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川芎----头痛要药
关注者
9
被浏览
4474

川芎治疗头痛要药

  《医学传心录·治病主要诀》称“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必须”二字虽有过言之嫌,但川芎确属治疗头痛的要药。兹就川芎治疗头痛的应用浅谈于下。   川芎辛可散邪,温能通行,“气善走窜”,为血中气药,走而不守。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又能去—切风,调—切气”(《本草汇言》)。功擅祛风燥湿,行气开郁,活血散瘀,镇静止痛。善治风寒湿邪阻络,气血失和,瘀血阻滞的各种痛症,尤以治头痛为至要。大凡风、寒、湿、热、痰、瘀所致的头痛皆能治之。   1.风寒头痛 川芎祛风活血,既行血中之气,又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对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苔薄白,脉浮弦者,川芎配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薄荷(川芎茶调散)效佳。若寒邪侵犯厥阴经脉,导致巅顶疼痛,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川芎可配吴茱萸、生姜、藁本、细辛等,以温肝降逆,祛风散寒。寒邪客于少阴经脉,以致头痛背冷,足寒气逆,脉沉细者,川芎伍附子、麻黄、细辛、白芷等,以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2.风热头痛 川芎与清凉疏散药相伍,中和其温燥之性,以祛风散邪,镇静止痛,治风热头痛亦妙。对头痛而胀,发热恶风,面红耳赤,口渴喜饮,苔黄,脉浮数者,用芎芷石膏汤,以川芎配生石膏、菊花、白芷等即可。风湿热上壅头目,偏正头痛,经久不愈者,用清空膏,以川芎配柴胡、黄芩、黄连、羌活、甘草亦效。   3.风湿头痛 川芎能祛风燥湿,活血行气,用治风湿头痛甚效。对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者,川芎配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甘草(羌活胜湿汤)即可。风湿伤表,里有邪热,头痛身痛,发热烦满,口苦而干,舌苔黄腻者,用大羌活汤,以川芎配羌活、独活、细辛、防风、苍术以祛风胜湿,知母、黄芩、黄连等以清泄里热。   4.风痰头痛 川芎祛风活血,行气开郁,与疏风除湿,化痰通络之品相伍,疗风痰头痛。对风毒夹痰上攻,头目疼痛,昏暗目眩等症,《博济方》独活丸以川芎配独活、菊花、防风、半夏、全蝎。风火湿痰上攻之头痛,《外科正宗》天麻饼子,川芎配天麻、草乌、川乌、细辛、苍术、防风、白芷、全蝎等。《宣明论方》川芎丸,川芎、天麻相伍,治风湿相搏,胃膈痰饮,首风旋晕,眩急,偏正头痛等。   5.肝火头痛 川芎性虽温燥,但在清肝泻火剂中,伍之可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亦寓“火郁发之”之意。对头痛而眩,两侧为重,心烦易怒,面红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者,用栀子清肝汤,以川芎配栀子、柴胡、牡丹皮、白芍、当归、牛蒡子、甘草疗效甚好。   6.气虚头痛 川芎祛风之中,有升发之性,与补气健脾之品相伍,能升发清阳之气,并引补气药直达病所而止痛。对头痛时发时止,病势绵绵,遇劳益剧,倦怠乏力,畏寒少气,苔薄白,脉大无力者,用顺气和中汤,以川芎配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陈皮、升麻、蔓荆子等。   7.血虚头痛 川芎活血行气之中,有行滞化湿之能,与补血药合用,既防滋补黏腻之弊,又能促使补血药更好的地发挥作用。对头痛昏晕,面色少华,心悸怔忡,舌淡苔薄,脉细者,《金匮翼》加味四物汤以川芎配当归、熟地、白芍、蔓荆子、菊花、炙甘草。   8.痰浊头痛 川芎温燥善行,可开郁化滞,与化痰降逆之品相伍,治痰浊头痛甚妥。对头痛昏蒙,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者,川芎配半夏、白术、茯苓、天麻、陈皮、厚朴、白蒺藜等效良。   9.瘀血头痛 川芎行气开郁,“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本草正》),是瘀血头痛必用品。对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如刺,舌黯有瘀点,脉细涩者,川芎与麝香、红花、桃仁、赤芍等(通窍活血汤)相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外伤性顽固头痛,笔者以川芎为主配当归、赤芍、元胡、白芷、红花、甘草,组成通络饮,屡经临床应用,疗效颇著。   10.偏头痛 偏头痛之因,多与风、火、痰、气、瘀相关,风邪上犯,客于脑,或气郁生痰动火,风火痰上扰,气血逆乱,脉络瘀阻,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为,多由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又由于各种刺激引起血管的异常痉挛或持续扩张致使血流障碍或阻滞,从而使缓激肽、组织胺、五羟色胺等致痛物质增多并释放,导致头痛发作。川芎活血行气,祛风镇静、镇痛,并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舒张脑血管,与疏风化痰,清热平肝,活血通络之品相伍,疗效显著。对—侧头痛或双侧交替刺痛、胀痛,或波动性跳痛,间歇发作,或波及眼、前额及后脑作痛,或伴畏光、流泪、恶心,面容痛苦,舌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等症,笔者以川芎为主配赤芍、柴胡、钩藤、白芷、僵蚕、菊花、石菖蒲、甘草,组成川芎饮,临床屡获捷效。   川芎用量—般3~9g,为末服每次1~1.5g,治血管性头痛重用可至15~30g。对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出血性疾病及孕妇,均不宜用川芎。

