多,我扎针的体会是:持针是拇指和食指前后持针,而不是上下持针,这样更稳定,对于血管比较好的,要稳准狠,对于血管不好的要稳,慢慢进针。对于小儿头皮针固定,我一般都是用伤湿止疼膏,然后在耳朵上固定上一块。我还一个习惯,回血后在捏一下管子,看看回血情况。 2 一些平时常用中西药的配伍问题? 配伍问题严格按照配伍禁忌表上的来,中西药分瓶使用,拿不准的不配伍。 3 出现输液反应的处理? 输液反应出现时,先换上一瓶液体,退10mg 地塞米松,在肌注25Mg 非那根,等体温升到高点了,就会慢慢下降。其他的对症处理。
  • 2008-09-18 19:59:25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淄博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