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秘方
关注者
2
被浏览
3416

牙症秘方 【牙痛霜】景冬阳撰《嵩崖尊生书》。 【组成】樟脑3克,川椒3克,细辛2克。 【方法】将以上三药研成碎末,放铜勺内,用茶盅盖上,再调面封严四周,勿令通气。放在微火上烧,约15—20分钟,觉樟脑气透出即取起,放在地上冷却,揭开则霜药皆在茶盅底,入瓷器收贮。牙痛时取少许霜药置痛处,一般3—5分钟内即可达到止痛效果。 【功用】杀龋止痛。 【主治】龋齿牙痛,风火牙痛。

【牙痛汤】洛阳市扬慎修老中医经验方。 【组成】熟地60克,元参60克,菊花60克,生石膏10—30克,升麻0.5—5克,蜂蜜60克。 【方法】取水3000毫升,蜂蜜与上药同煎。煎成300毫升,徐徐服之。 【功用】滋阴清热,祛风止痛。 【主治】阴虚胃热之牙痛。

【止痛酒】河北新医大学《中医验方汇编:内科》。 【组成】川乌3克,草乌3克,良姜3克,细辛3克,白芷3克,白酒2两。 【方法】将各药研成粗末同酒共置酒壶内,,稍侵片刻,煨热,将药液含漱于龋齿处,一般连用2—3次即可止痛。 【功用】镇静麻醉止痛。 【主治】龋齿。

【膏地辛芷汤】《黎氏医籍》。 【组成】生石膏30克,细辛3克,生地30克,白芷9克,丹皮9克,防风9克,荆芥9克,牛膝15克,甘草5克。 【方法】石膏打碎,先煎10分钟,后下余药再煎10分钟即可,微温服用,每日3—4次,服药后用蟾酥,花椒为末,枣肉为丸,纳龋齿中,臾后温水漱之,效果更好。 【功用】清热凉血,疏风止痛。 【主治】齿龈肿痛(胃火牙痛,胃阴虚火牙痛)。

【王氏牙痛方】王法昌医师祖传秘方。 【组成】当归10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8克,生石膏16克,青皮10克,甘草6克。 【加减】 上门牙痛属心火,加黄连8克; 下门牙痛属肾火,加知母8克; 左上大牙痛属胆火,加羌活8克,胆草8克; 左下大牙痛属肝火,加柴胡8克,栀子8克; 右上大牙痛属大肠火,加川军6克,枳实6克; 右下大牙痛属肺火,加桔梗8克,黄芩8克; 上佃牙痛属胃火,加川芎8克; 下佃牙痛属脾火,加白术8克,白芍8克。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活血,理气止痛。 【主治】牙痛。

【牙痛外治方】刘厚钦老中医牙痛验方。 【组成】细辛5克,蜀椒去子6克,潮脑6克,冰片1克,生地15克。 【方法】先将前四味沿研细末,再加入生地共捣研为丸,如小指头大,不需加任何辅料,备用,用时将药丸填塞于龋齿洞内,闭口包含30分钟,然后吐出药渣,每天1—2次。 【功用】温中杀虫,消肿止痛。 【主治】龋齿牙痛。

口疮秘方

【治口疮秘方】河南遂平张鹤一家传秘方。 【组成】绿豆7粒,白矾3克,硼砂2克,青黛,冰片各0.5克。 【方法】先将绿豆,白矾,硼砂装入一个蚕茧内,用镊子夹住置香油灯上燃烧,,以蚕茧丝黑,白矾开花为度,然后再掺入少量青黛,冰片,共研极细末,贮瓶内备用。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口疮。

眼疾秘方

【洗药方】陈可冀《中医杂志》1981(8)。 【组成】蔓荆子9克,荆芥6克,蒺藜6克,冬桑叶6克,桑皮3克。 【方法】煎汤趁热洗。 【功用】疏风散热,清肝明目。 【主治】外感风热,风火目痛。

【陈芍柴胡汤】上海中医杂志。1964(8)。 【组成】柴胡15克,麻黄10克,赤勺20克,白蒺藜10克,吴茱萸5克。 【加减】 表证明显有热者,加银花15克,连翘15克,生石膏40克; 白睛红甚者,加桑白皮30克; 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加黄连8克,蒲公英15克; 视物不清者,加菊花15克; 痒甚者,加僵蚕10克,蝉蜕10克; 羞明流泪者,加山栀12克,龙胆草1克,谷精草10克。 【方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功用】疏风清热。 【主治】天行赤眼(红眼病),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大黄侧柏香附散】河南新野已故老中医王延起琪经验方。 【组成】生大黄,黑侧柏叶,炒香附各等份研细末。 【方法】每次9克,用开水冲服,每日两次,每30天为一疗程。 【功用】清热凉血,解郁消瘀。 【主治】进行性翼状胬肉。

