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体表心电图迄今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常用诊断方法。无创,简单,短时间内即可作出诊断。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分析,可对70~80%的AMI作出早期诊断。
一. 急性心梗心电图分类方法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分类方法: 将AMI分为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依据是心电图是否出现病理性Q波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当时的观点认为,病理性Q波反映心肌坏死由心外膜直达心内膜,呈透壁性坏死;如无病理性Q波而仅有ST-T段改变,则反映心肌坏死仅局限于心内膜下。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分类方法 :80年代前后,尸检发现以病理性Q波作为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分类依据,既不敏感,又不特异,因而提出根据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直接分类为Q波型心梗和非Q波型心梗。 新近的分类方法: AMI早期应根据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理由为:1.AMI早期只出现ST段变化,病理Q波一般于发病8~12小时才出现,14%的发病72小时才出现。因此,Q波型心梗或无Q波型心梗于AMI早期无法诊断。根据ST段抬高或压低预测Q波型或无Q波型心梗并不可靠,40%的STEMI演变过程中不现出病理性Q波成功的溶栓治疗可防止Q波发生。2. 对治疗有指导作用STEMI反映冠脉有血栓性闭塞,应采用溶栓治疗;而NSTEMI反映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造成冠脉不完全性闭塞,应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无益。
二. 心电图诊断AMI的新标准:
长期以来,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和2个相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被认为是诊断的可靠指标,但对病理性Q波和ST段抬高的具体程度要求不尽一致。2000年欧洲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以下诊断标准: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发布于 2007-08-31 20:55:19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治小儿顽咳效方 3012评论
皮肤病图片大全(1000张之多) 2829评论
医生营生绝活---简方疗便秘 2647评论
新农合受益方排名 2604评论
小儿感冒咳嗽输液特棒的方子(我的临床经验常用方) 2379评论
2011年,新的一年,基层医生网每日红包继续!!! 2368评论
灌肠治愈儿童咳嗽的处方。 1704评论
孕妇牙疼怎么办? 1703评论
看看我治疗的小儿咳嗽处方. 1564评论
搽痔疮肿痛简效方 155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