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一个理论题,大家学习学习
关注者
0
被浏览
2030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三者的关系,促使病情发展,恶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大家畅所欲言,练练脑子。

发布于 2007-09-11 16:01:55 IP 属地·中国|陕西省|安康市

3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3条评论
慢性支气管炎多数起病很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之外并无特殊,故不易被病人所注意。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以后症状即持续,反复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1)咳嗽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2)咳痰 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3)气喘 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4)反复感染 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病人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本病早期多无特殊体征,在多数病人的肺底部可以听到少许湿性或干性呷音。有时在咳嗽或咯痰后可暂时消失。喘息性慢支炎发作时,可听到广泛的哮鸣音,“喘息缓解后又消失。长期发作的病例可发现有肺气肿的征象。 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变而成。炎症没有控制,粗心大意。 本病起病隐潜。以慢性支气管炎为病因者,有多年的咳嗽咳痰史。吸烟者常在晨起床后咳嗽和咳粘液痰。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咳嗽、咳痰症状多在冬季加重,翌年气候转暖时逐渐减轻。病变严重者咳嗽、咳痰长年存在,无冬重夏轻季节性变化的规律。肺气肿患者常有气急症状,早期多在活动后如登楼或快步行走时感气急,以后发展到走平路时亦感气急。若在说话、穿衣、洗脸乃至静息时有气急,提示肺气肿相当严重。此外尚有疲乏、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期并发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可出现相应症状。肺气肿患者出现头痛可能提示CO2潴留,应进一步作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者有发绀,也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本病早期体征多无异常,严重肺气肿者胸廓前后径增加,外观呈桶状,肋间隙饱满。叩诊胸廓回响增加,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和语音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两肺底可闻及干湿罗音。心音低远。本病由于肺脏过度充气,残气量增加,X线检查肺透明度增加。但在早期这一X线征象不够敏感。重度肺气肿时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平,肋间隙增宽。侧位片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后间隙过宽。膈肌位置下移,膈穹窿变为扁平。两肺透明度增高,肺野外带血管纹理纤细、稀疏。心影呈垂直狭长。透视下可见胸廓和膈肌活动度减弱。也有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的,肺透明度增高不明显,肺门部肺动脉增宽,心脏常扩大。 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支气管阻塞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伯衡有关。吸烟、感染和大气污染等引起细支气管炎症,管腔狭窄或阻塞。吸气时细支气管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管腔缩小,空气滞留,肺泡内压不断增高,导致肺泡过度膨胀或破裂。细支气管周围的辐射状牵引力损失,使细支气管收缩,致管腔变狭。肺血管内膜增厚,肺泡壁血供减少,肺泡弹性减弱等,助长膨胀的肺泡破裂。在感染等情况下,体内蛋白酶活性增高,正常人抗蛋白酶系统的活性也相应增高,以保护肺组织免遭破坏。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者对蛋白酶的抑制能力减弱,故更易发生肺气肿。吸烟对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也有不良影响。 主要还是慢性的炎症如前面的慢性支气管炎演变而致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病因 一、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三、肺血管疾病。 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症状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下肢轻微浮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或出现心律失常。 综合转载一下
  • 2007-09-11 16:45:38 · IP属地·中国|山东省|德州市
    回复 0点赞
三者是渐进的关系,即慢支长期形成慢阻,慢阻再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情恶化最主要的因素是感染引起。
  • 2007-09-11 21:08:31 · IP属地·中国|安徽省|安庆市
    回复 0点赞
慢阻肺(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关系密切。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咳嗽咯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更长,并可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则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破坏”是指呼吸性气腔扩大,且形态不均匀一致,肺泡及其组成部分的正常形态被破坏和丧失。当慢支和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COPD.若患者只有慢支和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COPD.视为COPD高危期。 慢阻肺长期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肺心病。 感染!!! 如果大家愿意,还有许多,大家共同学习学习。
  • 2007-09-12 09:57:32 · IP属地·中国|陕西省|安康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