【桑菊驱风汤】秦伯末著《中医临证备要》。 【组成】桑叶,菊花,银花,防风,赤勺,当归,黄连。 【功用】调血祛风,清肝明目止泪。 【主治】热泪症。

【散风止痒汤】山东著名眼科老中医张皆春经验方。 【组成】麻黄3克,红花6克,茅根12克,炒苡米15克,川乌6克。 【加减】 风寒症状明显,奇痒不可忍,加细辛3克; 以睑结膜型为主,结膜表面呈暗滞色者,加川芎6克,云茯苓9克; 角膜周围污秽,有膜高起,侵入角膜缘加木贼9克, 【方法】嘱其饮后用药渣熏洗患眼。 【功用】祛风活血止痒。 【主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耳病秘方

【冰连散】黎汗华。中医杂志1981(7) 【组成】冰片1克,黄连10克研匀,贮瓶备用。 【方法】先取药棉擦净耳内脓液,再滴少许双氧水擦干,用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咽喉秘方

【清音饮】广州老中医陈夏韵先生经验方。 【组成】薄荷6克,胖大海10枚,冬桑叶12克,蝉衣10克,苦桔梗12克,大青叶15克,柯子10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 【方法】上药泡后5分钟即可服用,不宜火煎。 【功用】清音润喉。 【主治】声嘶。

【喉症散】江苏常州武进外科名中医王道平经验方。 【组成】寒水石30克,人中白30克,白矾15克,西月石10克,黄连5克,西牛黄5克,青黛5克,冰片5克,蜓蚰数条。 【方法】将寒水石,人中白,白矾,西月石,川连,西牛黄共研细末,与蜓蚰拌和,捣碎,置烈日下暴晒后,再研细过筛,放乳钵内与青黛,冰片共研,以无声为度,置密闭瓶中备用。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祛腐生肌。 【主治】白喉,喉痈,鹅口疮,痈疽发背。以及一切不易脱腐的外疡。

【少阴甘桔汤】陈实功《外科正宗》 【组成】桔梗12克,甘草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栝楼皮10克,薤白6克,银话15克,延胡索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 【方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主治】食道炎。

鼻病秘方

【加味桂枝汤】来春茂。新中医1978(1) 【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方法】另用葶苈子15克,蝉蜕9克研末,分三次吞服,汤药送下,一日服完。 【功用】调和营卫,宣肺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煎】《名老中医之路》第二期组,祝湛予副研究员之验方。 【组成】银柴胡10克,防风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功用】抗过敏。 【主治】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清窦汤,肃窦散】耿鉴庭老中医经验方 【组成】 ① 清窦汤: 黄芩9克,天花粉9克,浙贝母9克,蚤休9克,银花叶12克,苍耳子6克,甘草6克,【方法】煎服每日一剂。头痛者加白芷9克;鼻窦有积脓者加败酱草15克;有血热现象者加当归尾6克,紫草9克;脓涕带血且鼻塞难通者加小蓟9克。 ②肃窦散: 梅片3克,丝瓜叶粉30克共研细末,取少许置指上。按于鼻孔吸入,每日每孔三次,交替使用,若用后鼻孔发干,可先涂芝麻油然后再吸,鼻涕发腥者可加黄芩30克,甘草1.5克鼻涕有臭气或出血者加栀子30克,共研细末。 【功用】清热排脓,宣通鼻窍。 【主治】慢性鼻窦炎。

【脱敏汤】干祖望老中医经验方 【组成】茜草,紫草,旱莲草各等量。 【功用】凉血解毒,化瘀止血。 【主治】过敏性鼻炎及一切过敏性疾病属瘀热者。

【消炎熏洗汤】李世安经验方。 【组成】元参15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白芷15克,双花15克,柴胡15克,薄荷15克,钩藤15克。 将以上各药放砂锅中,加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倒入脸盆中,先熏(患者用鼻吸入热气,从口中呼出。)反复多次,待煎液不烫时洗头部。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剂可熏洗两天。二日为一疗程。 【功用】清热,通窍,止痛。 【主治】副鼻窦炎。

【颠倒散】清,吴谦等《医宗金鉴》。 【组成】硫磺,大黄各等份。研成细面,将药面拌匀,量出5克,入酒盅中,加凉水适量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用毛笔或毛刷涂鼻部,次晨洗脸时洗去。每晚一次,两周为一疗程,一般需外用2—3个疗程。 【功用】清热化瘀脱脂 【主治】酒渣鼻,痤疮。

发布于 2008-10-24 19:30:17 IP 属地·中国|广东省|汕头市

0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欢迎参与评论
0条评论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
关于作者
文章
评论
关注者