发布于 2007-09-09 17:07:27 IP 属地·中国|安徽省|安庆市

8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8条评论
治疗血管性头痛,可以使用川芎针剂!
  • 2007-09-09 17:13:59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川芎这药确实是好药,有个验方叫散偏汤,用了大约30g川芎,效好而并未出现付作用。:handshake
  • 2007-09-09 17:20:35 · IP属地·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回复 0点赞
原帖由 东方乡医 于 2007-9-9 17:13 发表 http://xcys.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 治疗血管性头痛,可以使用川芎针剂! 川芎针剂用途也非常广,不仅仅用于头痛,我临床用于心衰、腹痛、脑梗、头晕、脑供血不足等都有极好的疗效,明日再发一贴专讲川芎针的临床应用案例。希望大家能看看,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帖最后由 红牛 于 2007-9-9 17:38 编辑 ]
  • 2007-09-09 17:35:51 · IP属地·中国|安徽省|安庆市
    回复 0点赞
头疼必用川芎,
  • 2007-10-05 08:19:22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济宁市
    回复 0点赞
但一定要加量
  • 2010-10-13 12:57:13 · IP属地·中国|河南省|周口市
    回复 0点赞
红牛发贴必属精品!!:xh
  • 2010-10-13 14:57:59 · IP属地·中国|广东省|河源市
    回复 0点赞
对于川芎我在红牛版主帖子后在补充三言两语,这个帖原是杨福盛 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卫生院原创原载:《中国中医药报》总2393期 中药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杂质,洗净,切薄片,干燥备用。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中医药理论认为川芎“辛香走窜而行气,活血祛瘀以止血,上行头目而祛风,下入血海以调经。并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故常用于内服,主治头痛眩晕、风湿痹痛、胸肋刺痛、跌打肿痛、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寒痹痉挛、痈疽疮疡以及产后瘀阻腹痛等病症。 川芎既为妇科要药,又系治疗头痛良方,尤以疗理风寒、风热、血虚之头痛著称。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川芎提取液对抑制白血病细胞有一定作用;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川芎中所含有的川芎嗪、阿魏酸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进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川芎中所含的川芎内酯有平滑肌解痉和抑制肠肌、子宫收缩等作用;川芎制剂还具有抗放射线作用。 以川芎、绿茶叶、杭白菊各3克,用沸水冲泡当茶饮,可作为风热头痛的辅助治疗;四物汤(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四味中药配伍),水煎取汁服用,具有补血调经之功用;当归15克、川芎9克,荆芥穗4克(焙炒微黑存性),水煎取汁服用可治产后血晕;川芎9克,细辛、白芷、决明子、白菊花各5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服用,适用内寒头痛等症;川芎9克,细辛、川乌各5克,元胡、甘草各3克,水煎服用,可止妇女痛经;川芎9克,元胡、香附、五灵脂、蒲黄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常用于闪挫跌损和慢性肝炎、肝胆疾病所引发的胁肋疼痛。 川芎也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比如常用的益母丸、人参败毒丸、十全大补丸、再造散、柏子养心丸、越鞠丸等中成药均含有川芎。取川芎、红花等量,水煎取汁服用,有助于鼻咽癌化疗的敏感性。 但川芎为血中气药,辛温走窜而行气,在使用中应注意辨证与禁忌,凡阴虚火旺、下虚上盛、肝阳火盛、年迈气弱、气逆呕吐、月经过多等均应忌用。
  • 2010-10-13 20:18:41 · IP属地·中国|重庆|重庆市
    回复 0点赞
治头痛必用川芎,而且量必须大,至少30G以上,量小效果差,
  • 2011-11-11 16:17:57 · IP属地·中国|湖南省|株洲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