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恶心
关注者
0
被浏览
3020

陈某女性,65岁。平时基础代谢低(忌口太多)。患者恶心,无呕吐,严重是恶心伴呕吐,经常存在。呕吐后舒服。患者卧位,活动后恶心明显,恶心前感觉心悸汗出,活动后明显。患者睡眠较差 查体:血压 120/80MMHG、心率60、呼吸平稳,倦怠少气懒言。脉左寸滑涩,余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微黄腻。大便因食少2-3日一次质正常 心脏听诊 率齐、无杂音、心音低钝。肺(-) 患者有 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颈椎病。 胃部压痛,无泛酸暂时无呕吐,无不适感。拒绝输液,服用中药怕呕吐 初步诊断 颈椎病 胃炎 慢性心衰 用药 VB1 20MG ,舒乐2MG,吗丁林10MG,香砂六君子,休息。 口服10%KCL10ML BID 关键词 恶心、疣状胃炎、慢性心衰 请大家对此病例作出您的初步诊断、您的处理意见。对我的诊断意见、用药是否合理。 谢谢

发布于 2007-09-11 10:34:54 IP 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11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11条评论
倦怠少气懒言。脉左寸滑涩,余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微黄腻-------患者有气血虚表现,也有痰湿内滞。 患者有无胃下垂,喷们幽门有无问题; 心衰是怎么诊断的? 甲减? 常规按胃炎治疗后在观察,马丁琳+利珠得乐+奥美拉唑+抗菌素。 适合服中药!
  • 2007-09-11 12:30:15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安康市
    回复 0点赞
无相关体征及指标,故心衰诊断不能成立。如果要考虑甲减可先观其有无甲减面容:面部浮肿,皮肤粗糙,唇厚舌大,外眉脱落,非凹陷性水肿。一般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甲减都能看出来。颈椎病也可引起心脏,胃部的症状,分别称为颈心综合征与颈胃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颈心综合征,恶心前感心悸汗出应该是脊柱旁的交感神经受压所至。患者原来有胃病,可能也存在反流。如果是这样就基本上能解释了,建义以治疗颈椎病为主,还可用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抑制反流。愚见望指正。
  • 2007-09-11 13:06:00 · IP属地·中国|湖北省|随州市
    回复 0点赞
支持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建议用红花.氟桂利嗪.曲克卢丁等治疗 胃炎 慢性心衰是否可以先放一放.随着颈椎病的好转恶心伴呕吐会随之好转
  • 2007-09-11 13:08:26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莱芜市
    回复 0点赞
可以考虑是否精神性的!!!!!
  • 2007-09-11 15:06:06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回复 0点赞
不知病程多长?甲减需要检查排除一下! 如果能输液,黄芪、参麦是否对症?(从中医辩证分析);")()) /',l'[
  • 2007-09-11 15:11:06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患者倦怠少气懒言卧位,活动后恶心明显,恶心前感觉心悸汗出,活动后明显。 心音低钝。这些也许诊断为慢性心衰是牵强了。注意心音低钝是缺钾的表现。 患者排除甲减。 现在就主要考虑疣状胃炎吧。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 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旧称为痘疹性胃炎等,国内一般称为疣状胃炎。报道检出率为1.22--3.3%,其发病机理及病因目前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目前认为疣状胃炎有癌变的倾向,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 1 HP感染 据国内外报道,HP感染为病的主要病因。外国37例疣状胃炎89%有HP感染,用泌剂治疗2--3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粘膜炎症细胞浸润等均有明显减轻,同时78%患者HP消失。国内也有相似报道。 2 免疫机制异常 部分学者认为疣状胃炎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andret等提出本病可能与局部组织Ⅰ型变态反应有关。他们证实在疣状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有含IgE的免疫细胞浸润,胃体和胃窦部的免疫细胞中含IgE的细胞分别占11%和12%,萎缩性胃炎分别为3%和2.5%,正常者胃体和胃窦分别为2%和1%。可见疣状胃炎粘膜层的IgE细胞明显增高。有学者用色甘酸二钠或H2(-)剂治疗疣状胃炎,一个月以后临床和内镜检查有明显改善,胃粘膜IgE细胞也相应减少。 3 高酸学说 本病学与DU和或GU合并存在,是否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意见。消化性溃疡虽然非直接来自疣状胃炎,但二者并存的机率很高。认为疣状胃炎与胃酸高有关。