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您怎样对病人进行排便观察
关注者
0
被浏览
2213

教您怎样对病人进行排便观察

  1.量与次数 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平均量为150~200g。粪便量的多少与进食的食物种类、数量及消化器管功能状况有关,进食肉类蛋白质者较素食者量少。消化不良者因食物未完全消化吸收,粪中可见大量脂肪滴、淀粉粒或未完全消化的肌肉纤维, 致使量和次数增加。

  2.性状 正常人粪便为成形软便。当消化不良或患急性肠炎时,因肠蠕动快,吸收水分少,排便次数可增多;便秘时因粪便滞留在肠内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使粪便干结有时呈栗子样;直肠、肛门狭窄或部分肠梗阻时,粪便常呈扁条形或带状。

  3.颜色 正常粪便因含胆色素,呈黄褐色。由于摄入的食物和药物种类不同,颜色可发生不同的变化。食叶绿素丰富的蔬菜,粪便呈绿色;摄入血、肝类食物或服含铁剂的药物,粪便呈酱色,服用炭粉、铋剂等药物,粪便呈无光样黑色;服钡剂后呈灰白色。在病理情况下,如上消化道出血,粪便呈漆黑光亮的柏油样便;下消化道出血粪便呈暗红色;胆道完全阻塞时,因胆汁不能进入胆道,缺乏粪胆元,粪便呈陶土色;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可出现果酱样便;排便后有鲜血滴出者,多见于直肠息肉或痔疮出血者。

  4.气味 粪便的气味是由食物残渣与结肠中的细菌发酵而产生的,并和食物种类及肠道疾病有关。消化不良者,大便呈酸臭味;柏油样便呈腥臭味;直肠溃疡或肠癌者,大便呈腐臭味。

  5.粘液和脓 正常粪便含有极少量混匀的粘液,它有润滑肠道、保护肠粘膜的作用。大量的粘液则常见于肠道炎症,伴有血液者常见于痢疾、肠套叠等,脓血便则常见于痢疾、肛门周围脓疡及直肠癌等。发现上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留取标本到医院进行检查。

发布于 2008-10-20 15:07:02 IP 属地·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4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4条评论
观察大便的性质对我们的诊断很重要,尤其对于某些特殊病例。
  • 2008-10-20 17:28:58 · IP属地·中国|河北省|廊坊市
    回复 0点赞
很实用,不用化验心里就有底了。有没有小便的观察经验?很多病人有一点身体不适都会有小便黄,这个症状没有诊断意义吧。
  • 2008-10-20 18:14:40 · IP属地·中国|湖北省|孝感市
    回复 0点赞
版主能把从痰液看疾病发出来更好了。
  • 2008-10-20 18:53:00 · IP属地·中国|安徽省|亳州市
    回复 0点赞
:handshake 见解高,赞同楼主的说法
  • 2008-12-26 10:35:40 · IP属地·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0点赞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