H+逆扩散入已存在炎症的胃粘膜细胞所至。且合并此病者,溃疡难愈合或易复发。本病与消化性溃疡的分布年龄相似,多见于青壮年患者。 疣状胃炎多见于30-60岁,男性多见。其病程较长,有的几个有内自行消退(未成熟型),有的可持续多年(成熟型),少数发生恶变。临床上检出的疣状胃炎有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多为上腹痛,其次为反酸、腹胀、食欲低下、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及体重下降等。体征主要为上腹压痛,少数患者有消瘦及贫血。 疣状胃炎主要诊断依据为内镜表现及病理。内镜: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0.5--1.5cm。好发于胃窦,其次为胃体。 1 未成熟型或不完全型 病变主要由组织炎症水肿引起,病变隆起较低,顶部的脐样凹陷在大而浅,好发于胃窦粘膜皱襞上,病变可在数日、数月内消失。 2 成熟型或完全型 由未成熟型转变而来。隆起性病变主要为组织增生所至,不易消退。内镜:隆起的起始部较陡,隆起较高,顶部脐状凹陷小而深,或脐状凹陷消失而呈息肉样。本病少数为不规则性隆起,应与早期Ⅱa型胃癌、息肉及迷走胰腺相区别,此时依靠活检来确诊。 肉眼下病变呈特征性疣状隆起,也可呈不整形或长条形,色泽与周围粘膜相似。病变多分布在胃窦,也可分布在胃体和胃底,常沿皱襞嵴呈链状排列,直径大约0.5-1.5cm,高0.2-0.5cm。隆起的顶部为脐状凹陷性糜烂,淡红色或附有黄色薄苔。组织学上分为糜烂期与修复期。糜烂期组织学特征为上皮变性、坏死和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少量纤维素渗出,有时可见浅表腺体坏死脱落的同时伴有幽门腺或胃体小皮增生。修复期的主要表现这糜烂周围固有腺、幽门腺或胃小凹上皮增生,有时可见纤维化,再生腺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粘膜肌层常明显增厚并隆起,结构紊乱。 有关研究显示疣状胃炎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日本学者提出疣状胃炎→增生→癌变学说。姚忆蓉等观察了82例次疣状胃炎,首次内镜病灶处活检的病理学基本特征为:幽门腺和小凹上皮的增生,假幽门腺化生。粘膜呈急慢性炎症,粘膜肌向固有层插入。另见肠化生11例(13.41%);轻度不典型增生14例(17.07),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3.66%),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1.22%)。随访1--5年不等,4例发现癌变(占4.88%),癌变的时间为1--3年不等(平均21月),均发生于原发病灶上。手术病理证实为粘膜内腺癌。 HP感染为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已证实HP为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主要启动因子。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经历HP感染→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过程,此过程大约需要16--24年。HP在这一过程中启动慢性胃炎,其持续感染引起和促进萎缩和化生的发生和发展,即HP作用于癌变过程和起始阶段。最新研究表明,cagA和vacA基因是HP毒力大小的标志,感染cagA阳性菌株的患者发生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相对危险度比阴性者高,且易发生发肠型胃癌。HP感染病人胃粘膜同时存在细胞凋亡增加的上皮高增殖状态,HP被根除后细胞凋亡及上皮高增殖均恢复正常。 疣状胃炎为胃癌的癌前疾病。胃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有多基因的变化和积累。 --------------------------------------------------------------------------------
  • 2007-09-11 15:11:56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原帖由 二月 于 2007-9-11 15:06 发表 http://xcys.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 可以考虑是否精神性的!!!!! 是的可以考虑。
  • 2007-09-11 15:14:19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原帖由 东方乡医 于 2007-9-11 15:11 发表 http://xcys.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知病程多长?甲减需要检查排除一下! 如果能输液,黄芪、参麦是否对症?(从中医辩证分析);")()) /',l' 呵呵 能用的,可以+刺五加,因为患者的睡眠不是太好,调节一下植物神经。 点滴 奥美拉唑 注意不钾
  • 2007-09-11 15:18:40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我同意温柔一刀的观点!!
  • 2007-09-11 16:37:03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潍坊市
    回复 0点赞
温柔的用药可以肯定,不过排除甲减。期待温柔的精彩。.,;lk /',l'[
  • 2007-09-11 17:05:41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